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開始原諒自己,你才擁有自由!

在我們的言語中,有一個詞極易引起羞愧和內疚。我們經常使用它來打擊自己,因為它在我們的意識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許多人無法察覺。這個詞就是“應該”,也就是“我應該早點知道”、“我不應該做那件事情”中的"應該“。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應該“怎麼樣,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也就封閉了自我。因為”應該“意味著我們別無選擇,這使我們感到無奈和沮喪。同時,又心有不甘,不願意屈服。


除了”應該“這個詞,我們還用別的方式教訓自己,例如:“我真受不了自己現在這個樣子。我必須改改了”。還有那些強迫自己的人,它們中有的人說:“我真的應該戒菸了”。另一些人說:“我必須加強鍛鍊。”它們不斷的說自己必須做什麼,與此同時,又不停的找藉口不那麼做。

當你開始原諒自己,你才擁有自由!

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是源於愛,而不是源於恐懼。

每個人都應該準確無誤的知道自己是多麼特殊的生命,這樣才能保持清醒,看到各種奇妙的可能。

然而,我們給自己的種種的負面的評價,來讓自己羞愧、自責,希望自己有所改變,一旦負面的自我評價使我們看不到生命的美,我們就會忘記自己是“特殊的生命”,這些自我評價方式往往導致自我憎恨,無助於學習,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更卑微和渺小。如果我們習慣讓恐懼驅使---自我憎恨還令人奇怪嗎?

並且自我評價使我們羞愧並改變行為,我們也就允許自我憎恨來引導自己的成長和學習。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種形式,出於羞愧的行為不是自由而快樂的行為。

當你開始原諒自己,你才擁有自由!

當我們表現不完美的時候

如何出發於愛呢?轉變自我評價的方式是一個重要方面。

因為自責意味著,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錯的或不好的,並且應當為此感到痛苦。然而,許多人陷於自我憎恨之中,而無法從失誤中獲益---失誤揭示了我們的侷限性,並引導我們成長:每一次的失誤都是一個人生的歷練課題,如果你能清醒的從失誤當中覺察,你就能明白自己的侷限性,才能知道往哪裡走。

如果發現我們痛罵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們馬上就可以問:“我什麼樣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一旦意識到自己尚未滿足的需求---很可能是多個層面的需要。我們的身心狀態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我們不再感到羞愧、內疚和沮喪,而開始體會到別的情感,不論它們是憂愁、失望、恐懼、或者是別的---其目的都是推動我們去滿足需要和追逐夢想。

當你開始原諒自己,你才擁有自由!

感到遺憾是在所難免的,但它能幫助我們從經歷當中學習,無需責備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