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沂蒙山區的大國粹!


瞬間的永恆 :煎餅可是沂蒙山區的大國粹,是沂蒙農村傳統家常主食,也是沂蒙人民智慧的結晶。

煎餅的製作工藝較複雜,它以麥子、高梁、玉米、穀子、地瓜等糧食為原料,經過淘洗、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糊狀物,群眾叫“煎餅糊子”。

烙煎餅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鐵製,圓形,有大、中、小三種,中號鏊子直徑65釐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熱,上面即可烙制煎餅。

糊子調好了便可在燒熱的鏊子上烙制煎餅了。用篪子烙出的煎餅叫“篪子煎餅”,稍厚,有篪子剮過的痕跡,吃起來筋道;用筢子烙出的叫“筢子煎餅”

俗話說:“待要解饞,大辣大咸。”

“煎餅卷雞蛋,吃得直出汗”

有口頭禪說:“煎餅卷豬肉,吃著沒有夠”

舊社會,農村女孩子到十二三歲,母親總要嚴教其學烙煎餅,並以烙不好煎餅找不到婆家相威脅。

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