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可以擺脫美術生高考後在藝術方面的思維定勢?

莊立勝

很難擺脫,基礎學習一旦形成思維定勢任誰也沒辦法改變,一種固定的審美認知模式一旦深入人心很難做醍醐灌頂式地改變。

我們都無法想象民國初期“放足”和剪辮子是多麼困難的事情,真的有很多人會如喪考妣,以命相抵呢。


任何一種藝術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所謂“基本功”,昏鴉一直在素描訓練中強調只有理解沒有技術;只有方法沒有概念;只有能力沒有“功夫”。正確的方向和認識才是最為至關重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很多有趣的藝術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詞語比如“卡住,卡死!”、“高級灰”、“寧髒勿淨”“楷書是一切書法基礎”……。為了追求應試成績從來不畫長期不畫生活速寫更不學習藝術理論和審美。

搞笑的場景是近百人坐著小馬紮排列整齊地畫照片,很多藝術應試高中連基本的教具都沒有,歪瓜梨棗的石膏頭骨……沒有遮陽窗簾也沒有聚光燈更別說天光教室了。

昏鴉不想攪動現今的藝術教育現狀,這個產業利益鏈相當龐大,可是客觀事實就是這麼殘忍地擺在這裡,學習美術的竟然和藝術背道而馳,我們的藝術專業尚且如此更別提“大眾”的審美素養了。

別說在大學接受教育了,就是參加工作以後很多帶有的荒謬概念都令人啼笑皆非。昏鴉有次在頭條上和一位從事基層藝術教育者辯論,其言辭鑿鑿辱罵我,只因我強調兒童和少年學習藝術應該側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哲學審美的提高,他義憤填膺地說道:“畫畫關審美啥事?關創造思維啥事?你這二貨是那個野雞美院畢業的?!”我登時哇涼哇涼心涼透了,我被徹底打敗了。

有次和幾位抨擊王鏞先生醜書的書法專業的頭條網友發生口角,其指責謾罵我不懂書法藝術說道:“現今世界是個‘審美趨同’的世界,應該遵循楷書一種審美標準!”。我去,我又一次敗的灰頭土臉,這個審美趨同本來就是最荒謬的敗壞論調啊!啥時候成了唯一正確的選項來著?


我們的應試藝術教育目前相當擰巴,各種矛盾凸現亟待改觀和解決,冰凍三尺非一日,看到問題不等於能夠解決問題。

藝術生應試時候所形成的錯誤認知和概念性的定勢思維即便到大學裡都很難改善,昏鴉冷冷的告訴你大學裡一大票老師正等著給你灌迷魂湯呢!所以啊,天助者自助也,人最終得要靠自己!多去見識,多去研究,多方位吸收,從零開始,無知者無畏方可小有所成也。


疾飛昏鴉

作為一名美術生,現在已經快大學畢業了,目前就我的感受來講,這種思維定式是很根深蒂固的,想要徹底擺脫這種影響真的很難,而且基本可以說不太可能,至少目前看不到很有效的方法。


我想現在大多數人對於當今應試美術教育都保持著一個觀念,就是按照套路,畫死畫,你這樣畫就能考那個學校,那樣畫就能過分數線。“黑白灰關係要明確,”“線條排列要整齊”,“明暗交界線,說了多少遍了明暗交界線”。當初在畫室像這些類似的話每天都在耳邊重複。

聯考前機械的畫著瓶子、罐子,各種靜物、場景。真的快畫吐了,我真的不覺得那些所謂考試的東西擺在一起有美感,但是考試就是考試,它就擺在你面前,老師和學生都很無奈,你就得去畫這些東西。這是整個中國美術教育體制的問題,他們的制度催生了大學裡諸多的美術專業,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去學習美術,以便能用較低的分數進入大學。



百分之九十的人學習美術,都不是出於愛好,很大一部分人厭惡畫畫,而且畫室都是以盈利為目的,錄取率、過線率才是他們最重要的,我且不說老師負不負責,因為有這種目的存在,就已經很難去很負責的教學了,因為他必須要有一套速成的方法交給你,讓你順利通過考試。所以這種填鴨式的方式,在多數人的美術學習的黃金階段甚至啟蒙階段,給你非常深刻的影響。所有的繪畫技巧、審美能力都有了套路,以後你提起筆就只會在這個框架裡畫東西了。高考前這三個月的時間,高密度的繪畫練習,讓你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和繪畫習慣,而這種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而這種情況多數都會在大學校裡重現,普通大學或者美術學院的老師有一部分有這強烈的個人主義,要求你學習並跟從他的繪畫風格和繪畫技巧,你要不這樣畫,就給你掛科。這是在我身邊真實發生的,簡直令人髮指。這就是當今的所謂中國美術教育,讓大多數人喪失了個性,喪失了表達能力,明明有許多話、許多東西想表達,但就是憋死了也說不出來。同時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所有的價值觀、世界觀、審美觀都在被別人左右,被現在快餐式的網絡信息所侵佔。



這就是當今的中國社會現狀,我真的認為只有真正熱愛藝術的,並且有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會不被這種思想左右,而且有這種先覺性的人,早在高考前那種應試美術教育的訓練中就已經開始反抗,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雖然表達受限制,但是已經能夠去跟隨自己的內心畫畫了。但是有這種問題想法的人,起碼已經察覺到了,你要去想,去感受,去看,所有的教學、見聞都是輔助性的,最重要的還是你想畫,你有那種創作的激情,畫的怎樣不重要,首先你要能畫出來。



跟隨別人學習還能保持自己真的很難,有這種意識的人不多,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