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可以摆脱美术生高考后在艺术方面的思维定势?

庄立胜

很难摆脱,基础学习一旦形成思维定势任谁也没办法改变,一种固定的审美认知模式一旦深入人心很难做醍醐灌顶式地改变。

我们都无法想象民国初期“放足”和剪辫子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真的有很多人会如丧考妣,以命相抵呢。


任何一种艺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所谓“基本功”,昏鸦一直在素描训练中强调只有理解没有技术;只有方法没有概念;只有能力没有“功夫”。正确的方向和认识才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很多有趣的艺术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词语比如“卡住,卡死!”、“高级灰”、“宁脏勿净”“楷书是一切书法基础”……。为了追求应试成绩从来不画长期不画生活速写更不学习艺术理论和审美。

搞笑的场景是近百人坐着小马扎排列整齐地画照片,很多艺术应试高中连基本的教具都没有,歪瓜梨枣的石膏头骨……没有遮阳窗帘也没有聚光灯更别说天光教室了。

昏鸦不想搅动现今的艺术教育现状,这个产业利益链相当庞大,可是客观事实就是这么残忍地摆在这里,学习美术的竟然和艺术背道而驰,我们的艺术专业尚且如此更别提“大众”的审美素养了。

别说在大学接受教育了,就是参加工作以后很多带有的荒谬概念都令人啼笑皆非。昏鸦有次在头条上和一位从事基层艺术教育者辩论,其言辞凿凿辱骂我,只因我强调儿童和少年学习艺术应该侧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哲学审美的提高,他义愤填膺地说道:“画画关审美啥事?关创造思维啥事?你这二货是那个野鸡美院毕业的?!”我登时哇凉哇凉心凉透了,我被彻底打败了。

有次和几位抨击王镛先生丑书的书法专业的头条网友发生口角,其指责谩骂我不懂书法艺术说道:“现今世界是个‘审美趋同’的世界,应该遵循楷书一种审美标准!”。我去,我又一次败的灰头土脸,这个审美趋同本来就是最荒谬的败坏论调啊!啥时候成了唯一正确的选项来着?


我们的应试艺术教育目前相当拧巴,各种矛盾凸现亟待改观和解决,冰冻三尺非一日,看到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

艺术生应试时候所形成的错误认知和概念性的定势思维即便到大学里都很难改善,昏鸦冷冷的告诉你大学里一大票老师正等着给你灌迷魂汤呢!所以啊,天助者自助也,人最终得要靠自己!多去见识,多去研究,多方位吸收,从零开始,无知者无畏方可小有所成也。


疾飞昏鸦

作为一名美术生,现在已经快大学毕业了,目前就我的感受来讲,这种思维定式是很根深蒂固的,想要彻底摆脱这种影响真的很难,而且基本可以说不太可能,至少目前看不到很有效的方法。


我想现在大多数人对于当今应试美术教育都保持着一个观念,就是按照套路,画死画,你这样画就能考那个学校,那样画就能过分数线。“黑白灰关系要明确,”“线条排列要整齐”,“明暗交界线,说了多少遍了明暗交界线”。当初在画室像这些类似的话每天都在耳边重复。

联考前机械的画着瓶子、罐子,各种静物、场景。真的快画吐了,我真的不觉得那些所谓考试的东西摆在一起有美感,但是考试就是考试,它就摆在你面前,老师和学生都很无奈,你就得去画这些东西。这是整个中国美术教育体制的问题,他们的制度催生了大学里诸多的美术专业,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去学习美术,以便能用较低的分数进入大学。



百分之九十的人学习美术,都不是出于爱好,很大一部分人厌恶画画,而且画室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录取率、过线率才是他们最重要的,我且不说老师负不负责,因为有这种目的存在,就已经很难去很负责的教学了,因为他必须要有一套速成的方法交给你,让你顺利通过考试。所以这种填鸭式的方式,在多数人的美术学习的黄金阶段甚至启蒙阶段,给你非常深刻的影响。所有的绘画技巧、审美能力都有了套路,以后你提起笔就只会在这个框架里画东西了。高考前这三个月的时间,高密度的绘画练习,让你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和绘画习惯,而这种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而这种情况多数都会在大学校里重现,普通大学或者美术学院的老师有一部分有这强烈的个人主义,要求你学习并跟从他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巧,你要不这样画,就给你挂科。这是在我身边真实发生的,简直令人发指。这就是当今的所谓中国美术教育,让大多数人丧失了个性,丧失了表达能力,明明有许多话、许多东西想表达,但就是憋死了也说不出来。同时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所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都在被别人左右,被现在快餐式的网络信息所侵占。



这就是当今的中国社会现状,我真的认为只有真正热爱艺术的,并且有这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会不被这种思想左右,而且有这种先觉性的人,早在高考前那种应试美术教育的训练中就已经开始反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表达受限制,但是已经能够去跟随自己的内心画画了。但是有这种问题想法的人,起码已经察觉到了,你要去想,去感受,去看,所有的教学、见闻都是辅助性的,最重要的还是你想画,你有那种创作的激情,画的怎样不重要,首先你要能画出来。



跟随别人学习还能保持自己真的很难,有这种意识的人不多,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