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蚌埠沱湖

沱湖,位於五河縣境內,素有水鄉之稱。近年來經過開發建設,以其獨特的生態風韻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旅客。沱湖作為天然淡水湖,有7.36萬畝水面,是皖北地區唯一無汙染湖泊,湖底較平坦,正常水位最深處為3米,以其盛產螃蟹、魚蝦、野鴨而聞名。

水鄉——蚌埠沱湖


  沱湖,淮河北岸,五河縣境內。沱湖湖岸彎曲,湖底平坦,淤泥深厚,是一個河跡窪地型的淺水湖泊,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3公里。 沱湖常年最高水位面積8.75萬畝,正常水位面積4.04萬畝,正常水深1—3米。上游承接南沱河、北沱河來水,下游入漴潼河。為本縣水產養殖的重點湖泊。

水系構成

  沱湖北納沱河、北沱河、唐河、馬路溝等來水,東出漴潼新河經窯河由雙溝和下草灣引河洩入洪澤湖。

  沱河,古稱洨水,今稱南沱河,俗稱沱河。原源於宿縣北,分蘄水(古汴河)東南流。後源於河南永城縣。今源於宿縣西北土嶺子,東流經宿縣城北,至宿東閘穿汴堤;東南流過沈橋入本縣境,成為本縣與固鎮兩縣界河;又東南流至沱河集,有黑泥溝北來匯入;至周王莊有孫周溝北來匯入;至龍水東有葛溝北來匯入;又東南流至沙壩集,有朱河溝北來匯入;至城後莊西,有韋集溝(三八溝)北來匯入;又東南流經濠城集(古洨縣城址)北,折東北流,經龍崗,至老莊胡(垓下遺址)折向東南,入泗縣境。縣內長40.9公里,流域面積352.2平方公里。最高水位20.8米,發生於1954年7月21日;最大流量224立方米/秒,1954年7月21日發生於沱河集。

  北沱河,源於宿縣城東,上稱小黃河,本縣境內稱北沱河。東流經婁莊北,有婁宗溝南來匯入;又東流於餘橋閘,穿宿泗公路;又東流於晏路北高橋,穿靈固公路;又東南流過呂橋入泗縣境,於草溝集北注入唐河,縣內長35.4公里,流域面積273.8平方公里。最高水位...米,發生於1985年7月17日;最大流量246立方米/秒,發生於1965年7月17日。

  唐河,原發源於河南省虞城縣北,上稱柳河,東南流經虞城縣東,入夏邑縣境稱虯龍溝,經夏邑縣東入永城縣境稱巴清河,又東南流經濉溪縣入宿縣境稱南股河,又稱唐河。原長275公里。該河因上游河道變遷,今源於宿縣蒿溝集,自宿縣界吳家村入本縣境,東流經圩疃、許閘,折向東南,經禪堂集南流至潘集閘,新河西來注入;又東南流至陳埝大橋,閻河西來注入;又東南流從小桂莊林場入泗縣境,穿過新汴河唐河地下涵,經草溝入五河縣瀉湖,匯入漴潼河入淮,全長80.4公里,流域面積835.8平方公里。本縣境內長44.5公里,流域面積459.5平方公里。

  漴潼河,系1952年在治淮工程中內外水分流時沿漴河、潼河故道新開的主要河道。由北店子澮、沱兩河匯流處起點,至江蘇省泗洪縣峰山窯河止,共長20公里。河底寬128米,設計流量1200立方米/秒。承接澮河、沱河諸水下經窯河分別由雙溝和下草灣切嶺流入洪澤湖。

水鄉——蚌埠沱湖


水文水質

  湖區歷年平均氣溫14℃,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0.5℃,極端最低溫度為-23.3℃,最熱月為7月,平均27.8℃,極端最高溫度為40℃,入湖河流均為雨源型河流,使湖水水位變化較大。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雨量多,水量補給大,湖水猛漲,最高水位高程為19.1米(1931年),水面近百萬畝;冬季雨量減少,水位低,水面小,最低水位只有11.35米(1978年),水面只有8000畝。自北店子建閘,特別是新汴河截流沱河後,減少了入湖水量,湖水位在人為控制下比較穩定。正常年份控制在13.0米,相應水面6萬畝。

水鄉——蚌埠沱湖


漁業生產

  沱湖經洪澤湖南通長江,北連微山湖,加上黃河多次奪淮,水系溝通,魚類種類較多,資源豐富,沱湖多以定居性魚為主,紅鰭鮊、鯿、鯽,鯉構成沱湖魚類的主體,分別佔漁獲量重量的33.76%、27.25%、25.66%和7.1%,這4種魚之所以組成優勢種群,除有豐富的餌料外,一、二齡即達性成熟,有大量的補充群體,即使在酷捕濫撈的情況下,也還能保持一定的種群數量,沱湖水產品從80年代以來,年產量一直都在100萬噸上下波動。但沱湖魚類小型化,幼齡化,資源衰退的現象也十分嚴重。以前沱湖魚類中青、草、鰱、鱅數量多,個體大,在魚產量中佔有較大比重,民國29年(1940年)漁民姜一禮圍網捕魚7000多斤,多是四大家魚,1960年前後,還可見到30~40斤重的鰱魚,10多斤的鯉魚。70年代四大家魚很少見到,主要是經濟魚類的個體越來越小。1981年3月6日捕魚208斤,有各種魚3341尾,平均尾重只有31克,其中鰱魚一尾325克;草魚3尾,均重17克;鯽魚平均尾重19.5克,鯿魚平均尾重63克,紅鰭鮊平均尾重只有15克,鯉魚大型個體基本絕跡。沱湖從1973年起試放蟹苗;至1982年共投放3882.9斤,效果良好,二齡蟹3兩左右,大的半斤重,10年內共產蟹98.19萬斤,其中1980年最高產55萬斤;1974年只產1.5萬斤。出口外銷近60萬斤,為漁民增加了收入,為國家創收了外匯,為城鄉人民增加了水產品。沱湖也因成功人工養殖河蟹而聞名。1976年開始放養魚苗,大型魚類比重有所增加,以1979年效果最好,草魚一般尾重4~6斤,大的有8~10斤。沱湖還盛產秀麗白蝦,沼蝦較少,產量每年平均在30萬噸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