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向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沒有阻止?

韓聖希

要說起來,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誅殺功臣的風氣就是從劉邦開始的~但劉邦殺功臣這個事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還是個問題,據看來,劉邦所殺的功臣都有其不得不死的理由。但我知道必定有人會以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理由來為被殺的功臣辯白,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個問題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但要解答劉邦為什麼殺韓信的問題,還是要立足於現有的史料~

一:看看韓信都做了些什麼

漢二年(前205年)韓信攻下趙國,聽從廣武君建議,請求劉邦冊立張耳為趙王,劉邦答應

漢三年(前204年)韓信聽從謀士蒯徹的建議,攻佔已經被劉邦謀士酈食其說降的齊國。導致酈食其被烹殺

漢四年(前203年)在楚漢相持最為激烈的時期,韓信提出冊立自己為假齊王,劉邦不得不答應,並立他為真齊王

同年,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反漢聯楚,三分天下,韓信做齊王,韓信拒絕,沒有將此事告知劉邦

之後,帳下謀士蒯徹以“功高震主者身危”為藉口勸諫韓信自立,韓信被說動,之後又猶疑不定,沒有背叛~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約韓信和彭越會師,和項羽進行最後的決戰。韓信、彭越遲遲不動,後來,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劃陳(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韓信聞召,馬上起兵而來。

漢六年(前201年)韓信藏納楚國逃亡將軍鍾離昧,劉邦藉口巡遊雲夢澤,乘機抓住韓信,鍾離昧自殺,韓信被降為淮陰侯

同年,在京的韓信坦然接受樊噲的跪拜,感嘆自己竟然和周勃、灌嬰、樊噲等人同列,深以為恥

同年,陳豨被任命為鉅鹿太守,向韓信告辭,韓信拉著他的手囑咐“你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你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那是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這樣就可以取得天下了。”陳豨應諾而去。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造反,劉邦親征,韓信稱病在京,暗中託人聯繫陳豨,準備在京城起兵響應,事情洩露,被呂后騙到長樂宮殺死,誅三族。

根據以上事件,可以看出韓信是一個很沒自知之明的人,不僅沒有自知之明,更沒有任何政治覺悟,盲目自信卻又優柔寡斷。善於剖析項羽的過失和不足,卻不知自己的毛病比項羽更加嚴重。口無遮攔,盲目自大,面對君王不僅沒有絲毫避嫌的意思,反而大言不慚的說自己帶兵是“多多益善”,卻不知劉邦本就對自己不放心,現在劉邦年事已高,而韓信卻是正當壯年,試問哪個皇帝放心把這樣一個始終遊離在自己權利中樞意外的軍事人才留給自己並不算剛強英明的子孫後代?這種定時炸彈,自然是越早剷除越好,但很明顯的在韓信窩藏逃犯的時候,劉邦還是顧念舊情,不願殺韓信的,但也已對他很不放心了,所以將他留在身邊。誰知道韓信本人卻還是不安分,擅自結交諸侯,意圖謀反,這不是自己找死是什麼?試問,假如你是一國之君,你能對韓信放心嗎?

二:再看看建國後的張良做了什麼

漢六年(前201年)劉邦大封功臣,張良推辭三萬戶的封賞,甘心就位留侯

同年,為劉邦謀劃“冊封雍齒以安眾心”的計策,被採納

同年,建議劉邦定都關中,被採納

還是這一年,張良因為體弱多病,施行道引之術,不食五穀,閉門不出一年多

漢七年(前200年)為呂太后出謀劃策請出商山四皓,保住漢惠帝劉盈的太子之位

漢十一年(前196年)劉邦親征黥布,張良在關中輔佐太子,此時張良已經患病

漢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戰勝回京,準備廢黜太子,張良勸諫,不被採納,從此不再理事

總的來說,建國後的張良露面的次數非常少,重要的基本就這麼幾次:而從他所做的事情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建國後的張良開始有意識的淡出政治中心,不願意過多的接觸朝廷政事,這其實是張良想要功成身退的一種表現。

三:張良不可能救韓

張良出生貴族,為了替已經滅亡的韓國報仇,他可以毀家紓難,在博浪沙孤注一擲。從這點上看,張良非常重情義也非常愛國。而韓信所做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都與國家利益背道而馳,所以說張良絕對不可能營救韓信,這是第一點。張良是屬於較早就追隨劉邦的人,對劉邦的能力和為人還是十分了解的。所以他在與劉邦交流時都非常注意分寸,這是臣子侍奉君王時才有的禮儀。可以說兩人之間是相得甚深的,相反的,張良和韓信並沒有什麼直接的交往,更無從談有何深厚的交情了,這是從個人情感來說的,是為第二點。張良是個頗為文弱,不願意與人正面抗衡的人,漢十二年的事情就足以證明,但韓信則是一個極為自信自負的人,性格迥異的兩個人,雖然同樣功高蓋世,但其結局則是早已註定的,劉邦想殺韓信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不願意揹負殺功臣的罵名才一忍再忍,這一點張良豈能不知?


狐筆春秋

悟空問答挺好的一平臺,但是有的問題希望篩選一下。

劉邦其實一直都想殺韓信,但是一直不知道怎麼殺,很猶豫。劉邦剛好出外征戰,呂后聯合蕭何殺了韓信,至於為何殺,說法很多,什麼功高蓋主,不臣之心等等。其實韓信不過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懂軍事,不一定是好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