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絡上有人在轉發剖腹產和順產的動圖並且沒有馬賽克,未成年人看到合適嗎?

微風細雨芳草青

就像10歲的女孩在電視劇裡聽到說避孕套,大人越是遮遮掩掩,不跟孩子解釋,孩子越好奇。到一定的年齡會模仿,甚至犯錯。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這樣的視頻建議給孩子看看動畫的,跟孩子講解。

我的孩子真的還就看過,當時還小,應該是四歲多,兒子說:媽媽好可怕,好惡心。

後來我就跟孩子講,你就是媽媽這樣(剖腹)生出來的,

兒子:啊?那個感覺像是拉臭臭的。

我:哈哈,不是,順產是寶寶從媽媽下面生出來的,那個通道是專門給寶寶準備的,但是,當時生你的時候,你的頭太大,就從上面取出來了。

兒子:媽媽,你能讓我看看你的肚子麼?流血了嗎?

我:你看,這就是當時的刀口,現在一點都不疼了,就是有個刀口印。

兒子:那個刀口就一直在麼?說著,兒子用手摸摸,用心疼的眼神看著我。媽媽,你抱抱我吧。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想看這樣的視頻最好讓孩子看看動畫類的,再加上家長的講解,給孩子多瞭解還是有好處的。

上次帶孩子去科技館,科技館裡有孩子從胚胎到成型再到入盆臨產的全真動態模型,孩子認真地觀看,聽我講解充滿了好奇,對媽媽十月懷胎的過程瞭解,知道媽媽懷孕的不容易,以後會更加心疼媽媽。

當然,關鍵家長也要會引導,家長如果都不知道如何引導時,要先去學習,之後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能不能看,怎麼看,適不適合看,都在於家長們的認識和給孩子的引導。

圖片全部來自網絡


宇軒媽育兒

這個問題大家討論熱烈,我本來想搜給五歲多的兒子看一下(之前只看到了順產的模擬動畫片)。搜了一下相關的動圖看了,發現直接是真實手術場景的動態圖,並不是模擬的——這個,我認為除了極少數個別心理素質超好的孩子,絕大多數都不適合觀看。

既然是未成年人,身體神經智力心理等等還未發肓完善,理解、接受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很有侷限,突然直接面對這麼赤裸血腥的場景,一般是會被駭到的,嚴重的就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精神上的痛苦,越小的孩子危害就越大:他們經常被成人的一句話嚇到,更何況直接面對這樣的場景呢。

我曾聽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孩子性格孤僻,經常用血腥的詞來形容周圍,而且常常會突然毫無因由的表現出惡意。最後得知原來她小時候讓奶奶照顧了一年,這個奶奶管孩子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恐嚇:你再罵人我就把你的撕爛,讓血順著臺階一階一階從四樓一直流到一樓地下…

這樣的事例我們可能不常遇到,但是小孩子就是這麼容易受到傷害和影響。

再說說我自己經歷的一件小事吧:高中時我的志向是考上醫科大,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有一天去探望一位摔斷了腿住院的同學。進了走廊,遠遠地走來一位剛從手術室出來的大夫:帽子上一個大血印,胸前一團模糊的血漬……我當場就被驚嚇到了,很長時間沒緩過勁來,從醫的志向就更不用提了。

我們從小教養孩子,都是根據孩子的接受和承受能力,帶孩子一步步深入社會、一步步來認識這個完整的世界的。

對於未成年的孩子,類似以下的模擬圖對大部分人是可以的:

而類似順產剖腹產的真實動圖,以及生活中其他較有刺激性或壓力較大的事情,需要慢慢地、循序漸進漸地、儘量在孩子心理條件比較成熟的時候再見識比較好。

另外,象網上剖腹產順產這類真實場景的動圖,前面沒有任何鋪墊說明,直接是手術的場景快速展現,相信很多非醫科專業的成年人看了都是會很不舒服的,更不該讓孩子們直接觀看。要讓孩子去學習/見識其它類似有刺激性的事物,我們也要在事先給孩子解釋一下,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愛的成長

說實話,當我看到題目中跳出“轉發順產動圖並沒有馬賽克”這12個字眼的時候,我的心都顫抖了一下。我相信大部分成年人都不能很鎮定自若地觀看這些動圖,更別提未成年人了。所以,我覺得這些動圖並不適合廣泛傳播,以免未成年人看到。有人說看這些圖有助於國家性教育的開展,但我想說:

  • 1)已接觸生物課的孩子,書本上自然會講解人的結構,不需要看這樣的動圖。

  • 2)未接觸生物課的孩子,就更不應該看這些,年齡太小了。至於性教育,我們平時在家的時候,可以陪寶寶一起看相關的繪本,更有利於寶寶理解這方面的知識

另外,我還沒有弄明白傳播這些動圖的具體意義在哪裡。

如果發佈者是想讓孕媽媽提前觀看整個過程,做好生寶寶的心理準備,那還真是越幫越忙,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因為看了這些動圖,只能給孕媽媽更大的壓力,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預產期一到,待產住院,生寶寶的流程,該怎麼來還得怎麼來,全都得聽助產士和醫生的,很多準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大腦都是一片空白。

可以和大家簡單說一下我當時生寶寶的情景。

我家寶寶過了預產期8天還未發動,急壞了醫生,她為了寶寶的健康,給我做完檢查之後,說我的宮頸條件還可以,果斷地給我做了加水囊的小手術。

加水囊就是用儀器放兩個水囊進產道,開始水囊是癟的,放好之後再把它們弄得鼓起來,第二天再取出來。

雖說加水囊很難受,但比起順產,那就不算一回事兒了。加完水囊十幾個小時,破羊水,醫生取水囊,讓我躺床上休息。凌晨破的羊水,陣痛是五六分鐘痛一次,可以忍受,到下午三四點就完全忍受不了,一兩分鐘就來一次,寶寶的小身子使勁兒地往前擠,超級痛,真的很難受很難受,就像有一個拳頭在用力錘我的寶寶,裡面的腸子都痛得打結了,十幾個小時都沒吃東西,痛得滿頭大汗,把我老公的手都抓腫了。那種感覺真沒法兒用語言來形容,鑽心地疼。

說了這麼多,我就是想告訴孕媽媽們,懷孕期間,我們要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才有利於胎寶寶的生長髮育。不要看一些讓自己徒增焦慮的帖子,圖片,或者動圖、視頻等。當然,意志堅強的孕媽媽就當我沒說,因為我是屬於膽子比較小的那種,真的不能看這些東西。也請大家儘量少轉發這種動圖。

我來自湖南,是愛笑,愛旅遊,愛寫作,愛分享,真誠,懂感恩的新晉寶媽一枚。

正在努力學習育兒知識,與您共勉。


愛笑寶媽歐丹丹

動圖確實不適合未成年人看,看完動圖我的第一感受是:想到了自己當初生產的瞬間,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還會選擇之前的生產方式嗎?順產、剖腹產你們會怎麼選?

自己生孩子用不著後悔

朵朵媽媽,對,就是我自己,關注我的媽媽都知道我是剖腹產。說來慚愧,我就是那個意識決定行動,沒為順產做太多努力的人。

一直以來我是疼痛超敏感的人,在生之前根本沒做好順產的打算,所以一直都消極對待,孕晚期既沒堅持走路也沒多爬樓梯,總而言之就是沒為順產做過任何努力。

現在回想當時的想法:雖不打算順產,但也沒做好剖腹產的打算,想著一切聽天由命。

在沒當媽之前,我大約不是有母愛的人,那時並沒研究過剖腹產和順產有何區別,只簡單的知道剖腹產是手術,順產會經歷十級劇痛,僅此而已。

當時我沒覺得順產有多好也不覺得剖腹產有多差,我對剖腹產的印象就是麻藥醒來還要壓沙袋痛得死去活來的感覺。

但後來被長輩們有一句沒一句的說教,加之看到朵朵的某些表現,我才真的感覺到一些不安。

她或多或少的缺乏安全感,開關門窗,緊握的小拳頭會抖動一下;由於沒經過產道擠壓,鼻淚管通暢不良;大了後手上要拿喜愛的玩具;睡覺時非要抱被被……

於我而言,這大約是剖腹產後遺症吧。

在瞭解鼻淚管通暢不良時,我才系統的研究了剖腹產和順產的區別。

剖腹產除了對媽媽身體恢復不好、可能有月子病外,還可能對孩子有影響:感統失調;安全感不夠;由於沒經過擠壓,可能有鼻淚管通暢不良,得溼肺的幾率提升;媽媽不能及時哺乳,不利於最初親密關係的建立……

因此沒能為了順產去努力成了我至今唯一的遺憾。

儘管留有遺憾,但回到幾年前,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我依舊會選擇剖腹產,畢竟這也是為了保全孩子。

家庭矛盾竟源自生產方式?

蓉兒是我敬佩的女子之一,她首先選擇了順產,之後剖腹產生下了孩子。

對,她就是大家口中走了兩次鬼門關,感受到兩次生不如死感覺的人。

剛開始她的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因此信心滿滿。在她的世界裡,剖腹產是別人的事,但人算不如天算,在生產過程中出了些問題,醫生綜合考慮後,對她採取了剖腹產。

月子裡的她很自責,還一個勁的埋怨自己:如果能爭氣點,就能順利的順產了,不會生了一半被拖去再遭一次罪,孩子還在新生兒科住了幾天。

在進一步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她的老公是特殊工種,那段時間超級忙,月子裡就陪了10天,之後回到工作崗位,在家就只有公婆照顧了。

公婆愛用老一輩的方式照顧孫子,但蓉兒又想科學育兒,每當她要說點什麼,都被婆婆一句“孩子爸爸就是這麼被帶大的,你看現在多好”的話給哽了回去。

當時她身子虛弱,又是剖腹產,什麼都要依靠著公婆。不僅孩子,就連自己都要靠公婆照顧,所以她只能忍氣吞聲。

蓉兒對我說:“如果我當時運氣好順產成功,月子裡就能做更多事,不完全依靠公婆照顧,這樣一來,我就有更多發言權。”

因此她後悔當初的生產方式,當初在產房要是再堅持一會,說不定就能順產了。

如果選擇順產自己就可以早點照顧孩子,對於這樣的原因,我竟然無言以對。

蓉兒告訴我不僅她,身邊有好幾個朋友和她有一樣的心境,只是不與外人說而已。

作為女人,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突發狀況,用在鬼門關走了一遭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為了生孩子,我們要承受孕期不適,孕後身心變化,還有隨時可能爆發的家庭大戰等等。

現如今連生產方式居然也成了我們擁有更多話語權的法寶,這樣好嗎?

不論順產還是剖腹產,我們都是在用生命生孩子,無論如何,母親都是最偉大的!

親們,你們有怎樣的生產故事?或者你即將生孩子,你會如何選擇生產方式?不妨留言分享。

END


我是朵朵媽媽,為寫文章放棄減肥的職場媽媽。做及格的職場媽媽,帶娃、職場、婚姻、生活,關注我們,讓你每天都進步一點。


朵媽是大王

個人觀點來說,如果是成年人看到類似的剖腹產和順產動圖是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尤其是生過孩子的女性或者醫護人員會覺得再常見不過了。但是

對於未成年人來說,看到類似圖片還是有些不合適的。

1.不符合網絡安全、健康的理念,有可能會給未成年人帶來不良心理影響

提倡全民安全、健康上網的大環境下,應該給到未成年接收的信息應該是在他們的認知水平相符的的。未成年人對於兩性、生產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畢竟有限,他們不能很好得甄別這些信息存在的利與弊,可能會處於好奇做出不合適的舉動,也可能不感興趣就一帶而過了。但是現在很多未成年的女孩子還是比較嬌氣的,網絡上的這些圖片難免會給她們帶來害怕的不良心理,從而不能正視女性生育的這件事情。輕者在父母醫生的引導可以糾正,重者帶來的心理陰影很難消除,有可能直接影響將來的家庭下一代的孕育。讓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每個女性都期待的生育的聖潔的事情走了樣、變了味,真的希望這些動圖旁邊會有一些正確的觀念和意識的引導

2.如果圖片是出於對未成年人的性教育目的,但我想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比如家庭、學校的正向教育

因為是有人在轉這些圖片,可能也違背了最初釋放此圖文消息的人的初心,若不是,那麼他們應該是故意要把信息擴散開來,為的不僅是成年人瀏覽,也是為了未成年看到。若是出於性科學、生產生育科學知識的普及,應該有專門的網站、平臺,面向特定的受眾群體,因為對於未成年人,家庭的父母通過繪本、科普書籍或者自身經歷來引導孩子是個可取的方式。同時學校也會有開設性教育、生產護理這樣的一些學科、專業對的設置,而且也有專門的心理指導老師來疏導有不適感的學生心理。這樣是一個全面的、安全的、互通的、敞開的環境裡對未成年人積極正向的引導,而不是放任他們自行到網站瀏覽,因為我們誰都不能保證網絡上的信息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親子成長教練

剖腹產和順產動圖,我作為成年人,雖然剖腹產是生孩子的過程,但也是不敢看,覺得有點難以接受,怕有心理陰影。我自己都覺得有點難以接受,何況是未成年人呢。我想這些動態圖應該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性教育也是可以的,但也沒必要,把血淋淋的場面呈現給孩子們看。

就像不能讓孩子們看到太多的社會負面,孩子們身心沒有成熟,如果他們看見了,就以為社會都是陰暗的,那有什麼希望去奮鬥,如果看到了血淋淋的生孩子的畫面,那就可能導致,女孩子不敢結婚生子,覺得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是生命的中不可承受之痛。而男孩子也會選擇逃避結婚生子,覺得讓另一半生育是一件讓他產生罪惡感的事情。

如果孩子們因為好奇看的這些動態圖,我來問大人實情,坦然面對,告訴他們蝴蝶破蛹重生的故事,作為父母一定要接受這些東西,才能迎來新的生命,新生,伴隨著蟄伏與痛苦,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要敬畏這些客觀的規律,我們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身心成熟的時候就可以坦然的接受面對這一切。


吖顏視頻

我生過兩個孩子,都是剖腹產,親自經歷了血淋淋的場面,但兩次有很大不同。

第一次是十年前,那時我對剖腹產和順產的全部瞭解大概都是來自電影電視,真正上了手術檯,幾乎是一無所知的狀態,能感覺到醫生在肚子裡各種動作,又不能明確瞭解,所以內心非常恐懼,擔心自己會死掉。

第二次是去年,感謝網絡時代知識的共享,我在生育前認真看過幾次剖腹產全過程視頻,對手術全程都非常熟悉,所以生孩子的時候,內心十分安然。


我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性知識都如此貧乏,可以想像大多數未成年人對性、生育到底知道多少。

網絡上關於剖腹產、順產的動圖固然是血淋淋的,但也是真實的,正好為未成年人提供了真實的生育(生命)教育資料,所以我認為不加馬賽克屏蔽是合理的。

當然,從隱私角度出發,我認為產婦的臉最好馬賽克處理一下,其他就不必了。


MM育兒雜談

在醫護人員眼裡,只有患者,沒男女的性別之分;在醫護人員眼裡,只有器官,不戴有色眼鏡。這些網絡上轉發的剖腹產和順產的動圖,即使沒有馬賽克,也是“小兒科”,不足為奇。

不過,我們絕大數父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普遍秉持保守、謹慎的態度,羞於談性,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更是顯得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

對於未成年來說,這些動圖是否有必要馬賽克呢?在現在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年代,完全封鎖孩子對性知識的瞭解,根本不切實際,而且完全封閉或者打馬賽克,也沒有太大的必要,有的時候打了馬賽克,搞不好反而弄巧成拙,誤導孩子,使他們更富遐想空間,更添好奇心。

網上也不乏有關於論馬賽克的主要性的惡搞圖片。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的確,有時打了馬賽克,反而更加讓人想入非非。

現在孩子普遍早熟,早孕乃至性侵等不良事件頻發,對孩子來說,更應加強性知識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性知識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如同大禹治水,一味設法“堵”,是不妥的,而應科學、理性、時宜地疏與導,讓孩子平穩度過性的啟蒙期和青春期。

在性教育上,如果正面不管教、不科普,孩子在好奇心和性激素驅使下,在網絡、手機以及書刊雜誌等渠道“探索”色情等不良信息,這樣危險性更大,更容易使孩子走上“性放縱”或“性犯罪”等歧途。

關於如何開展性教育?個人比較推崇中國性學會常務理事、性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嘉銘教授的觀點:性教育的內容應提倡“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結合。在具體實施上建議分段教育,主張借鑑英國的四階段分法:第一階段為5- 7歲,主要了解人體外部器官的名稱,並知道區分異性間身體的異同點;第二階段為8- 10 歲,主要了解人類生命週期的各個主要階段,包括生殖與生長髮育等;第三階段是11-13 歲,主要了解青春期帶來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情況,以及月經、遺精和受精等知識;第四階段為14 歲-16 歲,主要了解人體內分泌激素對機體的作用,及男女性別的決定因素等複雜問題。

平時,家長也應多學些基本的生理常識和性知識,否則在孩子一句:“爸爸媽媽,我是怎麼來的?”不至於像我們父輩一樣,一句“你是撿來的”這樣敷衍了事吧!


睿爸育兒

總有一天,我們會看清世界的真相。這一天的到來,如果有人引導,是非常幸運地,如果沒人引導,那也要獨自面對。

你通過視頻看到什麼 取決於你自己的角度

眼見為實的謬誤,真正觀看一個視頻的感受,取決於觀看者已有的經歷和視角。類似的視頻,如果是一個為人母的媽媽看到,想到的可能是原來自己生孩子是這樣的,至少我是這個感覺,因為生的時候選擇的剖腹產,感覺就是肚子上捱了一刀,孩子就出來了,至於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其實自己並不清楚,順產過程就更不懂了,看了這個視頻,可能自己都要佩服自己的勇氣;如果是一個醫生或醫療行業從業者看到,可能會研究視頻製作是不是比較通俗,闡述的問題角度是不是夠專業,會不會對人們對婦產科產生誤解之類的;如果是沒有這方面經歷的十幾歲青少年看到,也許會覺得生孩子好可怕,自己在身體接觸方面要做好保護措施了,可以防止類似情況的過早發生;所以這樣的視頻,放到一百個人眼中,會有一百個不同的感覺,邪惡的人,會聯想到很多邪惡的不入流的東西,善良的人會感慨母親的不易,不懂醫的人,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的啊。視頻的作用,是在講述生命的來臨,所以真的沒什麼不可以。

類似的視頻不是太多或不適宜 而是太少

有一句話說,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看不起的人來左右世界,那你就應該努力自己來左右世界,同樣的話,套用在這裡就是,如果你不想孩子們從別的爛七八糟的渠道接觸到性的相關知識,你就應該主動製作相關的傳播內容,來幫助他們瞭解生命的來源、瞭解自己的身體,乃至衝動的結果和應該承擔的責任

總之,我覺得,從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角度,這種視頻是可以製作並傳播的,至於拍攝手法和傳播角度,是不是可以更新穎、有趣一些,那是後續可以優化的,關鍵是我們需要行動起來,去佔據性教育的主傳播陣地。


乖豬媽媽

這個問題,的確需要好好的思考。從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視角去看,很多成年人看到這些動圖的反應,是恐懼方面的心理情緒。

因為問題的主體是在討論未成年人。未成年人還是有年齡的區別的。

從兒童性教育的角度去看,存在三個方面:性科學、性道德、性文明。

這種動圖涉及的範疇便是性科學,根據美國性教育的一般指導意見,2年紀的孩子可以接觸人的生殖性知識了。

二年級需要對以下五個方面有清晰的認知:

  • 生理知識:能分辨身體的各個部分,知道男孩和女孩不同的生理結構

  • 自我認知:懂得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家庭環境下,男孩和女孩在行為舉止上該有的差異

  • 懷孕生殖:開始明白生物繁殖的概念

  • 人際關係:知道有不同的家庭結構(單親、雙親、同性 ...),學習尊重家庭成員,理解朋友的特徵,懂得怎樣健康地表達對朋友的感情

  • 個人安全:知道所有人,包括孩子,都有權拒絕別人的觸摸;知道如果被不喜歡的人觸摸了,如何回應,可以告訴哪些可信任的成人;知道如何明確地拒絕,如何在離開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人或者環境,以及如何安全地舉報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教育到位,8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在引導下接受這些動圖的信息。

但是,問題是我們並沒有完善的性教育

這個問題就變得複雜了,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接觸到這類圖片,心理的發展方向是不受控的。也就變得不合適了。

解決的辦法,一方面需要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學習相關的知識,能夠引導孩子正確的接受性教育的信息。一方面也需要我們的網絡監管,儘量讓這裡信息的傳播受控。避免在失控的方式下,傳播到不適當的人群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