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公司收“罰單”,6成涉信披違規

23家公司收“罰單”,6成涉信披違規

監管層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及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正在不斷擴大。

從案件類型上看,2018年以來,信息披露違法類案件仍佔比最多,上述23家公司中,有15家上市公司的受罰理由涉及信息披露違規。

*ST華澤重組案未盡責,國信證券將被罰2800萬

2018年5月21日,國信證券公告稱,公司及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員龍飛虎、王曉娟、張苗、曹仲原四人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公司出具的《華澤鈷鎳恢復上市保薦書》、《華澤鈷鎳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之持續督導工作報告書》和《華澤鈷鎳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之2014年度持續督導工作報告書》涉嫌虛假記載、重大遺漏。

依據《證券法》相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擬決定:對於公司保薦業務行為,責令公司改正,給予警告,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00萬元,並處以300萬元罰款;對龍飛虎、王曉娟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於公司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行為,責令公司改正,沒收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600萬元,並處以1800萬元罰款;對張苗、曹仲原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

事實上,上述“罰單”並非孤例。5月16日,龐大集團發佈公告稱,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告顯示,經查,公司實控人龐慶華、公司涉嫌未如實披露權益變動情況,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調查等違法事實。中國證監會擬決定對龐大集團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對龐慶華給予警告,並處以90萬元罰款;對相關當事人武成、劉中英給予警告並處罰款。

而在5月14日,珠海中富晚間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捷安德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廣東證監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捷安德所擔保債務逾期未還,債權人申請實現擔保物權已獲法院裁定準許,捷安德所持公司股權實質進入司法拍賣前置程序,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變更。

5月11日,海南海藥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海南監管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海南海藥未按規定披露重大擔保事項、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事項,對海南海藥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罰款。並對相關責任人處以警告和罰款。

15家上市公司信披違規,4家涉及虛增收入

從案件類型上看,2018年以來,證監會對信息披露違法類案件仍保持嚴厲打擊力度。上述23家公司中,有15家上市公司的受罰理由涉及信息披露違規,佔比超6成。

以中毅達為例,其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公司表示,若立案調查事項觸及欺詐發行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情況,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凱迪生態公告,因公司相關行為涉嫌信息披露違規,根據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這兩家被調查的公司,目前仍未披露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

信披違規包括,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未按規定披露重大擔保事項、未按規定披露重大仲裁事項、虛增收入、未按規定披露超比例減持計劃等多類案由。

其中因虛增收入而信披違規的公司最多,爾康製藥、*ST聖萊、武漢凡谷和*ST中安4家上市公司就因虛增收入而受罰。

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就開始逐漸趨嚴。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共採取行政監管措施1269件,較上一年度增長了30%。其中,對市場機構的日常監管力度明顯加大,共有817家機構被採取過行政監管措施,包括上市公司158家,佔比19%;非上市公眾公司91家,佔比11%;證券公司70家,佔比9%;期貨公司50家,佔比6%;基金管理公司28家,佔比3%;私募基金管理人156家,佔比19%;會計師事務所22家,律師事務所10家,合計佔比4%。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證監會進一步加大了針對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以及證券服務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2017年針對上述機構作出行政處罰較2016年又增加了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