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马嵬坡?

马嵬坡,因晋代将军马嵬在此地筑城而得名,在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市的西边。如果不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遇到了兵变,最终导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在这里上吊自缢的话,估计应该很少有人知道这么一个地名。


杨贵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马嵬坡?​马嵬坡



不管怎样,马嵬坡因为杨贵妃而闻名了。但是杨贵妃到底是不是真正死在了这个地方,最近还真有不同的声音,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


一说到四大美女,很多人都感兴趣,其实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就是俩美女:王昭君和杨玉环。就算貂蝉和西施真的存在过,可以说这四大美女的结局都不好。西施的结局,一般说法是被范蠡、或者勾践、或者勾践的王后、或者吴国人给沉到水里淹死了。貂蝉的结局更离奇,民间有“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篇幅所限,不展开说了。王昭君倒是得了善终,但是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起码比王昭君大二十岁,而且是个长着大胡子的匈奴人,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估计王昭君一定是很苦闷的。嫁过去三年,呼韩邪单于就死了,按照匈奴的习惯,王昭君又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

复株累单于婚后11年,复株累单于刚刚40岁的时候也死了。复株累单于死的时候,王昭君刚刚32岁。又过了5年,到了37岁的时候,王昭君也过世了。这样一个短短的人生肯定谈不上幸福。

杨贵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马嵬坡?​杨玉环



好了,该谈谈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杨玉环了,她和王昭君活的年龄一样大,如果按照史书记载,她死于马嵬坡的话,她也刚好活了37岁。

古人都爱说“红颜祸水”,可我说“红颜薄命”。但也正是因为四大美女都死在了正青春的年纪,她们的美仿佛冰冻的花瓣一样把时间给凝固住了。我们很难想象她们年老色衰的样子,历史把她们阳光明媚的脸庞永远雕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要是非说“红颜祸水”的话,王昭君肯定是例外,她远赴匈奴和亲,开启了汉朝和匈奴和平的局面。西施生逢春秋乱世,参与了越国消灭吴国的战争行动,对于吴国人来说,西施是祸水。貂蝉是连环计里面绝对的主角,是她让吕布杀了董卓,对于董卓、李儒这些人来说,貂蝉是祸水。杨玉环本人没做过什么坏事,但是她的族兄杨国忠是个奸臣,要说安史之乱和杨国忠有点关系,但不能说是大关系,安禄山算是杨玉环的“干儿子”,他和史思明一造反,把唐玄宗李隆基吓得从陕西跑到四川避难去了。那么对于唐玄宗来说,杨玉环也算是个祸水,虽然这个锅背的有那么点冤枉。但就是因为安史之乱,大唐朝如日中天的政治局面被彻底打破,而且李隆基也失去了实际的统治地位,被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给架空了,被迫当上了太上皇。

杨贵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马嵬坡?​李隆基

俗话说四川出美女,现在也不例外。四川和重庆由于地理的原因,空气湿度大,人们都爱吃辣,所以体态普遍比较苗条,皮肤又好,人呢,受山水灵气的影响,长得漂亮。杨玉环据说就是成都人,当然,因为名人效应,现在很多地方都宣称是杨玉环的故乡,我就奇怪了,怎么秦桧故乡没人抢呢?

杨玉环和现在的川妹子比,显得稍微有点胖,但肯定不是特别胖,体重260斤那种。唐朝是以胖为美不假,但肯定不是像现在的岛国汤加那样,那时候是喜欢丰腴之美,这个我们从唐代人的画作当中就能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不像后来宋朝那个时候,唐朝女子改嫁啊、脖领子那地方穿的少点啊,这都没关系。而且唐朝那时候也没开始实行裹脚,裹脚是后来南唐李后主开始流行起来的。

那么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呢?阿琦个人意见啊,我这么分析,什么事都是物以稀为贵,现在来说,苗条的人相对比较少,所以大家认为这个是美。唐朝那时候生活条件也好,但是吃的和现在肯定是比不了,我估计那时候还是瘦人占大多数。什么人能胖起来呢?要么是富人,要么是达官贵族,这样家庭的妇女才能胖起来,因为她不用干活啊,吃的还好,所以人们觉得,稍微丰满点,这个是美。

好了,杨玉环是李隆基怎么从儿子寿王李瑁那里抢过来的,这段大家都熟悉,今天不讲了。咱们直奔主题。

安史之乱一开始的时候,太平多年的唐王朝从上到下都傻了,多少年不打大仗了啊,都不会玩了。皇上和太子带头放弃长安,往四川跑。跑出来那天是公元756年农历六月十三,刚刚跑出来三天,这天中午跑到了长安西面一百来里地的马嵬坡。跑到这的时候,士兵就哗变了,当然他们不敢对皇帝怎么样。但是大兵不走了,而且乱兵首先杀死了杨国忠。乱兵的首领是龙虎大将军陈玄礼,李隆基让大军撤走,陈玄礼不听,他这时候敢和皇帝提要求了,因为大兵已经不听皇帝的话了。史书记载,陈玄礼事先和太子李亨商量了,李亨犹豫不决没敢拿主意。我估计陈玄礼要么是心里有数,要么是李亨给他什么承诺了,反正他当时腰杆子挺硬。陈玄礼告诉李隆基:我们已经把奸臣杨国忠给杀了,杨国忠怎么上台呢?还不是有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所以杨玉环不适合再伺候皇上了。陛下你就割爱吧。言外之意,你把杨玉环杀了吧。

杨贵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马嵬坡?​陈玄礼

这李隆基哪里舍得啊?从艺术爱好来看,李隆基和杨玉环算是知音,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冠绝天下,举世无双!从年龄结构看,老夫少妻,李隆基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对杨玉环真是对你爱爱爱不完。所以李隆基无论如何是下不了决心杀杨玉环的。但是不杀,乱军不干啊,陈玄礼心里也有数,杨玉环要是不死,将来这枕头风一吹,自己非死不可。所以斩草除根、除恶务尽,今天一定得把杨玉环杀了。这李隆基和乱军就僵持住了,双方面都骑虎难下。这时候,和稀泥的人出来了,这个人就是

京兆司录参军韦谔韦谔就跪在李隆基面前咣咣磕响头,一边磕头一边说,现在是众怒难犯啊,形势危急,陛下你得早做决断啊!接着继续磕头,磕到什么程度呢?血流满面。这个场景有点吓人了。李隆基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呢,他还解释,说杨贵妃成天生活在皇宫内苑,根本接触不到外界,所以你们说杨国忠又是造反了,又是奸臣了,杨贵妃怎么能知道呢?这时候,补最后一刀的人就上来了,这个人就是伺候了李隆基一辈子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对李隆基的脾气秉性摸得可是太透了,而且也会唠嗑,给足了皇上面子。他说啥呢?说皇上你说的对,贵妃没有罪。但是您别忘了,杨国忠和贵妃是亲戚,现在士兵作乱已经杀了杨国忠,你还要把贵妃留在身边,这些将士能安心吗?所以为了陛下的安危着想,您应该早做决断。

杨贵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马嵬坡?​高力士

到了这时候,李隆基肯定是感到一阵眩晕啊,估计当时血压都280了,你要知道,这一年李隆基虚岁已经72了,经受不住这样连哄带吓啊,心里一翻个儿啊,想我李隆基,人生七十古来稀,也罢,我还得再活几年呢,看今天这形势,杨玉环不死我就得死啊,虽然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海参到底没有虾仁贵,不是,是那个爱情哪有生命诚可贵,那位说怎么这么乱啊,没法不乱,李隆基当时估计都乱死了。最后他是眼一闭、心一横,也罢,爱咋咋地吧。高力士这时候知道皇帝默许了,就把杨贵妃带到了佛堂,用白绫把她给勒死了,然后把杨贵妃的尸体放到了驿馆的院子里,让陈玄礼带头来看。陈玄礼一看,放心了,马上给皇上磕头认罪,咋地也得给皇帝把面子留足了啊。

以上就是正史记载的内容。

但是,为什么说出了历史谜团了呢?一种说法是,马嵬坡兵变处死了杨贵妃之后,明明是给埋到一个地方了,等到一年多以后,公元757年,唐玄宗返回长安的时候,第一件事,就让人把杨贵妃的遗体找回来,到原来埋的那个地方挖开一看,空坟,里面就有一个香囊。这就奇怪了,那你说这杨玉环到底死了没死?

到了近代,有报道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代。日本有个地方叫久津,杨贵妃当年跑到了这里定居下来,后代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那么怎么过去的呢?说当年啊,陈玄礼要杀杨贵妃的时候,一看贵妃实在是太漂亮了,实在是舍不得下手。于是就串通高力士,找了一个侍女,代替杨贵妃给勒死了,然后给士兵看,以做个交代。杨贵妃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漂洋过海就去了日本。这种说法阿琦认为靠不住,因为当时逼皇帝杀杨贵妃的就是陈玄礼,他是最想杨贵妃死的人,而且是带头闹事的,他不可能放手让杨贵妃逃走。

《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属于信史。《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记载,我先读一下原文: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翻译成白话文什么意思呢,唐玄宗从四川回到了长安,让中使去祭奠,下诏改葬。礼部侍郎李揆上奏说:龙武将军陈玄礼和士兵诛杀了杨国忠,因为他背国叛乱。您现在下令改葬杨贵妃,恐怕将士还要生出怀疑和害怕的心理,所以,不能公开进行改葬。于是乎,唐玄宗就发了一道密令,让中使把杨贵妃偷偷地改葬到了别的地方。埋的时候裹了一床紫色的被褥,一年多了嘛,杨玉环的肌肤已经腐烂了,但是当初埋的时候那个香囊还在。太监就把这个香囊拿回来给唐玄宗看了。李隆基是睹物思人啊,哀婉不已,下令让画匠画了杨贵妃的影像,挂在了屋子里,早晨看、晚上看,早晚都看,睹物思人,了此终生。

马嵬坡之变后6年、李隆基返回长安后5年,这个茕茕孑立的老人在虚岁76岁的时候,结束了伟大而荒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