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繡品之一的湘繡是以我國哪個城市為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

房凌

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

“以針代筆 以線暈色之”的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是勤勞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精心創造的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間工藝。

歷史淵源

其歷史源遠流長,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湘繡製品,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代墓葬出土的一件絲織品,它所使用的針法與現代湘繡所差無幾,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湘繡工藝就已經產生了。

湘繡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西漢初期,湖南地區的刺繡技術已高度發達,可在漢代以後,卻莫名消失,直到清朝光緒年間,平江繡女李儀徽首創摻針法,才使湘繡重新崛起。清末民國時期,湘繡名師花匠輩出並密切合作,促進了湘繡業的發展。

楊佩珍是湘繡早期著名的繡工。1933年,她所刺繡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肖像,惟妙惟肖,曾赴美國芝加哥參加百年進步博覽會,會上尤其引人注目。博覽會結束之後,該件作品被當作禮品,贈送給總統羅斯福,轟動了美國。該肖像作品現被美國芝加哥亞歷山大博物館收藏。

△湘繡白緞地蘭花四條屏

其繡制的湘繡白緞地蘭花四條屏,以蘭花、山石為表現對象,淡墨點寫蘭花,濃墨點花蕊,雖只有寥寥的三花五葉,卻形象的勾勒出了蘭花所特有的清新高雅之神韻,形態畢現,情趣盎然。繡品畫面簡潔清新,物體的近、中、遠表現得宜,具水墨畫的效果,較好的體現了繡稿的神韻。

藝術特色

湘繡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形象生動、逼真,質感強烈,它是以畫稿為藍本,“以針代筆”,“以線暈色”,在刻意追求畫稿原貌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故其獨特技藝,盡在“施針用線”之中。

憑藉針法的特殊表現力和繡線的光澤作用,使繡製出來的物象,不但保存著畫稿原有的筆墨神韻,而且通過刺繡工藝,增添了物象的真實性和立體感,起到了一般繪畫所不及的藝術效果,以致湘繡獨成一派。

主要特點

湘繡作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以湖南長沙為中心,是在湖南民間刺繡工藝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精華而發展起來的刺繡工藝品,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強調寫實,質樸而優美,形象生動。是湖南人民創造的一種卓越的手工藝品,具有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傳統湘繡的用線極有特點,絲線輕過莢仁液蒸發處理後再裹竹紙拭擦,使絲絨光潔平整不易起毛,便於刺繡操作。還有織花線,每根線染色都有深淺變化,繡後出現自然暈染效果。湘繡的擘絲技術極為精細,細若毫髮,從而超越顧繡中的

“發繡”。湖南俗稱這種極為工細的繡品為“羊毛細繡”。

湘繡在配色上善於運用深淺灰及黑白色,加上適當的明暗對比,增強了質感和立體感,結構上虛實結合,善於利用空白,突出主題,形成了湘繡水墨畫般的素雅品質。

湘繡的傳統題材是獅、虎、松鼠等,特別是以虎最為多見。


內容來自東家匠人藤薰定製的分享。圖片來自網絡。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湘繡,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與蘇繡、蜀繡、粵繡齊名,為

中國四大名繡

之一,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是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

民間工藝

湘繡起源於

民間刺繡

,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現已發現最早的實物是1958年從長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幅龍鳳圖。

湘繡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線、絨線繡

制而成。擅長以絲絨線繡花,繡品絨面的花型具有真實感,曾有“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其特點是:

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湘繡傳統上有72種針法,分平繡類、知繡類、網繡類、紐繡、結繡類五大類,還有後來不斷髮展完善的鬅毛針以及亂針繡等針法。

在湘繡中,無論平繡、織繡、網繡、結繡、打子繡、剪絨繡、立體繡、雙面繡、亂針繡等等,都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

2006年,湘繡入選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