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

進一步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

渝府辦發〔2017〕30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6〕70號),進一步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完善常態化管理機制,結合我市實際,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關於扶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制度有效銜接為重點,加強部門協作,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制度合力,充分發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二)基本原則。堅持應扶盡扶。精準識別農村貧困人口,將符合條件的農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全部納入建檔立卡範圍,給予政策扶持,幫助其脫貧增收。堅持應保盡保。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辦法,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濟狀況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保障其基本生活。

堅持動態管理。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定期核查,建立精準臺賬,實現應進則進、應退則退。建立健全嚴格、規範、透明的貧困戶脫貧和最低生活保障退出標準、程序、核查辦法。

堅持資源統籌。統籌各類救助、扶貧資源,將政府兜底保與扶貧開發政策相結合,形成脫貧攻堅合力,實現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全面扶持。

(三)主要目標。通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形成政策合力,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確保到2018年現行扶貧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政策銜接。

1. 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在堅持依法行政、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基礎上,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脫貧脫困。對符合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關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發揮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作用的通知》(渝民發〔2015〕76號)規定的建檔立貧困戶,特別是喪失勞動力,缺乏自我發展能力,無法通過生產扶持、就業發展、搬遷安置和其他措施脫貧的家庭,按照最低生

活保障申請審批規定程序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並按家庭人均收入低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確定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月打卡發放。按照市扶貧辦關於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標準、方法和流程的規定,將符合條件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範圍,並針對不同致貧原因予以精準幫扶,鼓勵有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脫貧。

2. 加大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救助幫扶力度。對返貧的家庭,按規定程序審核後,針對不同返貧原因,相應納入臨時救助、醫療救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制度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開發政策覆蓋範圍。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的殘疾人員、患有重大疾病人員、70歲以上老人、學齡前兒童、在校學生,在每人每月增加分類重點救助金的基礎上,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對不在建檔立卡範圍內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人員,統籌使用相關扶貧開發政策。嚴格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二)加強對象銜接。

1. 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貧困狀況評估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的具體資格條件,修訂最低生活保障條件認定辦法,以家庭收入、財產作為主要指標,適當考慮家庭成員因重度殘疾、重大疾病等增加的長期剛性支出,綜合評估家庭貧困程度,將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社會救助範圍。

2. 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機制。對新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的家庭,應進行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比對,提高對象認定的準確度。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積極向市民政局、市扶貧辦提供核查比對需要的信息,不斷完善市級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信息系統,實現實時比對,為核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經濟狀況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查詢平臺。

3. 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收入核算和計算方法。對參與扶貧開發項目實現就業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時,可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具體扣減辦法由各區縣(自治縣)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十三五”期間,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對象認定時,中央確定的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暫不計入家庭收入。

(三)加強標準銜接。

1. 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全市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幅度,動態調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保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不低於扶貧標準。同時,按照城鄉統籌發展要求,逐步縮小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差距,到“十三五”末,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差距縮小到1∶0.8。

2. 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通知》(渝府發〔2016〕46號)要求,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在符合條件時及時啟動聯動機制,向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等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困難群眾不因物價上漲而影響基本生活。

(四)加強管理銜接。

1. 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在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立統一受理社會救助申請窗口,不斷完善工作協同辦理制度,暢通農村貧困人口求助綠色通道,及時把新出現的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相應社會救助範圍。

2. 完善主動發現機制。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會同村(居)民委員會定期、不定期開展走訪調查,瞭解、掌握、核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情況,以及家庭人口、收入、財產變化情況,及時上報區縣(自治縣)民政、扶貧部門。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了解群眾生活狀況的優勢,指導其協助做好救助對象發現報告、申請審核、動態管理、政策宣傳等工作,主動為農村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3. 強化動態管理。根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身體狀況、就業能力、收入變動情況,實行分類管理,分別按年、半年、季度時段進行復核。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按年進行動態調整。各區縣(自治縣)民政、扶貧部門要定期會商交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變化情況,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時更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數據,確保信息準確完整、更新及時。在脫貧攻堅期間,除發生死亡、遷出等家庭人員變化,或家庭收入、財產等經濟狀況明顯超標以外,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的扶貧對象應連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政策,避免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現象。

4. 健全信息溝通機制。市民政局與市扶貧辦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不斷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每月開展一次信息比對,全面掌握扶貧對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和醫療救助情況,並將相關數據反饋各區縣(自治縣)。各區縣(自治縣)民政、扶貧部門要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根據信息比對情況,及時研究解決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銜接中出現的問題,充分發揮兩項政策的合力。各區縣(自治縣)殘聯要與民政、扶貧等部門加強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相關信息的溝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情況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範圍,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名單在其居住地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五)加強與其他社會救助銜接。

1. 加大醫療救助力度。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並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對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落實醫療救助政策。對因病致貧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由民政部門資助其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普通疾病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各區縣(自治縣)要設立扶貧濟困醫療基金,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困難群眾發生的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實施救助,市級財政統籌相關資金對基金予以補助。

2. 提高臨時救助針對性。建立健全“救急難”工作制度和機制,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使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進一步優化救助程序、增強救助時效,強化臨時救助對貧困群眾的救急救難功能,對符合條件的扶貧對象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幫助他們解決暫時性生活困難。

3. 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引導專業社工、志願者、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協助落實政策,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提供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多元化幫助和服務。對現有政府救助資源和救助政策無法覆蓋或政府救助之後仍未擺脫困境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各區縣(自治縣)要積極引導慈善資源介入,形成政府救助與社會幫扶疊加效應。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產業扶貧力度,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2個穩定增收產業,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1—2個增收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市各級民政部門牽頭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工作;扶貧部門落實扶貧開發政策,配合做好銜接工作;農村工作部門綜合指導銜接政策設計工作;財政部門做好相關資金保障工作;統計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農村貧困監測,及時提供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扶貧標準所需的相關數據;殘聯會同有關部門及時核查殘疾人情況,配合做好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殘疾人的重點幫扶工作。

(二)加強資金統籌。各區縣(自治縣)要結合本地區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和特困人員供養工作實際情況,推進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補助資金和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的統籌使用,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增加資金有效供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科學合理編制預算,提升資金使用效益。中央、市級財政安排的社會救助補助資金,重點向保障任務重、地方財政困難、工作績效突出的地區傾斜,充分發揮貧困區縣(自治縣)資金整合主體作用,積極開展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試點。市和區縣(自治縣)財政、民政、扶貧部門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檢查,確保資金使用安全、管理規範。

(三)提升工作能力。加強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會救助能力建設,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現有編制內,根據社會救助對象數量等因素配強相應工作人員,保證工作人員相對穩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探索建立村(社區)社會救助協理員制度,引入社會組織,特別是社工專業機構、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提供社會救助服務,進一步提高管理服務能力。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所需經費從既有的社會救助工作經費或經批准的資金預算中統籌安排。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在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中的骨幹作用。

(四)強化考核監督。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工作分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績效評價和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體系。加大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工作的督促檢查力度,加強社會監督,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增強約束力和工作透明度。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工作中出現的違法違紀問題,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五)做好輿論引導。各區縣(自治縣)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基層政府便民服務窗口、公園廣場、醫療機構、村(社區)公示欄等,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努力營造積極參與、支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的濃厚氛圍。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積極弘揚正能量,著力增強貧困群眾脫貧信心,鼓勵貧困群眾在政府扶持下依靠自我奮鬥實現脫貧致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3月14日

公開方式: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