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長壽,就要帶點兒病",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獨觀見聞

有句話叫做小病不斷,大病不犯。其實從醫學角度上講,這一句話是正確的,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就好像一個國家安定了太久了,很容易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如果經常國外有一些小動作,大家的神經時刻緊繃著,那麼這一個國家就會空前團結一致對外,國內反而不容易出問題。

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問病情留言或私信

與醫生交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身體也是一樣的,如果總是平平安安,那麼人就會形成一種惰性和慣性,認為我幹什麼都不會有事兒,所以熬夜,酗酒,吸菸各種玩耍各種浪,一旦出事,很有可能就是大問題。如果平時總是偶爾有點點小感冒,偶爾有一點點這裡那裡不舒服,那麼他就會經常的去做做檢查,服用一些調理身體的藥物,適當的去做一些體育鍛煉,就會在生活和飲食當中進行注意,吃個七成飽、曬曬太陽、不去做對身體有害的事情。畢竟時刻刺激體內的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的細菌入侵,機體就會變的抵抗力更加強盛。如果長期沒有刺激,身體一直處於非常安逸的狀態下,人懶惰了,免疫系統同樣也懶惰了,一旦遇到了病菌的入侵,很快就垮下去了。


骨科姚大夫

健康長壽,是我們不懈的追求,那麼健康與長壽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不健康的,是否就不長壽,而身體強壯人,是否就一定長壽,這些在突如其來的意外面前,都是無法判定的。


從我們的一般認識來講,要想長壽,就是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條件,體弱多病,好像與長壽是沒有關係的,但是我們的生活當中,就經常有這樣的例子,一個身體強壯的,突發疾病死亡,而一個體弱多病人,反而壽命很長,因此就有一個諺語叫做,“要長壽,就要帶點病”,那麼這句話是否有道理,是不是真是這樣,身體上經常帶些疾病的人是不是真的長壽了呢?






家庭醫生在線

其實這個表述,屬於典型的把結果當成原因的邏輯錯誤。

只有長壽的人,才可能足夠老,足夠老的人才有可能因為身體機能下降,得一些年齡相關的疾病,比如高血壓、骨關節炎、癌症、白內障、腦退行性改變等等。

中國近年來癌症的高發態勢其實是和居民預期壽命的提升同步的。以上海為例,1951年,居民(黃浦區)預期壽命只有47.56歲,1986年上升至74.75歲,2006年則升至81.98歲,剛剛過去的2017年,最新的統計數據是83.39歲。

古代人更是活到70歲就稱為“古來稀”,所以說目前看到的疾病高發其基礎是建立在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基礎之上。

所以,“帶點病”是長壽帶來的結果,不是造成長壽的原因。

鍛鍊身體、預防保健,有病及時就醫都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而且保持身體健康還要戒除很多不良嗜好——這使得很多人感覺麻煩,不願意去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所以也就導致他們把“要長壽就要帶點病”掛在嘴邊,作為自己忽視健康的擋箭牌。

實際上,很多小病都有可能損耗器官的使用壽命。以最常見的高血壓為例:長期的高血壓如果控制不理想,會造成多種器官的損傷——高血壓腎病、腦病和高血壓眼底病變,久而久之大腦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機體情況總會有一天無力繼續支撐。所以只有積極控制血壓到正常範圍,避免其對更多臟器的進一步損傷。抽菸、喝酒、熬夜、高脂飲食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要儘早戒除,這才是保持健康、達到長壽的不二法門。

而且,如果僥倖沒有因為重要器官的損耗造成壽命縮短,帶著一身小毛病活到90幾歲,這樣的晚年生活又有什麼質量可言呢?尿失禁需要長期穿著紙尿褲或者插著導尿管;牙齒缺失過度嚴重無法咀嚼美味食物;白內障或者眼底病變造成失明;骨關節炎造成無法生活自理......這樣的長壽又有什麼意義呢?


菲利普醫生

這個現象我也關注過。

幾年前,我曾經在《健康報》上發表文章,論述過這個問題,下面截取幾小段: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他們認為自己年輕,沒有保健意識,任性地透支著自己的健康財富:過度地K歌、熬夜、酗酒;平常不運動,上下樓乘電梯,出門打車;應酬繁多,經常推杯換盞。想怎麼著就怎麼著,沒有一點顧忌。這樣的日子久了,腰圍增粗、體重超標,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他們成了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冠心病、糖尿病等各種疾病,自然就會找上門來,嚴重者導致疾病發作,甚至猝死。

相反,那些看上去很羸弱,甚至是常年“抱著藥罐子”的人,他們清楚自己“不夠健康”,所以生活中時時小心,處處留意:不敢熬夜、不敢大量飲酒、不敢胡吃海喝,而是少食多餐、規律飲食、按時起居。早晨堅持散散步、做做操、打打太極拳;晚上還忘不了按摩穴位,聽聽電視裡的保健講座,看看醫學科普書等。總之,他們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的健康填寫著存單。

所以,外表看上去很健康的年輕人,因為透支健康,最後患了重病;外表羸弱的人,因為格外珍惜健康,最後長壽頤年......

我覺得,不一定非要帶點病才能長壽,疾病本身並沒有讓你長壽,而是因為疾病的警醒作用,使你在生活方式、在飲食起居等方方面面都更加註意、更加重視了;如果,你沒有病,也能照如此態度生活的話,我覺得你會更長壽;而如果你有病,卻照樣不當回事,聽之任之,“胡作非為”的話,照樣也不可能長壽。(網絡圖片,謝謝)


殷殷期盼話健康

體弱多病者更能珍惜和保養自己的身體,多病者在抵禦一些疾病時能激發一些效應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及多病者不爭強好勝三個部分對多病者更長壽進行論述。第一個部分著重從飲食方面和心理調節方面說明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第二個部分詳細說明了為什麼經常反覆感冒的人比不經常感冒的人不易得癌症,第三個部分主要引用了加拿大科學家所做的一個研究來說明為什麼不爭強好勝是長壽的原因之一。


醫學界曾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體患過某種疾病,一旦痊癒後,反而會增強對這種疾病的抵抗力,有的還會具有抗這種疾病的免疫力和抗體。生活中也常會看到這種人,年輕時體弱多病,年老後卻老當益壯。再看許多古人、名人在幼年或青年時多病纏身,自己也認為活不長,但卻長壽不衰。例如,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教授耄耋之年仍從事教學、科研,著作不輟。許多人向他請教長壽之道,他說:“我沒有什麼長壽秘訣,我父母只活到

40多歲,我原本沒有對自己的壽命抱什麼希望,可不知怎麼就不知不覺地活到了80多歲。若非要我講長壽秘訣,那就是千萬不要讓腦子懶惰。另外我有三個不:不挑食、不嘀咕、不練功。”所以,仔細分析起來,獲得健康長壽主要的因素還在於自己。那麼,多病者為何長壽呢?


首先通常體弱多病者大多蘊含一種求生慾望所賦予的本能,

因自知有病,常能珍惜和保養自己的身體。長期調理得當,往往比那些而忽視自我保健的人更長壽;而自覺沒病的人卻容易麻痺大意,以致忽視了各種危險信號。



第二,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多病者嘗過病痛的滋味,善於珍惜和保養身體,堅持必要地、有效地健身鍛鍊,具有體壯者所沒有的韌性。他們認識到保健是終

生的事,也認識到選擇有效措施的重要性。因為多病,他們會主動改掉不良習慣,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不放縱菸酒,注意飲食的科學、合理,不像壯者那樣毫無顧忌,任隨“病從口入”。並且他們更注意生活規律,知道“儲蓄健康”,注意健康的零存整取,而不像體壯者那樣自以為有“老本”可吃,隨便“預支生命”結果常常是“不病則已,一病就要命”。因為多病,他們深知“怒氣傷身”的道
理,不爭強好勝,不動輒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肝火。

保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全面地總結了先秦時期的養生經驗,明確地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鐾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的養生觀點。保健指合理選用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

適寒溫等保健方法,通過長期的鍛鍊和修習,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技術和方法。簡而言之,所有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活動都是養身活動。


從飲食方面來說合理規劃飲食可以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提高免疫力,減慢細胞老化速度。因為腸道其實是人的第二個大腦,它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主要負責我們下意識的活動。

除了通過廣泛的交流網絡跟大腦直接相連,腸道還是大腦以外唯一一個擁有獨立神經系統的器官

其一,控制人類情感的五羥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種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95%是在腸道里面合成的。情緒的很大一部分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甚至,人的第一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主要功能是傳遞、儲存和加工信息,產生各種心理活動,支配與控制人的全部行為。

大家在休息狀態下我們的腸道仍在運動,除參與消化吸收食物外,還參與身體內其他器官功能的調節,包括影響人的情緒。


其二,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擔負了人體大部分的排毒任務。在排毒的同時,它還擔負起抵禦疫病的重任。我們人體的機體有三大抵禦疫病的屏障,即胎盤屏障、血腦屏障和腸道屏障。胎盤屏障自我們出生之後已經失去作用;腦屏障由於其構成的複雜性與精密性,保養起來也相對複雜。

因此,腸道成為三大屏障中最容易保養的,由於其還兼職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常健康必須腸健康!


其三,腸道內的免疫系統占人體全部免疫系統的60%,即腸道淋巴組織它的工作就是保護人體不受疾病的侵害。因此,

如果腸道相關淋巴樣組織始終處於平衡狀態,那麼人體就是健康的。可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人的腸道有56米長,並且千褶百皺,平均每3.5釐米就有一個彎折。


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洩,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它們

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7毫米,重達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並像一鏽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硬度與輪胎相似,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人們習慣稱之為宿便,宿便堆積在腸道內發酵、腐敗,並不斷產生各種毒素、毒氣、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即而引發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還有可能引發各種病症,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腸道問題是萬病起源。


用戶60120511249

生命長壽的真諦,就是在一生中不斷地戰勝各種疾病,不斷戰勝各種意外事故,因為一個人沒有病,沒有意外事故,就不會無緣無故地死去。但是,中國卻有一句:"壯夫一病多不起"的,很有哲理的俗話,壯夫一旦有病,很易喪命。在現實生活裡,凡身體強壯如牛的人未必能長壽,甚至會短壽,凡體弱多病的人未必會短壽,甚至會長壽。

另外還有"久病成良醫"的俗話,也說明了多病者會長壽的道理,因為常患病者,懂得了處處小心地維護自己的身體,處處小心地掌管自己的生命,對長壽當然有很大的好處,而那些身強力壯的人卻自以為是,不懂得維護自己,命運只能掌管在閻王爺的手裡,一旦病了,只能聽天由命,當然對長壽沒有一點益處。

身體強壯的人就像一臺一百馬力的大機器,身體弱的人就像一臺一匹馬力的小機器,一臺一百匹大馬力的大機器,一旦少一點點油供,就會立即死火,而一臺一匹馬力的小機器,哪怕有一丁點的油供,就能工作了,就不會死火,況且,馬力大的機器磨損也比小機器要大,所以,女人比男人長壽的現象,就是出於這個奇巧的道理,身體弱的人比身體強壯的人長壽的現象,也是出於這個奇巧的道理。


東方霧曉

自然健康的生活

剛剛

《古井的裡的長壽龍魚》從前人們認為井裡放魚吉祥,也可以防止歹徒在井裡下毒,所以在井裡養了幾條紅色的金魚,人們親切的稱為龍魚,魚也可以吐食掉進去的昆蟲使井更加乾淨。從來沒有人給吃的飼養魚兒同樣也活得很好悠然自得。傳說誰捕了井裡的龍魚就會有災難所以大家都很敬畏龍魚。經過幾次旱災古井也從來沒有幹過,也不知道井裡的魚有多少年了,從我懂事就看見魚游來游去,也不見長大。這口古井與龍魚見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古井旁邊有一個池塘也有好的養了很多魚,每逢悶熱天就會死魚,可是池塘裡的魚大多隻有一兩年的生命,既是生命頑強也會被人捕撈。為什麼古井裡的魚可以長壽。人類所期盼的長生不老藥會不會與古井有所關聯。首先我們分析一下井裡魚為什麼長壽,第一環境相對穩定安全水的質量比魚塘好。基本上是比較固定的汙染小。第二井裡魚少密度小自身汙染也小井裡食物匱乏所以魚不可能長太肥,加上魚活動量小新陳代謝也慢,所以也長得慢。也就北極圈很多100歲老人的原因,他們新陳代謝慢情緒波動小。第三與外界接觸少所以被傳染的機會也少。第四人為因素,人們保護他們,木有人的保護恐怕早就成為盤中餐了。放眼看看現實中的許多農村的長壽老人與水井的長壽魚也有許多共同點。

閱讀  ·  0閱讀


讓疾病自然的康復

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確實從身邊的很多事例看到:很多健康長壽的人,都一生有過大小病,並且帶著疾病活得很長久。

比如我們知道最長壽的宋美齡,在中年的時候就得了乳腺癌,並做過兩次手術。

生活中我們也見過不少人,一直以來都非常健康,但突然就得了某種病,一次打擊身體就扛不住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科學界分析大概有這樣的幾項原因:

1、小病小痛能“調動人體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免疫細胞對非正常細胞的識別率”。

2、經常生病的人,願意多跟醫生交流,遵從醫囑,防止病變,從而更會做出一生的健康管理。

3、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常生小病的人更易發現重大疾病的早期信號,不讓小病拖成大病。

其中第一條並不是所有專家都認同。

經常生小病能長壽,從本質上是因為個人加強了健康管理,並不能說明生小病就是更健康。

而且在統計學裡也並未證實經常生小病的就更長壽,實際人沒有不生病的,很多長壽的人說自己一生沒生病,實際上沒去做檢查,多數人都是帶小病過一生的。


娛樂橙子

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沒得過病的人,可能總認為自己的身體是最棒的,所以平時可能就不太注意身體的保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還大口吸菸,別人如果勸他,他也不在意,總認為自己從小就沒得過病,滿不在意,因此就會留下後患的!

他總認為自己的身體是酒精考驗的,就是能喝酒,而且敢喝酒,酒而酒之,可能就是酒精沒考驗住,而變得酒精中毒了!

不但大碗喝酒,而且大口吃肉,什麼肉都能吃,肥瘦肉來者不懼,肉來肉去,把吃進去的肉都長在自己身上了,吃的是大腹便便,脂肪成堆,最後的結果想而易見!

喝酒吃肉還不算,還大口抽菸,每天是煙不離嘴,噴雲駕霧,到最後吐出來的是煙,留在身體裡的是毒了!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綜合觀察,全面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悟空問答!】


從善如劉L

要長壽,人就要帶點兒病,北斗七星認為這話,有它一定的道理,為什麼呢?



所以,這樣的人一般都以預防為主,早把自己身患之病,都早已消除在萌芽狀態,再加上自己謹遵醫囑,很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再加上平時保養得好,心態好,根本就沒有什麼突發性疾病的形成,所以,老話說的好,有富之人常服藥,藥到病除,他們自然就長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