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什麼要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弘時?

炒米視角

慚愧!沒認真看過《雍正王朝》,但我看過甄嬛傳。

不管是《雍正王朝》還是《甄嬛傳》,弘時都是被革除黃帶子後自殺的。


《甄嬛傳》中,弘時是宜修皇后的義子,弘曆是甄嬛的義子,弘時和弘曆鬥爭,實際上容在皇后和甄嬛的鬥爭中。

《甄嬛傳》中,弘時被廢的原因有兩條。

1,弘時勾搭雍正的嬪妃,雍正為了保護弘時,忍痛殺了自己的女人,但對弘時已經心有芥蒂。

2,弘時在祭典中要求給八爺黨平反,觸及雍正的底線。雍正把他過繼給八爺允巽當兒子,後來直接革除黃帶子廢為庶人。


好無前途的弘時,只能用自殺讓自己的後半生不要太恥辱。

事實上,雍正一開始就不喜歡弘時,弘時根本沒有機會成為儲君!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宣佈秘密建儲的決定時,卻以“諸子尚幼”為理由,認為不可舉行(公開)建儲。當時弘時已20歲,絕非幼齡,況且其子,雍正帝的長孫永珅(生於康熙六十年七月,逝於雍正二年正月),也已3歲。雍正帝的上述話語,透露他在考慮皇嗣人選時,實際上已將弘時排除在外了。



這個問題應該很好理解,因為雍正繼位前已經成年的弘時,早已經卷入了九子奪嫡的鬥爭中。

九子奪嫡中,與雍正血緣最近的允題加入了八爺黨,因為八爺確實是最有希望的儲君。這是年紀上成年但政治上幼稚的弘時,肯定是隨大流加入八爺黨了!

這樣,就不難理解後來雍正的一系列行為了!

但是雍正也確實沒有殺自己的兒子,《大義覺迷錄》的曾靜羅列雍正罪名時,各種捕風捉影的罪名都進去了,唯獨沒說“殺子”這一項。



這麼說,雍正比起自己的祖爺爺努爾哈赤還是有一點人性的。老努殺兒子褚英時,可是一點都沒有手軟啊!


歷史知事

首先 ,雍正帝與他的老子康熙帝的心術是完全不一樣的。康熙帝在世的時候就因為一個太子問題爭的是你死我活 ,那是康熙帝的以“仁”治天下 ,沒有讓兄弟之間產生自相殘殺的發生。

所以在康熙帝臨終的最後一刻時候,一再叮囑四阿哥胤禛,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們,所以即使即位後的雍正帝,在廉親王允禩搞的八旗議政鬥爭那麼激烈,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馬上就想到了康熙的遺言,沒有弒殺自己的兄弟。
(圖片來自網絡)

在雍正帝即位後,對他的兒子弘時(皇三子,乾隆帝的同父異母哥哥)起初是相當信任的,雖然弘時年少輕狂、放縱,雍正帝的初衷還是非常喜歡這個兒子的。

由於受公開秘密建儲太子皇權傳承的影響,加上康熙晚年的儲位之爭,極大的吸引著弘時對皇權的嚮往。

第一次讓雍正帝對弘時失望的是祭奠宗廟的時候,弘時出言不遜的為八爺黨喊冤,側面的為八阿哥允禩說情,被雍正帝訓斥之後,其父子關係開始惡化。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另外,弘時還是在雍親王府的時候,已經成人,耳染目睹了康熙帝的廢太子過程的殘忍經歷,那時弘時就與八阿哥允禩就有一定的好感,所以在雍正帝清洗八爺黨的時候,無疑弘時受到了牽連。

據記載,雍正帝在登基之後的三個多月,雍正帝的秘密建儲就洩露了天機,原因是康熙帝的週年忌辰,雍正帝派了年僅十三歲的弘曆代替雍正帝前往,而不是已經成年的弘時,這個意味深長的舉動是在明白的告訴世人這個代替人即是未來的皇上。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民間的猜測及流傳甚廣的原因是“站隊”的錯誤,這就與其父親的矛盾加劇,對於弘時話裡話外直至父親不顧手足之情,迫害幾位皇叔,就此,雍正帝勃然大怒的說弘時是“言行不放縱不謹”的革去宗籍。

還有就是雍正帝初登帝位,科舉的考題洩露一事,既利用了張廷玉的弟弟,又想培養自己的私人勢力,最終沒有想到其父親的手段如此強硬,不但殺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還讓雍正帝看透了弘時的野心。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弘時原本好好的一個前程,處處揣摩父親雍正帝的心意,使雍正帝最終以“才智不足、尚可教誨、然此子心懷異志、侍君不忠、對父不孝、則斷不可留”賜死。

雍正帝的這一舉動,恰恰與其父相反,當雍正帝在心裡默認了弘曆為儲君的時候,一定要為未來的皇帝掃清障礙, 免得最後禍起蕭牆,避免產生帝位之爭而兄弟殘殺,為弘曆既後來的乾隆帝做好了打算。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如果喜歡請你抬起您的小手留下您的墨寶不勝感激。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


日堯居k古史

先要糾正一點:弘時並不是雍正皇帝殺死的。準確說,他是被雍正逼死的。

弘時與雍正積怨已久,而且是父子之間互相怨恨。

弘時對雍正的怨恨,來自皇儲之爭。

弘時雖然是三阿哥,但實際上是雍正的長子——因為雍正的前兩個兒子都夭折了。再則,弘時的生母是雍正的側福晉。綜合這兩點,在沒有嫡長子的情況下,弘時是很有資格競爭皇儲之位的。

可事實上,弘時很早就被取消了這個資格。原因是,他有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弟弟弘曆——也就是日後的乾隆皇帝。

弘曆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生母地位低下,只是一個侍妾,名號是“格格”。

不管是論長幼順序還是論生母地位,弘時都要勝弘曆一籌,按說,他應該是皇儲的首選。可是,弘曆自小就獲得了包括康熙和雍正的偏愛。連大臣們都知道,日後的皇帝肯定是弘曆。

如此一來,被排除在皇儲之外的弘時難免心中不平衡,對雍正產生怨恨。

當然,雍正對弘時也充滿怨恨。這怨恨,來自弘時的“胳膊肘往外拐”。

大家都知道,雍正和自己的兄弟們關係惡劣(十三爺除外)。雍正登基後,開始大肆報復、蹂躪這些親兄弟。

對於雍正的做法,弘時很不以為然,背地裡甚至公開批評。這讓雍正很不爽。

更過分的是,弘時與自己的八叔胤禩走得特別近,關係親密。而雍正最痛恨的兄弟,正是胤禩。

於是,雍正在惱怒之餘,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弘時過繼給胤禩。

雍正的潛臺詞是:你不是跟胤禩關係好嗎?那好,你去給他當兒子去吧。

之後,雍正還覺得餘憤難消,就加大了懲罰力度:把弘時從皇室的宗籍中清除了出去。

自古以來,“削籍”都是大事,這相當於被祖宗拋棄了。

被削籍後不久,弘時就病死了。


趣談秘史

記得《雍正王朝》有個情節:

在十三爺臨終前,雍正傷心欲絕,而十三爺講到,“自己已無法再幫四哥,以後的江山社稷怎麼辦?”雍正說,“以後以後弘曆能延續自己的改革思路!”十三爺又說,“關鍵是能不能保證弘曆順利登基!”雍正大驚失色,問誰可能造成威脅!十三爺說,“弘晝基本上不會,但是弘時好像最近和八哥走的近,但願他不會!”雍正頓時冷汗直冒!


可以看出來,雍正內心最在意的是:他的新政能否繼續持續推行下去!

最得力助手十三爺積勞成疾,油盡燈枯,自己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他的新政必須要有一個執行者推行下去,才能保證江山穩固!而雍正心裡的這個繼承人早已世人皆知: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幾個兒子裡面,弘晝最善於偽裝自己,裝瘋賣傻,不求皇位,只求明哲保身!而弘時剛開始也沒有這方面的心思,後來卻受到八爺的挑撥,導致他對皇位產生了一些幻想!最終,他就產生了一些極端的行為!

《雍正王朝》呈現的是弘時在弘曆辦差的路上對其進行刺殺,沒有成功,而被雍正發覺!最終,雍正在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前,逼得弘時自殺!


《雍正王朝》雖然精彩,但只是小說改編而來,畢竟有人為的藝術加工!實際歷史上,雍正到底有沒有處死弘時還是個謎!但是,弘時確實受到嚴厲的處罰!主要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對皇位產生了幻想,甚至想謀奪皇位!這是雍正最忌憚的!

第二,和八爺胤禩有所勾結!導致被牽連!

第三,行為放縱,不聽管教!這是他的性格造成!

第四,和雍正的關係惡化,分歧越來越大!導致雍正對其非常失望!

所以,弘時有很多的不應該,最不應該就是和八爺有所勾結,因為八爺付雍正的感覺是如鯁在喉,而他和八爺交好必然導致雍正和他關係惡化,最終難以調和!

《清史稿》對弘時的死記載是一筆帶過,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很多!

《清史稿》“皇子世表”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該書“列傳”中,對弘時的記述只是一筆帶過:“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實際上,雍正皇帝雖然急躁,猜疑心重,但他也是一代明君!他像所有帝王一樣,極其重視生前身後的聲譽與評價!像他極想置允禩、允禟等人於死地,但又要千方百計通過眾臣之口道出,他試圖扮演一個被動的角色,而不是主動除掉他們,這樣就是希望減少後人的議論詆譭!所以,殺掉自己的兒子,更是他所大忌,他怕世人的議論,所以避之唯恐不及!姑且不論父子親情,即使從他的聲譽名聲考慮,他也難以做出殺子的決定!更大的可能就是處罰或者圈禁,而如果在處罰的過程中死去,那又是意外的事件了!






忠肝義膽嶽老三

敢為社稷吞骨肉,最是無情帝王家。

寧背噬子千古名,免遭後世禍蕭牆。

從歷史文獻及電影電視劇中可以看出:

其一,弘時不識時務,種種跡象表明雍正不可能把社稷交付於他,已把弘曆作為繼承人,但是他時長爭寵,而且心術不正,勾結外人作亂。並且暗殺其兄弟弘曆,其行已觸及雍正底線。殺他才能保證弘曆性命,同時還能鎮住其他由此想法的人。從而為弘曆掃清統登大寶的障礙。

其二,雍正登基之後,除老十三忠心輔政,其他兄弟處處使拌,妄圖顛覆他統治,不得已對他們進行了處理,兄弟相殘誰能忍做,但是為了社稷不得不做。雍正明白不能讓後世之君重走他的老路。更為大清社稷的穩定。

其三,雍正想名流史冊。這是雍正內心之想,其父留千秋功業,自己也要有所作為。所以在政時誅殺兄弟,穩定時局,誅殺親子,為後世大清社稷 穩定,甘留罵名。

敢為社稷留罵名,勤政治國百世興。


繪色匯聲

讀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書裡介紹,雍正在得知自己的兒子弘時與胤禩走的太近,且多次幫胤禩說好話,並且曾暗中做出對弘曆不利的事情後,終於下定決心,用一杯毒酒賜死了弘時。

但我們從一些其他歷史書裡,又能看到,弘時其實從犯事被黜,到最後去世,這中間有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並不像《雍正皇帝》裡所寫,犯事兒後立馬就被賜死了。


但無論哪種,都指向了一點:弘時因犯事被黜了。


話說雍正不像康熙,兒子一大堆,雍正在這方面不如他老子,成年的只有三個,一個是三阿哥弘時,一個是四阿哥弘曆,另一個就是五阿哥弘晝,本來按照古代帝王的規則,通常都是立長子,弘時佔有很大的主動權,可關鍵就在於,雍正是從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爬出來的,知道這種規則的弊端,於是,當雍正即位後,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即將皇位繼承人的名字提前寫好,放於匣中,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後面,因為是秘密立儲,那就是誰都不能去看,只有等皇帝駕崩之後,才能由指定的大臣取出來,當眾宣讀。

可奇怪就奇怪在,雍正雖說秘密立儲了,但從日常的表現來看,明顯是寵愛弘曆,大於寵愛弘時,當時的大臣們,一看皇帝的意思,立馬都開始倒向了弘曆這邊,都私底下將弘曆默認為皇位的繼承人。這下,弘時終於坐不住了,他覺得苗頭不對啊,這麼下去,未來的皇位和我弘時沒關係了啊?

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八爺黨了,在弘時坐不住的時候,八爺黨們開始拉攏弘時,為弘時打抱不平,也為弘時出謀劃策,你想弘時年紀輕輕,懂啥,看到八叔如此熱心腸,一下子就感動了,這一感動,完了,出事兒了。


弘時開始在雍正面前,不斷的幫八叔胤禩說好話,胤禩在雍正心裡,那可是個禁區啊,雍正心想,你作為我的兒子,不向著我說話,反而三番五次的幫他們說話,你這是居的什麼心吶?果不其然,沒多久,雍正就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為由,將弘時削去了宗籍。


雖說弘時的下場,都是由弘時的咎由自取,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正好說明了雍正選擇了弘曆作為接班人,為了能夠順利的讓弘曆接班,跳過古代帝王立長子即位的原則,雍正也不得不打壓弘時。


帝王家的事情,終究不是我們這些外人可以說清楚道明白的。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會喜歡~~


寒舍閱獨

現在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是雍正殺死了弘時,但是根據歷史情況,倒是很有可能是被雍正逼死!

弘時是雍正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乾隆帝(弘曆)的哥哥。當時他上面的兩個哥哥早就死了,按照傳統來說應該立長子,也就是弘時為太子。可是雍正帝對弘曆十分喜愛,甚至剛坐上皇位不久就宣佈立弘曆為太子,引起朝臣議論。

弘曆極其聰慧,五歲就能背詩歌,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十歲那年第一次見到祖父康熙,就深受康熙帝的欣賞。在此之後,康熙經常將弘曆接進宮學習,閒暇之餘自己也會對其進行教導。雍正帝因此也對弘曆感到十分自豪。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其中描寫了雍正帝處死弘時這一情節。是弘時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僱刺客進行刺殺,卻被雍正帝發現了。

雍正帝念及當年自己爭奪儲位的痛苦,便處死了弘時。這一劇情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只是劇本創作,歷史上弘時並沒有被雍正直接賜死。

真實歷史上,對於弘曆的上位,弘時並不服氣。自古以來“立長不立賢”,弘時又經常用雍正與允禩爭奪儲位的往事,做為自己會上位的理由高談闊論。



雍正帝本就對那段爭奪儲位的過往閉口不提,如今又被弘時戳中了痛點。最後甚至把他過繼給了廉親王,既然一直提這件事,那你就跟他好好處吧。

而之後很短的時間裡面,允禩又被從皇室除名,而作為“兒子”的弘時緊接著也被做了相同的處置。既然都已經被從皇室除名,所以對於皇位也沒什麼好爭的了。


也在這之後沒多久,弘時就突然死去。知道乾隆上位以後,他稱其當年是年少不懂事,特別的把他重新寫入皇室宗祠當中。


史之策

清雍正帝賜死弘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設計的一個故事情節。主要是弘時加入胤禩的“八爺黨”,意圖謀害清乾隆帝弘曆,篡奪帝位。

1.弘時。網絡配圖


其實,愛新覺羅·弘時(1704.03.18--1727),卒於清雍正五年(1727)八月初六,年僅24歲。弘時是清雍正帝第3子,清乾隆帝弘曆的異母哥哥,母親是齊妃李氏。

2.清雍正帝。網絡配圖

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清雍正四年(1726)二月初七日,清雍正帝囚禁弟弟胤禩於宗人府,留太監2人,圍築高牆;二月十八日,皇三子弘時因事得罪,交與胤禩為子,清雍正帝諭:“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胤禩之子,今胤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於胤祹,令其約束養贍”;三月初四,清雍正帝命胤禩改名“阿其那”(滿語,狗);九月初八,胤禩死,享年45歲。

3.胤禩。網絡配圖

清雍正五年(1727),弘時被削除宗籍。“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列傳七》)

4.清乾隆帝。網絡配圖

清乾隆帝即位後,追復弘時的宗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清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阿其那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漢水白石言

歸根結底,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長子身份很關鍵

皇帝立儲君,一般有四大原則:立嫡、立長、立賢、立貴。在這四個選項裡面,通常都只考慮前面兩個,除非極特殊的情況,否則不能隨意更改祖宗的制度。

弘時排行第二,在他前面的弘暉和老三弘昀都先後去世了,能有繼承權的就只有他和老四弘曆了。弘曆不但年紀比他小,出生也沒有他好,相傳弘曆是一個宮女所生,在民間更有傳言弘曆是漢人。而弘時是董鄂妃所生,相比於弘曆來說,正牌嫡系長子。

在儲君的順位上,弘時的優勢非常明顯。

但是,弘曆幾乎是從康熙時代就欽定了的接班人。弘曆自小受到康熙的調教,文武雙全,在加上雍正的細心栽培,弘曆擁有了接班人需要的一切條件——除了嫡長子的身份。

為了皇權的順利過渡

因為康熙在位的時間非常長,嚴重影響了帝王的正常換班時間,雍正上位的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康熙的兒子很多,在世的時候,他沒能有效的制約皇子們的權利,縱容皇子們各自發展實力,釀成了皇子們之間的奪嫡之戰。

雍正親歷了奪嫡之戰,深諳其中的艱險。為了能讓弘曆順利繼承大位,打擊潛在的威脅就十分重要了,雍正對於有心覬覦大位的弘時當然不能手軟了。


貓與史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虎毒還不吃子哩”。一般老百姓都拿著兒子當寶貝疙瘩,何況皇家的太子、阿哥,皇帝還不得拿著當寶貝中的寶貝來養嗎?

弘時之死,是他與老爹雍正矛盾激化的結果。

弘時是雍正的第三個兒子。雍正的長子和次子都在幼年時去世,在第四子弘曆出生前,弘時是雍正唯一的兒子,所以雍正對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將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他的身上,精心呵護、教育和培養他。

但是,後來雍正卻越來越不喜歡他。原因就是,在雍正繼位前,皇子們為奪取儲位拉幫結派,明爭暗鬥。在這個過程中,弘時對親爹並不支持,而對允禩那夥與自己親爹爭位的叔伯們抱有好感,非常熱乎。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宣佈不公開建儲啦,要秘密建儲,理由是“諸子尚幼”。可是弘時已經20歲,兒子都3歲多了,怎麼是“尚幼”呢?雍正的態度明擺著就是偏向,是刻意打壓弘時。

雍正秘密建儲雖然做得十分“秘密”,但是3個月後,他便洩露了天機。那年11月是康熙皇帝週年忌辰,雍正卻不親往景陵致祭,而是委派年僅13歲的弘曆代其前往。這就意味著:在位皇帝特派未來的皇帝向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計已定,儲位已有所屬,並祈求先帝在天之靈的佑護。



雍正二年(1724年),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曆又第二次“祭景陵”。

依照常理,弘時應該是雍正建儲的第一人選。因為他既在諸子中排行最大,又已成人,還有了子嗣,他的生母李氏也是側福晉,其名份僅次於嫡福晉烏拉納喇氏。弘時的這些優勢,弘曆全不具備。可是,雍正卻棄長而擇幼,選中比弘時小7歲,尚處少年,其生母也無正式位號的弘曆。弘時自然心中極為不滿,他對儲位的幻想也完全破滅,父子的關係陡然惡化。

在怨恨與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弘時進一步倒向雍正的反對派允禩一方,對其父所做一切都心懷不滿,並時不時口出怨言,甚至譏諷嘲弄。

雍正三年(1725年),弘時因儲位落空而與皇父的矛盾更加激化,而此時雍正與反對派的鬥爭也進入了白熱化。弘時的立場完全轉向允禩等人,與雍正的關係徹底破裂。雍正也公開表示與弘時的父子之情已絕,將他逐趕出宮,並勒令他去做允禩的兒子。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將允禩、允禟等人從玉牒除名,開除宗籍。一個月後,對弘時也予以同樣的懲處,並交與允祹“約束養瞻”。


就這樣,一年半後,24歲的弘時便抱著怨恨和憤怒,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