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弘时?

炒米视角

惭愧!没认真看过《雍正王朝》,但我看过甄嬛传。

不管是《雍正王朝》还是《甄嬛传》,弘时都是被革除黄带子后自杀的。


《甄嬛传》中,弘时是宜修皇后的义子,弘历是甄嬛的义子,弘时和弘历斗争,实际上容在皇后和甄嬛的斗争中。

《甄嬛传》中,弘时被废的原因有两条。

1,弘时勾搭雍正的嫔妃,雍正为了保护弘时,忍痛杀了自己的女人,但对弘时已经心有芥蒂。

2,弘时在祭典中要求给八爷党平反,触及雍正的底线。雍正把他过继给八爷允巽当儿子,后来直接革除黄带子废为庶人。


好无前途的弘时,只能用自杀让自己的后半生不要太耻辱。

事实上,雍正一开始就不喜欢弘时,弘时根本没有机会成为储君!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宣布秘密建储的决定时,却以“诸子尚幼”为理由,认为不可举行(公开)建储。当时弘时已20岁,绝非幼龄,况且其子,雍正帝的长孙永珅(生于康熙六十年七月,逝于雍正二年正月),也已3岁。雍正帝的上述话语,透露他在考虑皇嗣人选时,实际上已将弘时排除在外了。



这个问题应该很好理解,因为雍正继位前已经成年的弘时,早已经卷入了九子夺嫡的斗争中。

九子夺嫡中,与雍正血缘最近的允题加入了八爷党,因为八爷确实是最有希望的储君。这是年纪上成年但政治上幼稚的弘时,肯定是随大流加入八爷党了!

这样,就不难理解后来雍正的一系列行为了!

但是雍正也确实没有杀自己的儿子,《大义觉迷录》的曾静罗列雍正罪名时,各种捕风捉影的罪名都进去了,唯独没说“杀子”这一项。



这么说,雍正比起自己的祖爷爷努尔哈赤还是有一点人性的。老努杀儿子褚英时,可是一点都没有手软啊!


历史知事

首先 ,雍正帝与他的老子康熙帝的心术是完全不一样的。康熙帝在世的时候就因为一个太子问题争的是你死我活 ,那是康熙帝的以“仁”治天下 ,没有让兄弟之间产生自相残杀的发生。

所以在康熙帝临终的最后一刻时候,一再叮嘱四阿哥胤禛,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们,所以即使即位后的雍正帝,在廉亲王允禩搞的八旗议政斗争那么激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马上就想到了康熙的遗言,没有弑杀自己的兄弟。
(图片来自网络)

在雍正帝即位后,对他的儿子弘时(皇三子,乾隆帝的同父异母哥哥)起初是相当信任的,虽然弘时年少轻狂、放纵,雍正帝的初衷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

由于受公开秘密建储太子皇权传承的影响,加上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极大的吸引着弘时对皇权的向往。

第一次让雍正帝对弘时失望的是祭奠宗庙的时候,弘时出言不逊的为八爷党喊冤,侧面的为八阿哥允禩说情,被雍正帝训斥之后,其父子关系开始恶化。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另外,弘时还是在雍亲王府的时候,已经成人,耳染目睹了康熙帝的废太子过程的残忍经历,那时弘时就与八阿哥允禩就有一定的好感,所以在雍正帝清洗八爷党的时候,无疑弘时受到了牵连。

据记载,雍正帝在登基之后的三个多月,雍正帝的秘密建储就泄露了天机,原因是康熙帝的周年忌辰,雍正帝派了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代替雍正帝前往,而不是已经成年的弘时,这个意味深长的举动是在明白的告诉世人这个代替人即是未来的皇上。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民间的猜测及流传甚广的原因是“站队”的错误,这就与其父亲的矛盾加剧,对于弘时话里话外直至父亲不顾手足之情,迫害几位皇叔,就此,雍正帝勃然大怒的说弘时是“言行不放纵不谨”的革去宗籍。

还有就是雍正帝初登帝位,科举的考题泄露一事,既利用了张廷玉的弟弟,又想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最终没有想到其父亲的手段如此强硬,不但杀了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还让雍正帝看透了弘时的野心。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弘时原本好好的一个前程,处处揣摩父亲雍正帝的心意,使雍正帝最终以“才智不足、尚可教诲、然此子心怀异志、侍君不忠、对父不孝、则断不可留”赐死。

雍正帝的这一举动,恰恰与其父相反,当雍正帝在心里默认了弘历为储君的时候,一定要为未来的皇帝扫清障碍, 免得最后祸起萧墙,避免产生帝位之争而兄弟残杀,为弘历既后来的乾隆帝做好了打算。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如果喜欢请你抬起您的小手留下您的墨宝不胜感激。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


日尧居k古史

先要纠正一点:弘时并不是雍正皇帝杀死的。准确说,他是被雍正逼死的。

弘时与雍正积怨已久,而且是父子之间互相怨恨。

弘时对雍正的怨恨,来自皇储之争。

弘时虽然是三阿哥,但实际上是雍正的长子——因为雍正的前两个儿子都夭折了。再则,弘时的生母是雍正的侧福晋。综合这两点,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弘时是很有资格竞争皇储之位的。

可事实上,弘时很早就被取消了这个资格。原因是,他有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弟弟弘历——也就是日后的乾隆皇帝。

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地位低下,只是一个侍妾,名号是“格格”。

不管是论长幼顺序还是论生母地位,弘时都要胜弘历一筹,按说,他应该是皇储的首选。可是,弘历自小就获得了包括康熙和雍正的偏爱。连大臣们都知道,日后的皇帝肯定是弘历。

如此一来,被排除在皇储之外的弘时难免心中不平衡,对雍正产生怨恨。

当然,雍正对弘时也充满怨恨。这怨恨,来自弘时的“胳膊肘往外拐”。

大家都知道,雍正和自己的兄弟们关系恶劣(十三爷除外)。雍正登基后,开始大肆报复、蹂躏这些亲兄弟。

对于雍正的做法,弘时很不以为然,背地里甚至公开批评。这让雍正很不爽。

更过分的是,弘时与自己的八叔胤禩走得特别近,关系亲密。而雍正最痛恨的兄弟,正是胤禩。

于是,雍正在恼怒之余,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弘时过继给胤禩。

雍正的潜台词是:你不是跟胤禩关系好吗?那好,你去给他当儿子去吧。

之后,雍正还觉得余愤难消,就加大了惩罚力度:把弘时从皇室的宗籍中清除了出去。

自古以来,“削籍”都是大事,这相当于被祖宗抛弃了。

被削籍后不久,弘时就病死了。


趣谈秘史

记得《雍正王朝》有个情节:

在十三爷临终前,雍正伤心欲绝,而十三爷讲到,“自己已无法再帮四哥,以后的江山社稷怎么办?”雍正说,“以后以后弘历能延续自己的改革思路!”十三爷又说,“关键是能不能保证弘历顺利登基!”雍正大惊失色,问谁可能造成威胁!十三爷说,“弘昼基本上不会,但是弘时好像最近和八哥走的近,但愿他不会!”雍正顿时冷汗直冒!


可以看出来,雍正内心最在意的是:他的新政能否继续持续推行下去!

最得力助手十三爷积劳成疾,油尽灯枯,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的新政必须要有一个执行者推行下去,才能保证江山稳固!而雍正心里的这个继承人早已世人皆知: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

几个儿子里面,弘昼最善于伪装自己,装疯卖傻,不求皇位,只求明哲保身!而弘时刚开始也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后来却受到八爷的挑拨,导致他对皇位产生了一些幻想!最终,他就产生了一些极端的行为!

《雍正王朝》呈现的是弘时在弘历办差的路上对其进行刺杀,没有成功,而被雍正发觉!最终,雍正在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前,逼得弘时自杀!


《雍正王朝》虽然精彩,但只是小说改编而来,毕竟有人为的艺术加工!实际历史上,雍正到底有没有处死弘时还是个谜!但是,弘时确实受到严厉的处罚!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第一,对皇位产生了幻想,甚至想谋夺皇位!这是雍正最忌惮的!

第二,和八爷胤禩有所勾结!导致被牵连!

第三,行为放纵,不听管教!这是他的性格造成!

第四,和雍正的关系恶化,分歧越来越大!导致雍正对其非常失望!

所以,弘时有很多的不应该,最不应该就是和八爷有所勾结,因为八爷付雍正的感觉是如鲠在喉,而他和八爷交好必然导致雍正和他关系恶化,最终难以调和!

《清史稿》对弘时的死记载是一笔带过,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很多!

《清史稿》“皇子世表”载:“弘时,世宗第三子,早死。无嗣。”该书“列传”中,对弘时的记述只是一笔带过:“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实际上,雍正皇帝虽然急躁,猜疑心重,但他也是一代明君!他像所有帝王一样,极其重视生前身后的声誉与评价!像他极想置允禩、允禟等人于死地,但又要千方百计通过众臣之口道出,他试图扮演一个被动的角色,而不是主动除掉他们,这样就是希望减少后人的议论诋毁!所以,杀掉自己的儿子,更是他所大忌,他怕世人的议论,所以避之唯恐不及!姑且不论父子亲情,即使从他的声誉名声考虑,他也难以做出杀子的决定!更大的可能就是处罚或者圈禁,而如果在处罚的过程中死去,那又是意外的事件了!






忠肝义胆岳老三

敢为社稷吞骨肉,最是无情帝王家。

宁背噬子千古名,免遭后世祸萧墙。

从历史文献及电影电视剧中可以看出:

其一,弘时不识时务,种种迹象表明雍正不可能把社稷交付于他,已把弘历作为继承人,但是他时长争宠,而且心术不正,勾结外人作乱。并且暗杀其兄弟弘历,其行已触及雍正底线。杀他才能保证弘历性命,同时还能镇住其他由此想法的人。从而为弘历扫清统登大宝的障碍。

其二,雍正登基之后,除老十三忠心辅政,其他兄弟处处使拌,妄图颠覆他统治,不得已对他们进行了处理,兄弟相残谁能忍做,但是为了社稷不得不做。雍正明白不能让后世之君重走他的老路。更为大清社稷的稳定。

其三,雍正想名流史册。这是雍正内心之想,其父留千秋功业,自己也要有所作为。所以在政时诛杀兄弟,稳定时局,诛杀亲子,为后世大清社稷 稳定,甘留骂名。

敢为社稷留骂名,勤政治国百世兴。


绘色汇声

读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书里介绍,雍正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弘时与胤禩走的太近,且多次帮胤禩说好话,并且曾暗中做出对弘历不利的事情后,终于下定决心,用一杯毒酒赐死了弘时。

但我们从一些其他历史书里,又能看到,弘时其实从犯事被黜,到最后去世,这中间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并不像《雍正皇帝》里所写,犯事儿后立马就被赐死了。


但无论哪种,都指向了一点:弘时因犯事被黜了。


话说雍正不像康熙,儿子一大堆,雍正在这方面不如他老子,成年的只有三个,一个是三阿哥弘时,一个是四阿哥弘历,另一个就是五阿哥弘昼,本来按照古代帝王的规则,通常都是立长子,弘时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可关键就在于,雍正是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中爬出来的,知道这种规则的弊端,于是,当雍正即位后,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将皇位继承人的名字提前写好,放于匣中,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因为是秘密立储,那就是谁都不能去看,只有等皇帝驾崩之后,才能由指定的大臣取出来,当众宣读。

可奇怪就奇怪在,雍正虽说秘密立储了,但从日常的表现来看,明显是宠爱弘历,大于宠爱弘时,当时的大臣们,一看皇帝的意思,立马都开始倒向了弘历这边,都私底下将弘历默认为皇位的继承人。这下,弘时终于坐不住了,他觉得苗头不对啊,这么下去,未来的皇位和我弘时没关系了啊?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八爷党了,在弘时坐不住的时候,八爷党们开始拉拢弘时,为弘时打抱不平,也为弘时出谋划策,你想弘时年纪轻轻,懂啥,看到八叔如此热心肠,一下子就感动了,这一感动,完了,出事儿了。


弘时开始在雍正面前,不断的帮八叔胤禩说好话,胤禩在雍正心里,那可是个禁区啊,雍正心想,你作为我的儿子,不向着我说话,反而三番五次的帮他们说话,你这是居的什么心呐?果不其然,没多久,雍正就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为由,将弘时削去了宗籍。


虽说弘时的下场,都是由弘时的咎由自取,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正好说明了雍正选择了弘历作为接班人,为了能够顺利的让弘历接班,跳过古代帝王立长子即位的原则,雍正也不得不打压弘时。


帝王家的事情,终究不是我们这些外人可以说清楚道明白的。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会喜欢~~


寒舍阅独

现在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是雍正杀死了弘时,但是根据历史情况,倒是很有可能是被雍正逼死!

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乾隆帝(弘历)的哥哥。当时他上面的两个哥哥早就死了,按照传统来说应该立长子,也就是弘时为太子。可是雍正帝对弘历十分喜爱,甚至刚坐上皇位不久就宣布立弘历为太子,引起朝臣议论。

弘历极其聪慧,五岁就能背诗歌,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十岁那年第一次见到祖父康熙,就深受康熙帝的欣赏。在此之后,康熙经常将弘历接进宫学习,闲暇之余自己也会对其进行教导。雍正帝因此也对弘历感到十分自豪。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其中描写了雍正帝处死弘时这一情节。是弘时为了争夺储君之位,雇刺客进行刺杀,却被雍正帝发现了。

雍正帝念及当年自己争夺储位的痛苦,便处死了弘时。这一剧情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只是剧本创作,历史上弘时并没有被雍正直接赐死。

真实历史上,对于弘历的上位,弘时并不服气。自古以来“立长不立贤”,弘时又经常用雍正与允禩争夺储位的往事,做为自己会上位的理由高谈阔论。



雍正帝本就对那段争夺储位的过往闭口不提,如今又被弘时戳中了痛点。最后甚至把他过继给了廉亲王,既然一直提这件事,那你就跟他好好处吧。

而之后很短的时间里面,允禩又被从皇室除名,而作为“儿子”的弘时紧接着也被做了相同的处置。既然都已经被从皇室除名,所以对于皇位也没什么好争的了。


也在这之后没多久,弘时就突然死去。知道乾隆上位以后,他称其当年是年少不懂事,特别的把他重新写入皇室宗祠当中。


史之策

清雍正帝赐死弘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设计的一个故事情节。主要是弘时加入胤禩的“八爷党”,意图谋害清乾隆帝弘历,篡夺帝位。

1.弘时。网络配图


其实,爱新觉罗·弘时(1704.03.18--1727),卒于清雍正五年(1727)八月初六,年仅24岁。弘时是清雍正帝第3子,清乾隆帝弘历的异母哥哥,母亲是齐妃李氏。

2.清雍正帝。网络配图

弘时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清雍正四年(1726)二月初七日,清雍正帝囚禁弟弟胤禩于宗人府,留太监2人,围筑高墙;二月十八日,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清雍正帝谕:“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胤禩之子,今胤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着即撤其黄带,交于胤祹,令其约束养赡”;三月初四,清雍正帝命胤禩改名“阿其那”(满语,狗);九月初八,胤禩死,享年45岁。

3.胤禩。网络配图

清雍正五年(1727),弘时被削除宗籍。“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

4.清乾隆帝。网络配图

清乾隆帝即位后,追复弘时的宗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清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阿其那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汉水白石言

归根结底,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长子身份很关键

皇帝立储君,一般有四大原则:立嫡、立长、立贤、立贵。在这四个选项里面,通常都只考虑前面两个,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否则不能随意更改祖宗的制度。

弘时排行第二,在他前面的弘晖和老三弘昀都先后去世了,能有继承权的就只有他和老四弘历了。弘历不但年纪比他小,出生也没有他好,相传弘历是一个宫女所生,在民间更有传言弘历是汉人。而弘时是董鄂妃所生,相比于弘历来说,正牌嫡系长子。

在储君的顺位上,弘时的优势非常明显。

但是,弘历几乎是从康熙时代就钦定了的接班人。弘历自小受到康熙的调教,文武双全,在加上雍正的细心栽培,弘历拥有了接班人需要的一切条件——除了嫡长子的身份。

为了皇权的顺利过渡

因为康熙在位的时间非常长,严重影响了帝王的正常换班时间,雍正上位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康熙的儿子很多,在世的时候,他没能有效的制约皇子们的权利,纵容皇子们各自发展实力,酿成了皇子们之间的夺嫡之战。

雍正亲历了夺嫡之战,深谙其中的艰险。为了能让弘历顺利继承大位,打击潜在的威胁就十分重要了,雍正对于有心觊觎大位的弘时当然不能手软了。


猫与史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虎毒还不吃子哩”。一般老百姓都拿着儿子当宝贝疙瘩,何况皇家的太子、阿哥,皇帝还不得拿着当宝贝中的宝贝来养吗?

弘时之死,是他与老爹雍正矛盾激化的结果。

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雍正的长子和次子都在幼年时去世,在第四子弘历出生前,弘时是雍正唯一的儿子,所以雍正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他的身上,精心呵护、教育和培养他。

但是,后来雍正却越来越不喜欢他。原因就是,在雍正继位前,皇子们为夺取储位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在这个过程中,弘时对亲爹并不支持,而对允禩那伙与自己亲爹争位的叔伯们抱有好感,非常热乎。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宣布不公开建储啦,要秘密建储,理由是“诸子尚幼”。可是弘时已经20岁,儿子都3岁多了,怎么是“尚幼”呢?雍正的态度明摆着就是偏向,是刻意打压弘时。

雍正秘密建储虽然做得十分“秘密”,但是3个月后,他便泄露了天机。那年11月是康熙皇帝周年忌辰,雍正却不亲往景陵致祭,而是委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这就意味着:在位皇帝特派未来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的佑护。



雍正二年(1724年),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又第二次“祭景陵”。

依照常理,弘时应该是雍正建储的第一人选。因为他既在诸子中排行最大,又已成人,还有了子嗣,他的生母李氏也是侧福晋,其名份仅次于嫡福晋乌拉纳喇氏。弘时的这些优势,弘历全不具备。可是,雍正却弃长而择幼,选中比弘时小7岁,尚处少年,其生母也无正式位号的弘历。弘时自然心中极为不满,他对储位的幻想也完全破灭,父子的关系陡然恶化。

在怨恨与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弘时进一步倒向雍正的反对派允禩一方,对其父所做一切都心怀不满,并时不时口出怨言,甚至讥讽嘲弄。

雍正三年(1725年),弘时因储位落空而与皇父的矛盾更加激化,而此时雍正与反对派的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弘时的立场完全转向允禩等人,与雍正的关系彻底破裂。雍正也公开表示与弘时的父子之情已绝,将他逐赶出宫,并勒令他去做允禩的儿子。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允禩、允禟等人从玉牒除名,开除宗籍。一个月后,对弘时也予以同样的惩处,并交与允祹“约束养瞻”。


就这样,一年半后,24岁的弘时便抱着怨恨和愤怒,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