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的人又懶又沒什麼工業,為什麼能有那麼好的福利?

Terry179546

我們經常會有一個印象,歐洲國家的工人工作時間短、休假時間長,而且工資高、福利好、人民生活水平高,整體感覺,就是歐洲的工人日子太愜意了。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們,不停的加班、不停的辛勤工作,所得也不過只是溫飽而已。兩相比較之下,就不免得出,歐洲人那麼懶,卻有著這麼好的福利和生活,實在不公平的觀點。

實際上,出現這樣的情況,只不過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在給先輩們落下的課補課。歐洲國家在最近五百年,取得了先發優勢。通過殖民地體系的建立,歐洲國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主導了經濟全球化。在這個過程中,歐洲國家始終掌握著經濟產業鏈的上游,攫取了大量的利潤。

比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歐美國家的工業產品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高附加值商品,他們用工業品和工業原材料之間的剪刀差,通,對殖民地進行壓榨和剝削。所以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等在遊艇上度假時,那些殖民地的人們不得不在農田裡辛苦勞作而不得溫飽。

殖民地的獨立只在一定程度程度上獲得了政治的自主性而已。在經濟怎麼樣上殖民地國家沒有那個能力,重新建立一套經濟體系,因此歐洲國家依然掌握著經濟的主導權。

幾百年來,歐洲國家中國掠奪全球的財富,實現了倉廩實而知禮節。在教育領域,歐洲國家遠遠走在了世界前列。咱們中國都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產出成果遠非一朝一夕之功。歐美國家窮盡幾百年教育功力,在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建立了全面的優勢。這些,是很更在發展中國家面前的最難以逾越的高山。

因此在全球產業鏈佈局中,歐美國家永遠佔據著利潤最高的高附加值部分,而將那些汙染嚴重低附加值、勞動力密集型的部分分給了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缺少對科技的研發和創新,不得不在這種不公平的國際經濟分工體系中,賺取自己微薄的利潤。這種利潤的微博,僅僅是能夠滿足發展中國家的溫飽而已,如何能夠實現高福利呢?

你現在高科技行業為例,歐美國家掌握的是集成電路、芯片、軟件、系統規則設計,這些是高科技產品利潤最高的部分。發展中國家承接的部分是組裝、邊角零部件的生產和製造等工序。一個最直觀的例子,蘋果公司佔據了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70%,這就足以說明了品牌、系統設計、規則、芯片等工序的利潤是多麼驚人。

中國在資本積累階段, 是以製衣起家。當年一件襯衫,中國所能夠賺取的利潤只有一美分。那些年,中國被稱為血汗工廠,帶血的GDP。然而,如果沒有這些,貧弱的中國都沒有資格和資本參與國際競爭。那些年,有多少凌雲壯志不得不消磨在荒涼的黃土地。才有瞭如今,我們可以提出疑問:為什麼歐洲人可以又懶,過的又好?!中國人向來有種不服輸的心氣:彼可取而代也。


而知而行

首先,我簡單地來回答你的問題,歐洲國家的福利高,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生產效率高。

其次,我要糾正一下你的說法,歐洲國家並不是沒有工業,相反他們的工業高度發達,只不過沒有像我們國家的工業這樣,到時都是煙囪林立,高汙染。歐洲的工業主要是低汙染高附加值的,所以他們可以只用工作很短的時間就有很高的報酬。至於低價值而且高汙染的工業,如你所見,都搬到發展中國家去了。

但是,並不是福利越好就越好,如今的歐洲國家,正因為福利的問題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好了,下面我一個一個來解釋。

第一,歐洲高福利國家,我們可以參考下荷蘭和德國。因為荷蘭是歐洲福利排名第一的國家,而德國是排名第二。算起來,荷蘭的工人在全世界範圍內工時最短,但是收入最高。一般的荷蘭人每週只需要工作4天,一年平均工時也僅僅是1300小時,平均到每天也只是3.6小時而已。

為什麼荷蘭的工人有這樣的“福氣”。首先荷蘭的工業都是靠機械,高度自動化,這一點在歐洲其它地方也是大同小異。基本上能夠用機器完成的時候就不會用人力。荷蘭出口最多的就是花,種花在荷蘭也是機械化作業,一個人通過控制機械就可以管理一大塊的花田。加上物流也是自動化的,所以荷蘭每天可以向全世界輸出1700萬朵花,讓荷蘭工人有很可觀的收入。再加上這些歐洲國家都對移民管理非常非常嚴格,可以說歐洲幾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移民國家”,如果沒有拿到當地的工作許可,是不允許工作的,所以沒人搶工作,而且工作效率奇高,又高度機械化。

簡單來說,歐洲就是生產力高度發達,人又少,所以只需要很輕鬆的每週工作四天,就能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第二,歐洲國家的福利好也有政策的關係。因為歐洲國家的法律很完善,都有最低工資和標準工時,法律規定了下班時間老闆不能打電話問員工關於工作上的事情,否則就算是加班,不給加班費就是違法,又或者到了一定工時連打電話問也不行。還有上下班路程上的時間也算進去工時裡面,給工資,這些一系列措施保障了一般人的收入。

和歐洲相反的就是發展中國家,譬如現在的印度。印度的公認工資低下,沒有最低工資,而且因為人多,所以人力資源便宜。有錢人寧願把衣服拿去人工洗衣服,都不願意買洗衣機。所以印度的洗衣工廠基本上全部都是人手洗,這是因為人手洗的價格比你自己家用洗衣機洗的電費還要便宜,用電力洗反而比人工洗更費錢。如此以來,洗衣工的收入就非常非常低,就算一週工作7天,也只能在溫飽線上掙扎求存。

最後要說下的是,歐洲國家的確是福利好,但那是以前的事情了。要知道,自從金融海嘯以及次貸危機以來,很多歐洲國家的工業都受到了重創,很多工廠倒閉,大量工人事業。再加上亞洲國家的工業製造業也逐步擺脫了低價值的帽子,特別是中國製造,已經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盛譽。正所謂此消彼長,歐洲以往自豪的“高價值”工業就沒有那麼吃香了,沒有好的收入,自然福利也無法跟上。企業倒閉了之後沒有了稅收,政府的壓力也隨之增加。

高福利的資金來源往往是高稅收或高負債,不利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瑞典的高福利靠的是高稅收、高財政赤字,希臘的高福利是靠高負債支撐的。以高稅收支撐高福利,必然減少企業發展資金,制約企業發展,無異於殺雞取卵。同時,高福利下的社會保障資源利用率不高,如公費醫療中藥品和其他醫療資源的浪費;一些人本來可以就業而不積極就業,過度享受由社會保障、失業保險帶來的閒暇,以及選擇提前退休;過分依賴國家,自我積累、自我保障的積極性和能力弱化;等等。這些現象一旦具有普遍性,社會資源遭到嚴重浪費,國民精神不再積極向上,就會影響經濟發展。

一句話:歐洲如今的高福利國家,日子非常不好過!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欣喜地看到,我們國家的實力正在不斷地增長!

以前的中國製造,大家只想到製衣!

如今的中國製造,已經是世界第一!

相信接下來的日子,中國的實力會越來越強,我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我們不需要在羨慕別人!以後只會讓別人羨慕我們!

點擊右上角,關注“愛飛樂遊”,讓我們帶著自豪的中國心走出去!


愛飛樂遊

你好,我覺得我們可能有一些誤區,就是盲目自信,歐洲現在很弱,我們很強。的確,現在是中國和美國兩強爭霸的態勢,但是從人均收入,以及基礎建設,民生等等方面來說,中國還遠遠沒有達到歐洲那種普遍富裕程度。

歐洲上百年都領先於世界,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比如北歐瑞典,除了大家所知道的宜家以外,瑞典又是一個軍事工業強國,瑞典的戰機發動機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另外瑞典人的設計也是世界超前水平的。有人開玩笑說,冬天太冷,俄羅斯人在家裡喝大酒,而瑞典人在家裡琢磨各種東西。

從歐洲地緣上來說,北方遠遠強於南方。挪威雖然人口少,但是依然經濟富裕,除了海產品以外,他們還有石油,還有醫藥產業。就拿瑞士來說,感覺都是農民,本來瑞士光靠銀行利息就夠全國人活的了,但是瑞士最強的卻是醫藥產業,還有發達的農業。還有前幾天剛去了奧地利,感覺這裡人太有錢了。但是當地人還是很認真工作的。

有個笑話叫“金豬四國”,說的就是葡萄牙(P)意大利(I)希臘(G)西班牙(S),意思是這四個國家的人最懶,最不愛幹活,經濟最差。的確這是事實。不過去了以上四個國家以後,感覺他們的生活很悠閒、很富裕,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差。另外,這四個國家卻都是旅遊強國,在旅遊的各個方面都完爆中國。

如今,歐洲面臨的問題是,在經濟總量上競爭不過中美兩國,而世界上最能拼命工作的三個地方的人,就是中國、美國和日本。由於歐洲早早完成了工業化,一直都在享受著歷史的成果,所以發展的比較慢,而中美兩國瘋狂發展的速度,已經讓歐洲倍感壓力,所以現在在歐洲有人提出了要將歐洲合併為一個國家的請求。默克爾對此保持沉默。我問過奧地利當地人怎麼看這事兒,當地人說扯淡。

不過還有一點需要指出,從生活上來說,我們和歐洲人比差遠了。當然,如前面所說,世界上最能幹的民族就是中美和日韓,其餘的人貌似都不太能拼命。有時候我想,在快速經濟發展下,人都漸漸失去了自我,而歐洲人對於生活平和的心態,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的,我覺得他們的生活比我們幸福,我們國人太奔波了。

記得去葡萄牙飛機上看的雜誌,有一篇文章介紹到,一對葡萄牙姐妹去美國打拼的故事,文中提到了美國拼命工作的狀態,以及葡萄牙國內所有事情都很緩慢的情況,這對姐妹回到葡萄牙後根本適應不了這種慢節奏的生活了。

挪威的海產品在世界上的品質是最高的,而挪威極其富裕的國家,挪威服裝品牌的價格都很高。


遠方雪的世界

就目前的世界格局而言:美、中、俄三大國的綜合國力的確可以碾壓歐洲諸國,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國家太小,天然缺乏戰略縱深,也無法形成規模經濟。但從人均收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方面而言:歐洲不僅在諸多方面領先我國,就算是世界霸主美國也未必比得上——美國是全世界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但並不是人均收入最富裕的國家。

說歐洲人懶,那我們不妨思考一下:任何一家企業的員工和老闆究竟誰先起床?毫無疑問是員工。那麼誰的收入更高呢?事實上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韓國這些新興市場國家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一直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這也正是中國製造要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原因。所以我們的人民雖然勤勞,但我們從事的是產業鏈低端的工作;歐洲國家則處於相對高端的位置。

說歐洲沒有工業就更不靠譜了——世界工業革命的起源地居然會沒有工業?事實上歐洲不是沒有工業,而是將對環境汙染較大的傳統工業遷出了歐洲,在第三世界國家投資建廠從事這些高能耗高汙染工業;歐洲本土則主要發展新興的高附加值的電子產業以及旅遊、影視娛樂、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諾基亞是芬蘭的;瑞士的鐘表製造蜚聲全球;英國的倫敦至今仍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巴黎是享譽全球的時尚之都;挪威有石油和漁業,光是賣三文魚就已經極其富有了;古城羅馬則發掘自己的人文歷史優勢將自己打造成旅遊勝地。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歐洲國家彼此之間的發展並不平衡,所以也不能簡單認為所有歐洲國家都是高福利國家——事實上真正的高福利國家主要是西北歐的冰島、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德國、荷蘭等國,南歐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臘則被譽為金豬四國,東歐的波蘭、捷克等國和西歐國家相比也算不得高福利國家,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應該是全歐洲最貧窮的地區——這裡處於歐、亞、非三洲交界地帶,歷史上長期處於各方勢力的爭奪當中,一直是歐洲發展最慢的地區。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最近一兩年,感覺國人有一種盲目的自信,日本不行了,韓國不行了,歐洲不行了,美國不行了,東南亞、南美都是一塌糊塗。只有中國實力最強,最厲害了!不知道這種自信是從哪兒來的?

看北歐人懶,這就好比我們掃地的笑話CEO,天天起來那麼晚,又懶工資又高,但是掃地的永遠理解不了CEO都在幹什麼。

歐洲的確是經濟不太好,可歐洲的生活水準是遠超中國的。不知道樓主為何會提到北歐國家,北歐是世界上最有錢最適合居住的地方,他們有很先進的工業技術和獨特的自然條件,北歐的多個城市在世界城市排行榜上都位居前列,而中國的城市都在幾十名開外。即便是跟歐洲的國家比,也要跟南歐的比,北歐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完全沒有丁點的可比性。

北歐的福利制度源於強大的工業和自然資源。人人都知道諾基亞是芬蘭的,雖然諾基亞破產了,但是世界最賺錢的遊戲公司Supercell Oy就是芬蘭的(現在已經被騰訊鉅額收購了);瑞典有世界著名的宜家公司,以及豐富的礦產和工業;挪威有石油和漁業,光是賣三文魚就已經極其富有了。

美國公司在2015年做調查,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排名,挪威以100分排名第一,5個北歐國家全部進入前10。而中國,只有40多分,排在70多位,這個差距有多大?

捷克並不是富裕的國家,但是看看布拉格的樣子吧,我們有哪一個城市能比得上。

我們都知道,法國可能跟我們有一比,但是德國根本比不了。如果是東歐和南歐也有的一比。但是去過捷克、波蘭這些“窮國家”的人應該都知道,人家國家的城市有多美?光是城市建設來說,就拿布拉格來說,其美麗程度放在中國是不是幹掉所有城市。

好多人說中國地大物博,自己的江山那麼美,你們這些“賣國賊”天天給國外送錢,去國外旅遊什麼什麼的。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最沒有出息了,因為你們沒見過什麼是好的什麼事不好的。我就不信,國內旅遊天天圈地收門票,各種旅遊基礎設施薄弱,就能吸引大家去?希臘、西班牙、意大利雖然經濟都不好,但是哪一個生活質量比中國人差,哪一個國家的旅遊發達程度都遠遠超過中國。如果你去西班牙,去意大利,看一看,人家的城市是什麼樣,再回頭來看看我們的城市是什麼樣的。

中國經濟的確強大了,但是我們國人累的都跟孫子一樣,天天還有操不完的心。難道我們還要要求人家跟我們一樣像孫子一樣活著嗎?人家享受生活,是有享受生活的條件,幹嘛非要像我們一樣,如果人家不這樣就是又懶又蠢嗎?如果這樣想,說明我們自己的腦子有問題了吧。


老遲

這只是你看到的表象,我們來簡單看一下。

首先歐洲人懶嗎?

歐洲人不懶,歐洲已過了發展中的階段,集體步入了發達國家行列,人也不需再為三鬥米折腰,開始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結合,並且通過罷工等鬥爭讓政府在法律層面為勞動者賦予了更多的利益,也讓歐洲人除了工作之外擁有更多的個人時間。資本主義經過300年的發展,已形成非常標準的工作制度,一整套標準化工作的方式還有工具,還有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大大解放了歐洲人的生產力,讓歐洲人的工作效率相當高。我們覺得歐洲人懶更多是因為工作之餘他們的生活方式太休閒了。其次歐洲沒有工業嗎?


麼爺的舅舅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應該是中歐西歐北歐和南歐部分國家,不包括東歐吧。

首先來說,歐洲確實存在不少不工作領低保的人,但是不代表所有歐洲人都這樣。歐洲還是有很多認真工作的人們的,不過他們的平均工作時間確實比較少,節假日反而更多,社會福利方面也好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最主要也是最明顯的原因,就是歐洲很多國家在近現代發展較早,比如英國是工業革命發祥地,整個歐洲又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們早期在世界各地殖民,掠奪大量的財富。一句話概括,就是長期的發展,積累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如果整個世界是一個班級的話,歐洲的國家就好比是班級裡富豪家的孩子,就算現在發展放緩了,家底還厚著呢,老本就夠吃一陣子的。

第二是歐洲不是沒有工業,而是工業高度發達,英法德這些傳統強國不必多說,就像荷蘭、瑞典、挪威等等這些看起來不大的國家,都有著極其發達的工業體系,很多巨無霸大企業都是這些國家的,比如殼牌、飛利浦、聯合利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沃爾沃等等。就單單這些公司裡的很多技術,就是我們國家還不能掌握的。

第三是歐洲特別注重知識產權,分工細化,在每個壟斷領域都能攫取最大的利益。舉個例子來說,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在國內有種試劑專利到期了,馬上國內仿製品就出現了,開始是其價格的一半,後來越來越多國內廠家進來,最後售價還不到原先五分之一,已經接近成本了。可以想象,人家巴斯夫以前賺了多少。而在歐洲,這樣的專利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可以工作較短的時間就有很好的生活,正是這種極高的投入產出比支撐的。

不過,現在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已經讓歐洲人沒那麼安逸了,比如說華為對愛立信的衝擊。歐洲國家還想憑藉一個專利吃香的喝辣的幾十年上百年已經不太可能了。所謂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我們也不必太過羨慕他們。


張三鳴

做一個類比好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學校裡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習成績最最優秀的人往往不是那種一天學習十八九個小時死命讀書的人。即使是衡水教育的吹捧者也不得不承認全國考試能力最優秀的同學並不一定出自衡水。恰恰相反,那些成績最優秀的人往往有很多課餘活動,唱歌、跳舞、繪畫、體育運動,他們不但愛好廣泛,在這些領域也常比普通人優秀不少(參見清華的國獎獲得者),這些課餘活動勢必會分去不少時間和精力,可他們的成績卻優秀的讓那些死學的學霸讚歎。這足以告訴我們單純時間上的大量投入,表面上的忙忙碌碌並不一定帶來最好的結果。學霸和學神真正的差距在哪裡?我們和歐洲人真正的差距在哪裡?在我看來,主要有三點,冗餘過多,思維僵化,專注度不夠。

冗餘過多,指的是沒有用的東西佔據了我們太多的時間。中國的形式主義想必不用我多說,大會小會,簽到打卡,當然擁堵的交通應該也貢獻了一份力量。這些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卻沒有什麼用處,創造不了什麼價值。

思維僵化,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懂得靈活應用,生搬硬套,不會創新。歐洲在科學和藝術上的創造力讓世界矚目,而我們國人總以為是我國工業起步晚帶來的積澱上的差距,其實不盡然。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確實有很多令世界矚目的技術成就,證明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但這並不意味著外國人行的中國人一定行。這無關種族,而是所處社會環境和教育體制及社會風氣帶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看到華裔科學家而非中國科學家的一大緣由。

專注度不夠,是在於我們國人往往在工作時間開小差,能偷點懶就偷懶,俗稱划水。我們雖然朝5晚8,可是實際專注於工作的時間又有多少呢?遲到早退,拿單位電腦聊qq,打遊戲,開公車辦私事,名義上是上班時間,實際上幹啥的都有。可你去看看歐洲國家,雖然人家上班晚下班早,工作時間不長,但工作時要求極其嚴格,甚至上廁所都不行,人家做到了專時專用。而且人家從不磨延功,儘可能提高效率,不是為了湊加班時間而拖。真正做到了專注於工作。

基於以上三點,再加之歐洲教育水平高,人均素質優於我國,歐洲人人均每年產生的價值遠高於我國,社會福利高也就是自然的了。


UEREL

歐洲國家的人又懶又沒什麼工業”?可見你的歐洲旅遊是多麼膚淺。

歐洲國家沒什麼工業?你可知道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的

幾次工業革命都發源於哪裡?答案是歐洲,準確地說,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再往前推,從十五世紀開始的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也從歐洲肇始,其基礎就是造船業的發展。從那時起,歐洲人就開始征服世界。當歐美列強用現代化武器攻入北京時,拖著長辮子的中國人還在使用長矛大刀和他們對抗。這才過去幾年,中國人還沒解決溫飽,就開始嘲笑“歐洲人又懶又沒什麼工業”。

我們拋開歐洲富得流油但又小得不算數的國家,就從福利最好的挪威說起。挪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其經濟支柱,另外造紙造船、機械水電、化工林木等也是挪威的傳統發達產業,附加值高,賺錢多,加上人少,財富當然越來越多,社會福利也排在世界前列。

再看瑞士、丹麥、瑞典、德國這些典型的歐洲富國,那個不是工業發達?瑞士除了人人都想擁有一塊的瑞士表,金融和服務業也非常發達,甚至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丹麥的工業確實不如農業發達,算是個例外。瑞典的機械製造、採礦和林業也很發達,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至於德國的工業水平,就不用多說了。當然,歐洲也有好吃懶做的國家,如希臘。

所以,出去旅遊,還是要對所去的國家做一些瞭解,否則就是盲人摸象。


小重山

我就以我個人在瑞士的生活經歷來回答你上面的三點疑問:

1:歐洲人懶?其實歐洲人並不懶,他們只是效率高!你不能因為他們的勞工保障制度健全,假期比較多,就說是懶!瑞士人每週工作時間42.5小時,65歲才能退休,他們正在研究心法案,要把退休年限推到67歲,這樣看起來,中國人豈不是全是“懶豬”?因為中國政府也想推遲退休年限,但是全民反對!

2:歐洲沒有工業?中國的三峽大壩就是瑞士的大壩技術,我就從這個側面來強調歐洲工業老底很厚,就算再追趕幾十年,中國並不一定能趕得上。再加上現在國人開始自我膨脹,沒看到國內的錢全部流進了房地產,不但對工業發展毫無任何益處,反而抑制了工業的創造性!反觀歐洲,這邊的房地產沒有泡沫,政府是強烈打擊任何投機性的房產投資,徵收高額的稅(他們的房產稅是每年按照房屋價值來徵收,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敢去大量持有物業),所以真正的投資都進入了實體經濟支持工業的發展!還是那瑞士來舉例,這個中歐國家,人口僅有800萬(剛好上海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他們的著名企業,雀巢(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羅氏製藥和諾華製藥(全球第二第三的醫藥公司),瑞銀,蘇黎世信貸,ABB(三峽大壩技術供應商)勞力士,百達翡麗,羅技,這些通通都是世界響噹噹的大品牌,請問這個一個歐洲小國的工業已經強大成這樣了,那還有德國,法國,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哪來他們沒有工業的說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