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簡介:2011年以來,關於“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的說法一直不絕於耳,各路自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炒一下。到2018年,這個論調在某些媒體中變成了“為什麼阿里投資的都被弄死了,而騰訊投資的卻紛紛上市?”。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作者 | 左刀

1、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的《為什麼阿里投資的都被弄死了,而騰訊投資的卻紛紛上市?》的文章在各個媒體熱傳,甚至在知乎還上了熱點話題。

關於阿里巴巴把投資的企業給“弄死”的文章其實已經流行了很多年了,比如2014年,時任搜狐IT員工,現任億歐網總裁的黃淵普,就曾經討論過這個話題,最後的結論是:“說被阿里收購或投資的企業都沒好下場,這未免有些絕對;如果說被阿里收購或投資的企業大多沒有好下場,這應該沒什麼問題。”

黃淵普舉的例子,其實也是現在大部分類似文章舉的例子:雅虎中國被阿里收購後沒有善終,口碑網被阿里收購後急轉直下,蝦米網被併購後也不行了,黃淵普當時還認為,微博被阿里投資後變成了“淘寶的導購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浪微博的衰落”。

這篇文章名字就叫《被阿里收購或投資的企業都沒好下場?》,我想,回頭來看看,黃總對於當時文章中做出的各種論斷,會不會感覺到臉皮發燙?

實際上,在這些年打著“弄死”論調的文章中,除了列舉了雅虎中國,口碑網,蝦米之外,還有很多人列舉了微博,UC,高德,優酷,萬網等等案例。只不過,隨著微博,高德等公司不斷創造歷史新高,這些人選擇性的把這些案例給刪除了,只挑差的講。

阿里巴巴的投資部門在早期被業界認為是“魚腩”,在投資能力,投資方式,整合能力等方面,被外界所詬病,這種情況,一直到2012年北極光創投副總裁張鴻平加盟阿里投資之後,整個投資體系才開始逐步成型,加上之前投資的種種教訓,阿里投資漸趨穩健。甚至,一些原來已經不好的項目,又開始慢慢恢復了活力。

實際上,BAT在各自的內外部投資中,都曾經碰過一鼻子的灰,我們曾經在去年寫過一篇文章《盤點這些年BAT的失敗投資》,詳細列舉了當時各家主要的投資失敗案例,各位可以感受一下:

阿里巴巴:來往、淘日本、一拍網、11 Main、雅虎中國、星晨急便、Pepper機器人。

騰訊:拍拍、易迅、好樂買、五百城3C電器網、QQ網購、搜搜、搜吧、問問、TT瀏覽器、QQ家園、高朋、F團、QQ團、開心網、朋友網、騰訊微博等。

說騰訊投的都上市了,阿里投的都死了,那麼去年上市的眾安(阿里股份比騰訊多,結果這個公司被自媒體認為是騰訊系)、趣店、百世物流、融360、剛剛上市的藥明康德,馬上上市的寧德時代,他們都是假上市?都死了?

後面還有阿里自己投資的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金)、阿里雲(估值670億美金)、菜鳥網絡(估值至少200億美金)以及口碑(至少80億美金)、餓了麼(收購價95億美金)、阿里音樂、釘釘、阿里體育等,對外投資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寒武紀、滴滴(BAT都有股份)、ofo、小鵬汽車等等至少20多個獨角獸企業要上市。阿里系的獨角獸企業無論是總估值還是數量,都是BAT中最高的,且遙遙領先。

實際上,做投資哪有穩賺不賠的,哪怕是頂級的投資公司,比如紅杉,IDG,真格一類的,失敗的案例也不少,只不過人家不宣傳而已。不要說天使投資高達96%的失敗了,哪怕到了獨角獸,死亡的企業也不少,BAT投資中死一些項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2、

對於阿里而言,投資後雖然沒有死,但發展不盡如人意的項目還是有一些的,比如說蝦米音樂,當年蝦米在行業內的地位數一數二,但現在已經和前幾名相差很大,雖然不至於說“死了”,但體量確實大不如前,跟騰訊系的音樂相比較,處於天差地別的差距,在音樂這一塊,阿里確實仍然處於“摸索”的狀態。

不過,阿里重磅投資的項目中,還是有不少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的,這一點,被很多自媒體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些自媒體如果看到這些發展的好的企業,多半會說“阿里把創始人趕走了”,這其實非常的無聊,收購之後進行改造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能契合的創始人走了,能契合的留下,這也非常正常,友盟的CEO蔣凡,85後,合併後目前擔任淘寶的CEO,UC的聯合創始人何小鵬,離職創立小鵬汽車,目前也接受了阿里的投資,商業行為關注的是發展,不管是公司和個人都是如此,用創始人是否離職來考量收購和投資是否成功,實在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我們在這裡盤點幾個阿里投的比較成功的典型項目:

1、

高德

當年,阿里以14億美金收購高德,被很多人所不理解,因為阿里的主業是電商,跟地圖似乎沒有什麼關係。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高德這個棋子在阿里未來的大戰略中的作用會非常大,比如說在共享出行領域,高德目前整合了出租車、滴滴、曹操新能源、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出行品牌,後續可能還有易到和立刻出行,加上摩拜,ofo,以及後續可能的哈羅單車,高德已經擁有了成為國內共享出行領域最大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的能力。

就算與阿里交惡的美團打車,主要用的也是高德的地圖,因為沒有太多的選擇!

2、微博

當時,甚至連微博內部的員工對微博的後續發展也沒有太大的信心。但阿里不僅投了微博,還在後續持續的加碼,並在微博困難時給與廣告投放的支持,讓微博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微博給阿里帶來了很多的好處,首先,微博是一個大型的社交媒體,這個媒體是有很大影響力的,彌補了阿里社交的短板;其次,淘寶電商需要做千人千面的流量導入,微博幾個億的用戶提供了這種可能,精準廣告為電商提供了幫助;最後,長期投資微博獲得了鉅額的收益,遠高於當年的投資額。

這是一個互相成就的經典案例,微博在困難時得到了阿里的支援,並在成功後反哺阿里體系,而阿里也並沒有控股微博。

3、UC瀏覽器

阿里巴巴在2014年6月,以高達50億美金併購UC瀏覽器,這被稱為當時國內互聯網的最大併購案。

直至今日,外界對這筆收購的解讀都是:阿里巴巴搞砸了,花了巨資,結果UC在國內份額不斷被蠶食。

這實際上是相對於UC當年的份額來說的,當時競爭並不激烈,但現在競爭非常激烈。根據StatCounter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谷歌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為45.59%,UC瀏覽器雖然發力超過Safari和QQ瀏覽器,但目前市佔率只有20.15%(下圖黃線)。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雖然份額相比當年併購時下滑了,但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UC在國內的日活和月活還是有很大增長的,只不過,在谷歌瀏覽器的陰影下,相對而言並不出彩。

但有兩個隱藏的數據很多人並不瞭解。

第一,UC瀏覽器在海外擁有很高的份額

根據應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統計今年一季度蘋果和谷歌兩大應用商店的全球下載量,來自中國的移動應用UC瀏覽器擠進前十榜單,排名第5,超過Snapchat、YouTube和Netflix等國際知名應用。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在綜合下載榜單上,全球5~7的產品都是中國的產品,UC第5,抖音第6,聯想的茄子快傳第7。而排在1-4位的,全部都是Facebook旗下的社交產品。UC能取得這個成績,實屬不易。

根據機構StatCounter的統計,2017年,在印度市場,UC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1%,谷歌Chrome只有30%;在印尼,UC也以41%對32%在市場份額上勝過谷歌。截止2018年2月,UC宣佈在印度和印度的月活人數超過了1.7億。其中,印度月活用戶已突破1.3億,印尼月活用戶也超過4000萬。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UC針對各個國家做了本地的優化,雅加達的20歲青年Prasetya對華爾街日報表示,“UC比谷歌瀏覽器更快、佔用內存更小、界面更好看。”

在新興國家中,UC一直保持了較高的份額,隨著印度,印尼、南亞、非洲等地區移動人口紅利不斷被放出,UC在全球的用戶數量出現飆升是大概率事件。而伴隨著這些地區的用戶量不斷增長,UC在全球的份額將會再度與谷歌拉近。

除了瀏覽器之外,基於UC的新聞媒體在印度,印尼等地區也有非常高的滲透率,今日頭條在國內的成功,給海外內容產業帶來很多想象空間。

第二,基於UC瀏覽器的神馬搜索拿下了不少份額

很多人甚至沒有聽說過神馬搜索,但依託於UC瀏覽器,神馬搜索不僅在搜索市場上份額突飛猛進,更早已實現了盈利。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JG Capital以及StatCounter等機構持相同的觀點。

未來,神馬搜索將會和UC一起開拓國際市場,並與阿里在海外的購物平臺,如lazada等進行整合,為商家提供更多的入口。

UC瀏覽器的戰略地位非常高,尤其在海外市場上。阿里用50億美金換取了全球幾個億的用戶量(季度活躍人數6個億),提供瀏覽器,網絡導航、搜索引擎,新聞媒體,視頻音頻、電商、廣告,甚至內嵌了Facebook等綜合服務,非常的超值,後續想象空間巨大。

4、其他

阿里投資的項目中,很多都融入了阿里的體系,比如說,收購萬網之後,融入了阿里雲的體系,成為了阿里雲流量入口的一部分,如今,阿里雲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競爭對手,萬網成為產業鏈中的一部分,顯然是非常成功的,也發揮了比以往更強的作用。

再比如說友盟,在併入阿里之後,友盟的產品不僅在阿里的體系中得到了應用,還在其他零售企業中得到了應用,更重要的是,友盟的相關技術在阿里新零售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阿里的最新財報顯示,阿里這麼大的體量,核心零售依然保持了遠超同行的增長率,友盟在此中的貢獻功不可沒。

85後的友盟老總蔣凡更是得到了重用,擔任了淘寶網的CEO,你能說友盟和蔣凡被阿里“弄死”了?

在阿里的眾多對外投資項目中,當前地位重要的還有:口碑、優酷、餓了麼、蘇寧、百世物流、哈羅單車、ofo等,這些項目多數依然在於競爭對手纏鬥中。但除了ofo控股方面存在變數,餓了麼剛剛合併之外,其餘項目在這些年都取得了極為快速的增長。

比如說,口碑網當年由於戰略問題曾經關閉,但後來阿里與美團交惡後又重啟了,口碑在去年雙12出現了極為快速的爆發式增長,當前,每天會有500萬用戶通過口碑進行線下掃碼享受服務,後續與餓了麼打通之後,日活和月活大概率持續快速增長。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從三者相對佔比對比來看,一年時間內,三家雖然月活都在上漲,但相對優勢而言,騰訊幾乎不變,優酷份額在上漲,而愛奇藝份額在下降。

從月活漲幅來看:

愛奇藝月活漲幅14.1%,騰訊視頻漲幅23.8%,優酷漲幅39.04%,優酷漲幅非常的迅猛。

實際上,優酷快速追趕得益於優質的網劇。去年播放量最高的10大網劇中,優酷獨佔或者聯合播放的佔據了7席,《白夜追兇》收穫了播放量和豆瓣評分的雙豐收,在今年的下半年,優酷平臺會有多個高口碑,高點擊的網劇續集會播放,優勢明顯,可以預見的是,優酷將會在2018年,進一步縮小與前兩者的差距。

海外方面,阿里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和收購,大部分圍繞新零售的戰略在開展,比如印度的PayTM,印尼的Tokopedia,新加坡的Lazada以及自己的AliExpress等,這些都在與亞馬遜等美國公司進行激烈的競爭,當然,還有騰訊參股的Shopee等。還好,這些業務都沒死,最新財報顯示國際商業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4%,那些自媒體們應該怎麼噴?

而在未來的佈局上,阿里還投資了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這樣的頭部AI企業,中天微、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翱捷科技等國內外新興的AI芯片企業。內部還孵化了基於Linux的AliOS,在車載裝機量和使用時間上都處於全球第一,阿里還重點佈局了可以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的ET大腦,併成功進行了多個領域的應用等等。

單從戰略卡位來說,這些投資其實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比如商湯和曠視增長性都非常快,寒武紀的AI芯片具有國際競爭力等等。

此外,阿里還在國內企業中率先投資了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領域,量子計算方向剛剛取得了一個國際領先的成果,而區塊鏈的專利數量全球第一。這些投資,短期看不到效果,長期對阿里乃至於中國科技發展會有重大的影響。

3、

至此,每年所謂《阿里投資的企業都死了》相關係列的文章,其輿論導向性的意義就非常明顯了。

這種窩裡鬥從大局上看毫無意義,更多的是一種內耗,為某些利益團體服務——即使不能競爭,也要噁心死你!

對於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而言,應該多一份擔當,共同對外,去拓展更多的海外市場,並且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技術投入,如此,才能出現真正的國際互聯網巨頭,參與到與美國互聯網巨頭的全球爭霸之中。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作者 | 左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