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之父”西蒙諾夫

2011年3月4日,著名的俄羅斯飛機設計師米哈伊爾·佩特洛維奇·西蒙諾夫(Mikhail Petrovich Simonov)因病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1歲。他因主持研製出蘇-27戰鬥機而備受業界尊崇,他的名字與作品一起得以永載航空史冊。從一名充滿夢想的航模愛好者成長為蘇霍伊(Sukhoi)設計局的總設計師,西蒙諾夫以其執著的追求、堅韌的意志在藍天上書寫下一道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米哈伊爾·佩特洛維奇·西蒙諾夫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年輕時風華正茂的米哈伊爾·西蒙諾夫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1970年西蒙諾夫進入蘇霍伊設計局工作

作為蘇霍伊設計局的副總設計師之一,西蒙諾夫獨立承擔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完成T-6即蘇-24原型機的飛行測試,這種帶有可變後掠翼的雙座雙發戰鬥轟炸機剛在1970年1月進行了首飛。西蒙諾夫帶領試飛隊伍先後進駐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的拉緬斯科耶機場和裡海附近的阿赫圖賓斯克空軍基地,對原型機展開全面測試。一開始曾有流言說西蒙諾夫是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女婿,所以剛進蘇霍伊設計局就受到重用。不過西蒙諾夫很快就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從早到晚忙碌在試飛現場,及時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他的專業素質和實幹精神讓周圍的人都由衷信服。經過4年的努力,蘇聯第一種全天候攻擊型戰機蘇-24通過了全部測試,開始正式投產裝備部隊。由於蘇-24的成功,包括西蒙諾夫在內的蘇霍伊團隊獲得了1976年度的國家級獎勵——列寧獎。接著,他又參與了蘇-25單座近距攻擊機的研製和改進工作,而真正讓西蒙諾夫攀上事業巔峰的則是一代典範之作——被北約組織稱為“側衛”的蘇-27戰鬥機。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蘇-24 T-6-1原型機還沒有采用可變翼設計

蘇-27是蘇霍伊設計局為抗衡F-15等西方第三代戰鬥機而啟動的重點項目,研製代號為T-10,要求具備優異的飛行特性和作戰能力。西蒙諾夫雖然不是最初的設計者,但對蘇-27的最終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T-10項目中,西蒙諾夫負責對飛機的整體結構進行系統分析和優化。由於工作出色,他在1975年9月15日蘇霍伊去世後不久就被提升為該項目的主管設計師,承擔的責任更為重大。1977年5月20日第一架T-10原型機首次升空,西蒙諾夫感到象自己的孩子出生般欣喜。不過,隨著試飛科目的增加,原先的設計方案也逐漸暴露出許多缺陷,第二架原型機就因操作系統故障導致機毀人亡。而且根據蒐集到的詳盡資料對比發現,這樣的蘇-27實際上對已經服役的F-15毫無優勢可言,這讓西蒙諾夫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此時按計劃就要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了,但要達到原定的技術指標就必須得動“大手術”,勢必會影響蘇-27交付使用的時間乃至整個項目的生死存亡。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除了起落架和彈射座椅,蘇-27的所有部件都要重新設計了。考慮到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干擾,西蒙諾夫繞過長期合作的中央航空流體力學研究院,利用個人關係找到西伯利亞航空流體力學研究所來驗證改進後的氣動佈局。他還深入生產現場,實地解決結構材料和製造工藝等各方面的問題。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結果西蒙諾夫把飛機重新設計了一遍,這才造就出蘇-27今日的成功

作為一種重型截擊機,蘇-27以利落高效的氣動外形,結合強大的動力、航電和武器系統,獲得了令人驚歎的機動性能和作戰威力,並具有不斷提升的巨大潛力,迅速成為蘇聯及後來俄羅斯空防力量的中堅。為了挑戰F-15曾保持的世界飛行紀錄,西蒙諾夫特別改裝了一架T-10S原型機,將其編號定為P-42,以紀念1942年在衛國戰爭中捐軀的父親彼得。這架P-42號機在1986至1988年間連續創下27項爬升速度和高度等類別的飛行紀錄,將對手遠遠拋在身後。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在1989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蘇-27一鳴驚人,飛行員普加喬夫演練的“眼鏡蛇”特技動作震撼了來自全世界的觀眾。此後,無論是與F-15的模擬對抗,還是西方飛行員的體驗駕駛,都讓“側衛”聲名大噪,而以蘇-27組成的飛行表演隊更是成為各地航展上的絕對明星。被譽為“蘇-27之父”的西蒙諾夫造就了軍用飛機史上一個炫目的里程碑,也為蘇霍伊設計局迎來了新的輝煌。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蘇霍伊戰鬥機和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都是俄羅斯的拳頭產品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蘇-26也是特技飛行領域的“王牌”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西蒙諾夫和他的超音速客機模型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西蒙諾夫(中)和他的繼任者波戈相(右)陪同普京參觀1999年的莫斯科航展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功勳卓著的總設計師西蒙諾夫

“蘇-27之父”西蒙諾夫

西蒙諾夫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