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寶藏》到博物館之旅,作為中國人要逐漸學習中國符號

《國家寶藏》是中央電視臺攜手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讓“文物活起來”。而這一年,博物館之旅已經吸引中外遊客前去學習研究,因此各行業的工作者也不斷在文物中找到現代社會價值。因此我們要繼續學習這些中國符號,瞭解我們的祖國。

1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

從《國家寶藏》到博物館之旅,作為中國人要逐漸學習中國符號

龍鳳紋樣是中華民族紋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它構成了我國文化史上歷時最長、應用最廣、民俗功能最多、民間性最強的文化長鏈。“龍鳳文化”共同創造了中國古代文明。“龍為鱗蟲之長,鳳為百鳥之王”。

2禮器

從《國家寶藏》到博物館之旅,作為中國人要逐漸學習中國符號

禮器是古代漢族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

3鼻菸壺

從《國家寶藏》到博物館之旅,作為中國人要逐漸學習中國符號

鼻菸壺,簡而言之,就是盛鼻菸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鼻菸傳入中國,鼻菸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菸壺。現在人們嗜用鼻菸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菸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4古鐘

從《國家寶藏》到博物館之旅,作為中國人要逐漸學習中國符號

古鐘的歷史源遠流長,她的姿形狀各異、豐富多彩。中是世界古鐘文化起源最早的家之一,從傳遞信息響聲器、演奏音樂的樂器、標誌統治階層權力和地位的器,到佛道信眾裝點佛淨土和道教仙界的神聖法器,再到為民眾報時、集結的工具,古鐘文化走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

5彩陶

從《國家寶藏》到博物館之旅,作為中國人要逐漸學習中國符號

彩陶,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瓷上作品相對紙本更具張力,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6唐刀

從《國家寶藏》到博物館之旅,作為中國人要逐漸學習中國符號

“唐刀”一詞是我國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也不是僅指唐朝這一段時期。唐刀為軍隊戰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戰,其製作工藝嚴格,並且還要考慮到戰鬥時的另一個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則需要硬度,並且刃口窄,耐用則需要韌性,所以唐刀採用了最先進的包鋼工藝。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百鍊鋼,部分刃口採用局部淬火技術,即刃口堅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時刀身韌性不變形,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