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馬嵬坡?

馬嵬坡,因晉代將軍馬嵬在此地築城而得名,在現在的陝西省興平市的西邊。如果不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在這遇到了兵變,最終導致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在這裡上吊自縊的話,估計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麼一個地名。


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馬嵬坡?​馬嵬坡



不管怎樣,馬嵬坡因為楊貴妃而聞名了。但是楊貴妃到底是不是真正死在了這個地方,最近還真有不同的聲音,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


一說到四大美女,很多人都感興趣,其實歷史上有據可查的就是倆美女:王昭君和楊玉環。就算貂蟬和西施真的存在過,可以說這四大美女的結局都不好。西施的結局,一般說法是被范蠡、或者勾踐、或者勾踐的王后、或者吳國人給沉到水裡淹死了。貂蟬的結局更離奇,民間有“關公月下斬貂蟬”的故事,篇幅所限,不展開說了。王昭君倒是得了善終,但是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起碼比王昭君大二十歲,而且是個長著大鬍子的匈奴人,生活習慣也不一樣,估計王昭君一定是很苦悶的。嫁過去三年,呼韓邪單于就死了,按照匈奴的習慣,王昭君又改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兒子

復株累單于婚後11年,復株累單于剛剛40歲的時候也死了。復株累單于死的時候,王昭君剛剛32歲。又過了5年,到了37歲的時候,王昭君也過世了。這樣一個短短的人生肯定談不上幸福。

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馬嵬坡?​楊玉環



好了,該談談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楊玉環了,她和王昭君活的年齡一樣大,如果按照史書記載,她死於馬嵬坡的話,她也剛好活了37歲。

古人都愛說“紅顏禍水”,可我說“紅顏薄命”。但也正是因為四大美女都死在了正青春的年紀,她們的美彷彿冰凍的花瓣一樣把時間給凝固住了。我們很難想象她們年老色衰的樣子,歷史把她們陽光明媚的臉龐永遠雕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要是非說“紅顏禍水”的話,王昭君肯定是例外,她遠赴匈奴和親,開啟了漢朝和匈奴和平的局面。西施生逢春秋亂世,參與了越國消滅吳國的戰爭行動,對於吳國人來說,西施是禍水。貂蟬是連環計裡面絕對的主角,是她讓呂布殺了董卓,對於董卓、李儒這些人來說,貂蟬是禍水。楊玉環本人沒做過什麼壞事,但是她的族兄楊國忠是個奸臣,要說安史之亂和楊國忠有點關係,但不能說是大關係,安祿山算是楊玉環的“乾兒子”,他和史思明一造反,把唐玄宗李隆基嚇得從陝西跑到四川避難去了。那麼對於唐玄宗來說,楊玉環也算是個禍水,雖然這個鍋背的有那麼點冤枉。但就是因為安史之亂,大唐朝如日中天的政治局面被徹底打破,而且李隆基也失去了實際的統治地位,被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給架空了,被迫當上了太上皇。

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馬嵬坡?​李隆基

俗話說四川出美女,現在也不例外。四川和重慶由於地理的原因,空氣溼度大,人們都愛吃辣,所以體態普遍比較苗條,皮膚又好,人呢,受山水靈氣的影響,長得漂亮。楊玉環據說就是成都人,當然,因為名人效應,現在很多地方都宣稱是楊玉環的故鄉,我就奇怪了,怎麼秦檜故鄉沒人搶呢?

楊玉環和現在的川妹子比,顯得稍微有點胖,但肯定不是特別胖,體重260斤那種。唐朝是以胖為美不假,但肯定不是像現在的島國湯加那樣,那時候是喜歡豐腴之美,這個我們從唐代人的畫作當中就能看到。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比較開放,不像後來宋朝那個時候,唐朝女子改嫁啊、脖領子那地方穿的少點啊,這都沒關係。而且唐朝那時候也沒開始實行裹腳,裹腳是後來南唐李後主開始流行起來的。

那麼唐朝為什麼以胖為美呢?阿琦個人意見啊,我這麼分析,什麼事都是物以稀為貴,現在來說,苗條的人相對比較少,所以大家認為這個是美。唐朝那時候生活條件也好,但是吃的和現在肯定是比不了,我估計那時候還是瘦人佔大多數。什麼人能胖起來呢?要麼是富人,要麼是達官貴族,這樣家庭的婦女才能胖起來,因為她不用幹活啊,吃的還好,所以人們覺得,稍微豐滿點,這個是美。

好了,楊玉環是李隆基怎麼從兒子壽王李瑁那裡搶過來的,這段大家都熟悉,今天不講了。咱們直奔主題。

安史之亂一開始的時候,太平多年的唐王朝從上到下都傻了,多少年不打大仗了啊,都不會玩了。皇上和太子帶頭放棄長安,往四川跑。跑出來那天是公元756年農曆六月十三,剛剛跑出來三天,這天中午跑到了長安西面一百來裡地的馬嵬坡。跑到這的時候,士兵就譁變了,當然他們不敢對皇帝怎麼樣。但是大兵不走了,而且亂兵首先殺死了楊國忠。亂兵的首領是龍虎大將軍陳玄禮,李隆基讓大軍撤走,陳玄禮不聽,他這時候敢和皇帝提要求了,因為大兵已經不聽皇帝的話了。史書記載,陳玄禮事先和太子李亨商量了,李亨猶豫不決沒敢拿主意。我估計陳玄禮要麼是心裡有數,要麼是李亨給他什麼承諾了,反正他當時腰桿子挺硬。陳玄禮告訴李隆基:我們已經把奸臣楊國忠給殺了,楊國忠怎麼上臺呢?還不是有楊玉環的裙帶關係。所以楊玉環不適合再伺候皇上了。陛下你就割愛吧。言外之意,你把楊玉環殺了吧。

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馬嵬坡?​陳玄禮

這李隆基哪裡捨得啊?從藝術愛好來看,李隆基和楊玉環算是知音,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冠絕天下,舉世無雙!從年齡結構看,老夫少妻,李隆基是一樹梨花壓海棠,對楊玉環真是對你愛愛愛不完。所以李隆基無論如何是下不了決心殺楊玉環的。但是不殺,亂軍不幹啊,陳玄禮心裡也有數,楊玉環要是不死,將來這枕頭風一吹,自己非死不可。所以斬草除根、除惡務盡,今天一定得把楊玉環殺了。這李隆基和亂軍就僵持住了,雙方面都騎虎難下。這時候,和稀泥的人出來了,這個人就是

京兆司錄參軍韋諤韋諤就跪在李隆基面前咣咣磕響頭,一邊磕頭一邊說,現在是眾怒難犯啊,形勢危急,陛下你得早做決斷啊!接著繼續磕頭,磕到什麼程度呢?血流滿面。這個場景有點嚇人了。李隆基還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呢,他還解釋,說楊貴妃成天生活在皇宮內苑,根本接觸不到外界,所以你們說楊國忠又是造反了,又是奸臣了,楊貴妃怎麼能知道呢?這時候,補最後一刀的人就上來了,這個人就是伺候了李隆基一輩子的太監高力士。高力士對李隆基的脾氣秉性摸得可是太透了,而且也會嘮嗑,給足了皇上面子。他說啥呢?說皇上你說的對,貴妃沒有罪。但是您別忘了,楊國忠和貴妃是親戚,現在士兵作亂已經殺了楊國忠,你還要把貴妃留在身邊,這些將士能安心嗎?所以為了陛下的安危著想,您應該早做決斷。

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馬嵬坡?​高力士

到了這時候,李隆基肯定是感到一陣眩暈啊,估計當時血壓都280了,你要知道,這一年李隆基虛歲已經72了,經受不住這樣連哄帶嚇啊,心裡一翻個兒啊,想我李隆基,人生七十古來稀,也罷,我還得再活幾年呢,看今天這形勢,楊玉環不死我就得死啊,雖然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海參到底沒有蝦仁貴,不是,是那個愛情哪有生命誠可貴,那位說怎麼這麼亂啊,沒法不亂,李隆基當時估計都亂死了。最後他是眼一閉、心一橫,也罷,愛咋咋地吧。高力士這時候知道皇帝默許了,就把楊貴妃帶到了佛堂,用白綾把她給勒死了,然後把楊貴妃的屍體放到了驛館的院子裡,讓陳玄禮帶頭來看。陳玄禮一看,放心了,馬上給皇上磕頭認罪,咋地也得給皇帝把面子留足了啊。

以上就是正史記載的內容。

但是,為什麼說出了歷史謎團了呢?一種說法是,馬嵬坡兵變處死了楊貴妃之後,明明是給埋到一個地方了,等到一年多以後,公元757年,唐玄宗返回長安的時候,第一件事,就讓人把楊貴妃的遺體找回來,到原來埋的那個地方挖開一看,空墳,裡面就有一個香囊。這就奇怪了,那你說這楊玉環到底死了沒死?

到了近代,有報道說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是楊貴妃的後代。日本有個地方叫久津,楊貴妃當年跑到了這裡定居下來,後代就在這裡繁衍生息。那麼怎麼過去的呢?說當年啊,陳玄禮要殺楊貴妃的時候,一看貴妃實在是太漂亮了,實在是捨不得下手。於是就串通高力士,找了一個侍女,代替楊貴妃給勒死了,然後給士兵看,以做個交代。楊貴妃後來在別人的幫助下,漂洋過海就去了日本。這種說法阿琦認為靠不住,因為當時逼皇帝殺楊貴妃的就是陳玄禮,他是最想楊貴妃死的人,而且是帶頭鬧事的,他不可能放手讓楊貴妃逃走。

《舊唐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屬於信史。《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記載,我先讀一下原文: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悽惋,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

翻譯成白話文什麼意思呢,唐玄宗從四川回到了長安,讓中使去祭奠,下詔改葬。禮部侍郎李揆上奏說:龍武將軍陳玄禮和士兵誅殺了楊國忠,因為他背國叛亂。您現在下令改葬楊貴妃,恐怕將士還要生出懷疑和害怕的心理,所以,不能公開進行改葬。於是乎,唐玄宗就發了一道密令,讓中使把楊貴妃偷偷地改葬到了別的地方。埋的時候裹了一床紫色的被褥,一年多了嘛,楊玉環的肌膚已經腐爛了,但是當初埋的時候那個香囊還在。太監就把這個香囊拿回來給唐玄宗看了。李隆基是睹物思人啊,哀婉不已,下令讓畫匠畫了楊貴妃的影像,掛在了屋子裡,早晨看、晚上看,早晚都看,睹物思人,了此終生。

馬嵬坡之變後6年、李隆基返回長安後5年,這個煢煢孑立的老人在虛歲76歲的時候,結束了偉大而荒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