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貔子報恩,一段人狐情緣,千年等一回

民間故事:貔子報恩,一段人狐情緣,千年等一回

在我們昌陽縣有個狀元村,村後有一座貔修山。貔子在我們老家就是指狐狸,至今那裡還有狐狸出沒,曾經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早年村裡有個後生叫王逢山與母親相依為命,王逢山以砍柴為生計。

這天,王逢山砍柴累了,走到山下漫水橋要歇息一下。見溪水邊上躺著一隻貔子,一動不動。嗨!這下可發財了。他一頭挑著柴禾,一頭貔子回了家。

民間故事:貔子報恩,一段人狐情緣,千年等一回

故事示圖

娘問他:“回來了?”他高興地說:“回來了!娘,今天可算造著了,撿到一隻貔子,扒皮賣錢,肉夠咱娘倆吃幾天了。”

娘也挺高興地給他拾掇飯,王逢山吃了幾口飯就去磨刀,準備扒貔子的皮。這空當兒,那隻貔子省了過來,它本是被獵人用麻藥誘餌麻醉的,見被人捆著,就變成人。

王逢山過來時,見地上躺著一個人,差點嚇了一跳。那貔子趕緊說:“大哥,我也是人,是喝醉了酒,你可別殺了我啊。”

王逢山本來就是好心人,一個大活人他哪能下手啊?就放了貔子。貔子說:“你不殺我,那我們就拜個幹兄弟吧。”兩人論起年紀來,王逢山小,貔子年齡大,貔子報稱自己姓貔,就“貔大哥”、“山子弟”互稱起來。

“山子弟,你一天砍柴能賣幾個錢?”王逢山說一天能賣二百文錢。貔子想了想說,這樣吧,你也別砍柴那麼辛苦了,每天早早去撿到我的地方,準會有二百文錢等著你拿。王逢山答應下來,貔子就走了。

天下還有這等好事?貔大哥不會是撒謊吧?王逢山這樣想著,不管怎麼樣去看看再說。

還別說,從那天后,王逢山每天都能在漫水橋上撿到整整二百文錢,他都悉數照收。

從年頭的春天,一直拿到年尾的冬天。轉眼過年,又是十五了。貔子精來到王逢山家裡說:“山子弟,今天是正月十五,我要去江南面逛花燈。”“貔大哥,我也想去。”王逢山這樣說,貔子犯了難:“你也走不到呀!”

王逢山問:“咱是兄弟,哥哥去得,我咋就去不得呢?”

貔子又想了想說:“去也行,哥哥我揹著你去,不過我揹著你時要閉著眼,不管聽到啥動靜,管怎麼也不能睜開眼,我叫你睜眼時才能睜啊!”

王逢山說好。貔子精背上他,只聽耳邊風聲呼嘯,腳下滔聲隆隆。不一會兒,貔大哥喊道:“山子弟,睜開眼吧。”

民間故事:貔子報恩,一段人狐情緣,千年等一回

故事示圖

眼前果然是江南了!貔大哥說:“山子弟,今天燈會的人太多,塞塞巴巴的,我給你頂狐狸皮帽子,你戴在頭上,萬一找不到我了,我還可以找到你。”

王逢山接過帽子,兩人就去看燈。各式人等,各式花燈,讓人目不暇接,一直逛到月上中天。

也是貔子精有意想扔掉他,王逢山找不到貔大哥就把帽子戴到頭上,卻怎麼也找不到人。人堆里正尋摸著,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從對面走來,他見姑娘一臉笑容,當成對自己有意,不自覺地走了過去,姑娘並不反感。

姑娘前面走,王逢山就跟著。姑娘回家開了門,王逢山就跟著走了進去,姑娘也沒反對。過了一會,姑娘要睡覺了,下床去閂上了門。他看人家姑娘躺下了,就在人家旁邊也躺下。姑娘感覺有個人,忽地爬了起來,“嗯,沒人呀”,姑娘又躺下,他又圍了過來,姑娘驚愕地問:“你是人……還是?”

“我是人呀!”

“哪我怎麼看不到你?”

“呀,是我這頂帽子戴在頭上,你就看不到我了。”

“有那麼神奇嗎?你把帽子摘下來讓我看看。”

他把帽子摘了下來,姑娘驚訝了:“真的是個人啊,你是怎麼進來的?”王逢山告訴姑娘,自己是江北人叫王逢山,來逛燈會沒地方住,就跟著來了。

此時,姑娘一下想起頭天晚上夢見一個仙人。那仙人告訴她,有個後生從江北而來,定是她未來的夫婿,跟著他定會富貴一生,又見眼前的王逢山一表人才,欣然而喜道:“那就宿在這裡吧。”

民間故事:貔子報恩,一段人狐情緣,千年等一回

故事示圖

姑娘住在繡樓上,丫環往這裡送的是一人的飯,可天天不夠吃。幾天後,姑娘的媽媽也覺得這飯不對勁兒,丫環說聽到樓上有男女兩人說話的聲音,可去看時卻只有大小姐一人。媽媽一聽好生奇怪,親自去樓上探聽,也是男女在說話,推開門卻還是姑娘一人,心裡更是納悶著。

連續多日,媽媽把姑娘叫下來,問在跟誰說話?姑娘開始怎麼也不說,架不住媽媽又是罵又是打的逼問,說了實話。媽媽連哄帶騙地叫姑娘讓王逢山摘下帽子看看。

姑娘只好對王逢山說,“你把帽子摘下來,讓我再看看。”王逢山剛把帽子摘下交給姑娘,屋外衝進一眾人,將他綁了個正著,拉出去捆在柱子上要殺了他。

就在這時,來了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官人,問是怎麼回事?有人把情況說了,那官人擠到前面,照著王逢山就拍了一掌,“你還不走,在此做甚?”繩子開了,王逢山沒了,官人也沒了……

王逢山走後十個月,姑娘生下一對兒子。她媽媽打罵著不要這姑娘了:“你快跟著你那漢子去吧,別在家給我丟人顯眼了。”把她攆出了家門。

一個姑娘帶著兩個孩子,去不了江北啊,她一邊走一邊哭,哭著哭著來了個推小車的老頭,老頭問她:“大姐你哭什麼?”姑娘細說了原委,道出孩子的父親是江北的王逢山。

老頭“嗨”地一聲說:“我就是王逢山的朋友,這麼著吧,我送你們去江北。”

姑娘別無選擇,就上了老頭的小車。

唱戲的腿,說書的嘴。這一日,老頭將姑娘送到王逢山家,一進門就喊:“山子弟,我給你把家眷搬弄來了!”王逢山一看是貔大哥,推來的果然是江南的小姐,就拜堂成了親。

民間故事:貔子報恩,一段人狐情緣,千年等一回

故事示圖

喜事後,貔大哥說:“山子弟,我要走了,一時半會兒也就不回來了。我給你寫了個紙條,今後要實在想我了,就打開看看,不到萬不得一,千萬不要打開啊。”貔大哥說完就走了。

兩個孩子慢慢長大了,唸書如吃的一般,十窗寒窗後先後都中了狀元。王逢山每每念及貔大哥,如果沒有大哥哪有自己的親事?也就沒有了今天的日子。大哥一去多年,留下的紙條說萬不得一不要打開,他實在思念大哥,就忍不住打開了。

紙條上留了這樣的話:我本是一狐仙,報恩王逢山,君娶江南妻,必生兩狀元。因為這件事,貶我五臺山,兄弟再相見,要等一千年。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若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