人人都走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文|花雨滿天

01

一天,我在超市買東西時,無意間看到超市的電視裡,黃磊在真人秀裡的一段對話。

別人問他,如此努力工作,是不是為了家人啊?因為他有一個看起來那麼美滿幸福的一個家庭。他回答說,不是,是為了我自己,因為我不想一個人太多時間面對死亡的恐懼。記得之前,我也看過一段關於他的採訪,當時說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恐懼死亡了,是個很早熟的人。

結完帳,走出超市我在想,看來,恐懼死亡這個問題人人都有啊。你看無論在世間看起來活得多麼好的人,他仍然心裡有對人類的終極結局,死亡的巨大恐懼。

事實上,人本來就是向死而生。但是又有多少人願意真的接納這個真相呢?我們都是一生在與死亡抗爭,而不得輕鬆自在。我們希望一切恆常,我們希望愛我與我愛的人們永遠健康存在。雖然,這絕無可能。

前兩天,看了幾頁奧修的書。其中他說只有接納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才能真正成為生命的朋友,輕鬆的享受生命。與死亡抗爭,不接納有生就有死這一真相,你就會活在恐懼和痛苦裡。

是的,抗爭的生命,無法享受生活之美。因為,生命的能量有限,你要麼抗爭,要麼享受。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接納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從容地象莊子那樣面對妻子的離世鼓盆而歌,慶祝死亡如同出生?其實,也許我們做為做為凡人也做不到象莊子表現得那以灑脫,只要不過分執著與恐懼,而是凡事盡心盡力,把結果交給命運。這就是接納吧!活得積極,活在當下。這樣,既使面對人生無常,心裡也不會留有太多遺憾吧!

我在想,如果有人這一生真的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能夠把更多的時間活在當下,那麼有可能反而真的會比較長壽一些吧。正如有人常說的,凡事只有放下執著,才能得到更多。

人人都走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02

是的,人生的一個真相是,再偉大的人也不可以永生。退而求其次,又有什麼樣的人可以長生呢?

所謂天年,好象大家公認的年紀,是最長能夠活到120歲。據說醫學發達的地區與國家的人,也就達到七八十歲的平均年齡。

看過一本書,說是絕大多數的動物是活在當下的,它們從來不活在過去與未來的頭腦裡的。比如,一隻狗它如果遇到一隻比它更兇猛的動物,它當時也會恐懼,也會逃跑。但是事後它不會過於沉浸在恐懼裡很久,它轉身就忘記了,只是活在當下的情景裡。但是如果是一個人,他遇到了危險或是傷害,他也會恐懼自保,但是過後,他可能會一直記得這個傷害的場景,久久沉浸其中而不得活在當下。

而且大部分動物從來不過分地囤積財物,它們是困來即眠,餓來即食。只有餓了,它們才會去覓食。而我們人類呢,大部分時間卻一直活在如何解決未來問題的恐懼裡。自然,這些頭腦裡的來自過去與未來的情緒感受佔用我們的時間過久,那麼,我們就忘記了還有當下這唯一重要的時刻。

時間久了,這些因為活在過去及未來事件帶來的感受與情緒,就會耗費我們的能量。經年累月,自然我們的生命就達不到天年了。甚至有些人只活到了天年的一半時間,就匆匆地告別了人生。

媒體上,經常看到報道又有多少人正當壯年,卻因“過勞死”累死在工作崗位上。正如奧修所言,正是因為恐懼死亡,所以人們囤積財富,爭名奪利,所以與時間賽跑,活在緊張壓力裡。以至到最後,因為太多的恐懼導致生命能量過分消耗,而提前把自己嚇死了。

人人都走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03

我生活中,有緣相處的幾位年近百歲的老人,都是女性。

一位是我的太姥姥,我媽的姥姥,她老人家在80多歲的高齡還照顧過尚在襁褓中的我,初來人世的我得到了她老人家給於我溫暖的無條件的愛。據我母親說,我的太姥姥一生愛乾淨,性格溫和,心胸豁達,96歲離世。我最後一次見她老人家,是我在七八歲在姥姥家。那個溫暖的午後,我拉著九十多歲太姥姥滄桑的手說話,她當時已經失憶了,也不記得我了,她一次次問我是誰?我一次次不厭煩地回答她。那一天的陽光很暖,我們祖孫倆在一起說著話。這個場景,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

太姥姥中年喪夫,把幾個孩子帶大又成家立業,一生非常不容易。她老人家帶我時間並不長,也沒有任何記憶,就是提起她就覺得感恩,親切。估計潛意識裡,兒時的經歷內心深處都記得吧,只是頭腦忘記了而已。

母親說太姥姥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她與人為善,什麼事都不放在心裡。人生的苦與不順,她都從容應對。我又心疼她又欽佩她。我想,如果我這一生如果做到象我的太姥姥那樣,活在當下,萬事無執。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放心上,只活好眼前,就這樣,一步步走完自己的人生。即使沒有她老人家那樣的高壽,那我這一生也知足了。

另外一位是我的奶奶,97歲去世。我奶奶也是一位非常堅強的老人,豁達勤勞,一生經歷了很多的坎坷與風雨。而且我奶奶她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性格特點,就是性格非常真實與直爽,有什麼話從來不壓在心裡。有什麼說什麼,這樣的性格使得她的生命能量的流動比較順暢,沒有那麼多的壓抑與內耗,這也是她長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吧。

我先生的姥姥,一百歲去世。那可真是一位非常乾淨慈祥的老人,我記得當時她都98歲了,還喊著我的名字在餐桌給我夾菜呢。當然,她居住的環境也很好,生活在湘南的山青水秀,大山深處的鄉村,空氣清新得象吸氧。我一開始也以為這是她長壽的一大原因,後來那裡陸續有幾位長輩去世,我才知道,生活的環境好,也只是長壽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性的。

人人都走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04

那麼什麼才是長壽的決定性的原因呢?那當然就是你的一顆心了。

正如《黃帝內經》裡,黃帝曾問過他的老師歧伯,上古時代的人為什麼年過百歲而不衰?歧伯的回答是,上古之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另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意思是,他們的神都是在當下的,他們的心裡沒有那麼多欲望執著與情緒,活在道法自然裡,那麼他們怎麼可能會得不該有的過多的疾病呢?沒有病痛,自然年過百歲而不衰啊。因為,據考證,人類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是由情緒產生的。其它百分之二十則是由生活習慣和外界原因引起的。

所以,活在當下,沒有執著,恬淡,隨緣,活得自在,就是長壽的根源吧。但是,看看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卻離這樣的一顆純淨自由之心,越來越遠了!

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當今的我們能做到嗎?我們想要得到更多,囤積更多的資源。因為虛榮攀比,還要彼此競爭傷害而不得自在。所以,真正做到恬淡,還要內心真正看清頭腦的一個個把戲而已。而我們卻被這個把戲玩了一世又一生。事實上,天上的鳥,不種不收,大自然不也讓它們安然快樂地過了一生嗎?更何況我們生而神靈的人類呢?

人人都走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05

記得《人類簡史》上說,最初,世界上根本沒有錢,只是因為交換的需要才用一些貝殼來代替流通,後來有了黃金及各國貨幣。我有時在想,如果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錢”這個東西,那麼人們該如何衡量自已擁有東西的價值呢?如果人們都象動物一樣活在當下,從不以擁有金錢名利的多少來衡量自已價值的話,那麼,剩下最有價值最寶貴的也只有這個身體及當下的時間了!

但是我們往往卻忘記了這兩個最寶貴的生命禮物。正如宗薩仁波切所言,我們都活得好象以為自己永遠都不會死去一樣。他認為要擺脫對死亡的恐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談論死亡,我們不能隱藏死亡這件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去向死亡的路上,甚至我們現在面對面談論著死亡的時候,我們也正在死亡的過程中。我們所經歷過的都將一去不復返。所以,他在一次訪談中說:去喝下這杯茶吧,這也許是最後的一杯茶,享受當下,去全身心地感受它。

李開復曾在一場大病後說,向死而生的意思,就是人在世俗裡,很容易陷入現實世界裡面。而面對死亡,我們反而容易得到頓悟,瞭解生命的意義,讓死亡成為生命旅程中無形的好友,溫和提醒我們,好好活我們的生命。看,這就是他的經歷給予他的一份生命的大禮。從這個方面看,死亡絕不總是負面的,反而它有非常正面的意義。

而真相是,也許,我們從來都不會真正地死去。死亡,只是生命給我們開的一個玩笑與體驗。我們的靈魂一世又一世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以不同的身份與性別體驗著生命的歷程,無論悲喜,都是一場場自己選擇的人生大戲。

我們在一次次的生命輪迴中,歷劫飛昇。

直到有一天,當我們完成所有的心願之後,與宇宙合一,重歸於我們最初的生命源頭, 這才算真正的人生圓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