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對創新和技能進行投資

OECD:對創新和技能進行投資

第69期(總第195期)

一、國際一體化和技術進步影響了各產業和國家對勞動力的需求

近30年來,隨著貿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都參與到全球的出口活動中來。當前,與低工資國家進行貿易,以及勞動節約型技術的擴散是OECD 國家各行業就業結構發生調整以及製造行業就業率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為了揭示GVC參與影響就業水平和分佈的方式,研究者進行了兩方面的分析,有如下發現:

1. GVC貿易對不同常規密集程度(routine intensity)的工作影響不同

研究者根據OECD 國際成人能力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PIAAC)中信息為“常規密集型”的職業制定了新指標,用來描述個人勞動者在計劃和組織其活動和時間時的獨立程度,以及決定在工作中做什麼和以什麼順序做的自由度。在對27個歐洲國家及美國2000—2011年的國內外包、最終組裝活動的域內外包、海外投資建廠等附加值貿易(trade in value–added,TiVA)模式進行研究後發現,ICT密集程度較高的產業與就業呈正相關,但在常規密集型的崗位中,ICT在使勞動者的就業減少。相反,以創新輸出(如專利)為形式的技術密集度與任何程度的常規密集型崗位就業都呈正相關。一般來說,GVC並不會導致從事常規工作的勞動者失業,尤其是在製造業中,海外投資建廠和境內外包都與常規工作就業呈正相關,同時,製造業中大型企業的數量也與常規工作就業呈正相關。一般來說,在全球市場中參與競爭,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的規模很重要,因為競爭雖然會改善資源配置和總量生產率,但也會帶來大量的失業和不菲的調整成本,這對小規模企業不利。

2. 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發達國家計算機的使用讓常規任務實現自動化,並逐漸導致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分化。研究者調查了1996—2007年19個歐洲國家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分化狀況,跨國調查的結果表明,儘管在大多數被調查的國家都能發現就業的兩極分化,但這種現象的程度存在差異。此外,一些國家的低薪職業也有所減少。而在所有被調查的國家裡,幾乎所有產業中的兩極分化現象都有所增加,且商業服務業要甚於製造業。研究者分析發現,離岸外包和貿易對OECD國家的就業影響有限,對就業影響更為重大的則是國家和產業部門採用的技術的變化。

總之,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對就業增長和技能形成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這取決於GVC參與的類型以及技術的開發和採用程度。要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利益全球化及其更合理的分配,需要OECD國家互相配合,開始或加快推進產業、創新、勞動力、貿易和技能等多個領域政策的制定,提高經濟業績並最大限度地減少GVC參與引起的就業再分配所產生的成本。

二、教育和終生學習是政策干預的基本領域

1. 認知技能、ICT技能、管理和溝通技能以及積極的學習態度對於勞動力融入GVC 中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教育和終生學習使學生和勞動者具備了融入勞動力市場並在需要時順利地變換工作的能力。當勞動者具備了更高的認知技能、ICT或STEM技能,並具備更強的學習主動性時,能讓他們發揮技能的產業就會更加專業化,從而在出口商品中添加更多的價值並更多地參與到GVC中去。研究證明,無論各產業特點如何,認知技能、ICT技能、管理和溝通技能以及積極的學習態度對於提高生產率以及進一步融入到GVC中有顯著的積極影響,這一點對所有產業具有普適性。研究者對31個OECD國家和非OECD國家的18個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勞動者技能與生產率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揭示了勞動者的平均技能增長帶來的相應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情況,如下圖。

OECD:對創新和技能進行投資

圖1 勞動者技能和生產率之間的相關性(2011 年和2014 年)

注:因變量是2011年TiVA18個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的對數值,按照職工人均增值額計算。

2. 多種技能組合發展是提升產業生產率的關鍵

對於國際貿易來說,技能組合比單一技能更為重要。例如,ICT產業尤其得益於捆綁計量(bundling quantitative)或與溝通和協同工作技能相結合的STEM技能。還有研究證明,技能的分配(不管是單一地還是捆綁式地)是一個國家在GVC中的專門化程度和競爭力水平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兩個具備相似的技術能力的國家可能最終會在不同的產業中實現專門化,或者在GVC中的不同生產階段找到自己的定位,這都取決於技能是如何與勞動力進行捆綁的。鑑於這些研究結果,應更好地瞭解勞動者所具備的技能、管理以及知識資本投資這些對於企業創新和融入GVC所必備的因素之間的關係。

三、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制度對於保障勞動者權益以及按照GVC 模式使勞動力順利再分配十分重要

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和勞動力培訓、適當的社會保護機制等多舉措並行有助於提高勞動力與企業之間的匹配度,使勞動者在轉換職業和行業時(或在自主創業和為企業工作之間轉換時)更為順利。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支持勞動力培訓的政策非常重要。各國還需要更新各自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在工作轉換中勞動者的社會保障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為所有的勞動者都設立最低限度的就業保障。此外,勞動者和僱主議價能力的變化也能夠影響就業趨勢,因為議價能力直接決定生產的國際碎片化所帶來的利益能否分配到勞動者身上。

四、知識資本的創新對於增加就業非常重要

1. 通過加強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和拓寬政策對知識創造和擴散的支持來對知識資本進行投資

通過海外建廠和離岸外包,能夠大大刺激經濟體對知識資本的投資。為了更好地實現國際化帶來的這一益處,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色和發展戰略對知識進行投資。一方面,通過對產品市場進行改革使其有利於技術和信息的迅速擴散、加大力度激勵企業進行創新並使其生產適應國際市場等舉措,能夠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並消除企業之間自由分配勞動力和資本的障礙。另一方面,企業政策要拓寬對知識創造和擴散的支持。對於整體知識資本來說,這意味著要考慮哪些機制能夠在戰略信息不被洩露的情況下提高市場對無形資產的辨識力和評估力,以及設計什麼樣的稅收方式最適合於激勵投資。

2. 通過金融市場改革促進技術型創業

此外,金融市場改革也會促進新的技術型創業。政策制定者還可以關注如何使勞動力具備必要的技能,尤其是創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因為這兩種技能都能夠支持新技術的擴散和吸收,並幫助企業適應在國際生產鏈中所遇到的生產挑戰。當衡量是否要進一步放寬對貿易和投資的限制時,OECD國家應考慮到知識創造和吸收可能會帶來的益處。同樣,對創新的激勵和對知識的投資會讓企業更可能將其生產程序分解到不同的國家去完成。

五、小結

總之,全球化帶來的社會問題需要政策的配合干預來解決。例如,當討論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自由化時,OECD國家應該考慮知識創新和吸收所可能帶來的獲益,以及這些改革可能會造成的就業再分配的代價。如果不考慮產業政策、創新政策、勞動力政策、貿易政策以及技能政策所產生的不利溢出效應,就可能會導致政策措施部分地或完全地無效,削弱GVC的總體獲益,並使得這些獲益在社會各階層中的分配更不均。

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緊密關聯,且常常是相互強化的。OECD國家中的生產數字革新已經在進行中,並將在未來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數字革新將與正在進展中的國際化一起,對包括勞動力市場和技能在內的經濟和社會產生深刻影響。這些影響可能通過多種不同的渠道表現,其中包括知識創新和傳播、大數據和(跨國)數字貿易、服務和商品生產的一體化、數字或無形產品和資本取代實物產品等。這些變革都更迫切地需要有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來讓全球化惠及所有人群。

http://www.oecd-ilibrary.org/science-and-technology/investing-ininnovation-

and-skills_9e296b43-en

編譯:宋穎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