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近農民工打工難?

天天找活幹

時代進步是停不下來的,每次社會轉型,總會有人掉隊。

現在不僅打工難,還趕上了返鄉潮。

城市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對低端產業的需求一定會降低,北京之前就是例子。

農民之所以能大量進城謀生,原因就在於城市在發展初期需要大量的人力來支援建設,農民是這一時期的基層勞動主力。但城市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當完善,接下來就是工廠外遷,基建減速等等。

而隨著我們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社會勞動的主力人口其實是在不斷減少,人工成本也在上漲,倒逼城市裡的產業升級,用機械化,智能化,等更加高效的生產力逐步取代逐漸衰退的低端人力成本,而不能轉型的企業,也只能向中小城市擴散,最終面臨淘汰。

所以接下來不僅打工難,還可能在北上廣這種大城市會經歷返鄉潮。

中小城市的收入水平實在有限,能吸納人口也是有限,或者說這本來就是就他們離去的地方。

只是我們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過於巨大,在改革開放和二元化以後,城市的發展吸收了大量的農村資本,發展速度遲滯,勞動力也是農村資本之一,所以,大量農村的凋敝也是我們相當關注的話題。

作為城市建設成員的他們在經歷過城市的繁榮之後,再讓他們回到農村,對比實在過於鮮明。城市的發展福利,城市優渥的教育,醫療等資源,他們顯然分享的有限。

進不去的繁榮城市和回不去的破敗凋敝的農村,也是9億多農民共同的尷尬,家裡能掙到錢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誰也不是自願的安貧,自願的生活在社會底層。

而且我很不喜歡農民工這個字眼,在中國的語境下,這個詞彙帶有深深的歧視與鄙夷,所以,我這段之前的文字還沒用到農民工這個詞,僅用農民這個作為職業稱呼,不做身份屬性。

但抱怨是沒用的,因為社會資源的愈加增幅,使我們每個人能接觸到的信息比以往有了巨大的提升,再加上互聯網,信息化,知識型社會的來臨,年青一代的社會勞動主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

現代社會中,80、90後年輕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普遍高於上一代的60、70後,年輕人接觸的社會範圍以及社交圈也不僅僅是居於一隅,這決定了他們擁有更加開闊的思維模式和眼界。

在60、70一代農民工逐漸走向職業暮年的時候,新一代的即使相對低文化的80、90後在此類崗位上也逐漸變得青黃不接。因為相比於以往髒亂差的工作環境,或者工廠內缺乏上升空間和上升通道的工作,已經不適應現代活躍的年輕人心理了。

學會計,做美容,做廚師,開網店,做直播,紋身師,做陶藝,做技師……,年輕人有了太多工作的選擇,即使農村年輕人向城市移動的過程中,年輕人的社會成長軌道已經和以前天差地別。

也就是說,沒有改變農村的實力,我們還有其他的方法融入城市。

看看現在農村,70後不去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根本沒想過種地,年輕人的選擇是社會的必然,畢竟,年輕人的物質、文化追求已經不再僅僅侷限於溫飽。

還有地區不夠發達,已經吸引不了更多的年輕人到此就業,這樣的用工荒也是必然,而年輕人再返鄉大部分也是再創業,尋找農村或者落後地區的效益點,不創業的也不是衝著種地或者老家的低端產業去的,而是擁有一定的高於地區平均水準生存技能後,衝著更高的工作崗位去的。

所以在現代社會,農民也需要重新學習自己的職業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能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大多數人從這一點上講,知識改變人生始終是沒錯的。

時代進步是停不下來的,每次社會轉型,不主動改變的人終會掉隊,我們不能改變社會,只能盡最大的努力來適應社會。


席越

最近農民工打工難的原因有幾點。

1.現在大多數廠況企業招工都限制年齡,一般要求16歲到40歲之間,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學歷)。

2.40歲到50歲的農民工因年齡和文化受限制,進廠的機會很小。只有找清潔工,洗碗工,保安,門衛,基建業等又髒又累的活。40歲到50歲的農民工上有老(父母),下有小(子女,孫兒,孫女),生活壓力大,每月拿著兩三千元的工資,除去兌回家和自己用的,幾乎沒有儲存了。如果為了討兒媳婦,還準備在農村修房,買車,兒子的彩禮,酒水,更是 ̄大難題,苦了一大半輩子心血不說,甚至還欠 ̄屁股外債(貸款)。

3.40歲到50歲的農民工回家種莊稼,如果遇到天干雨旱,收成不好,連維持生活都沒保障。所以在城市裡,不怕有髒有累的活,能掙到兩三千元每月都不錯,總比在農村務農活划算。現在年齡一年比一年大,超過50歲,再有勞動力量,連最髒最累的活都不好找(基建,清潔,保安,門衛,收廢品……等),以後怎麼辦呢?自己沒有儲存的錢,子女有自己的家庭和難處。

4.現在的基建業很多建築公司都不招人,原因房價高,賣不出去,導致空置房多,因此基建業達到飽和狀態,下崗工人越來越多,更不用說外來的農民工了。

5.現在的餐飲服務業也不景氣,原因受房地產的影響,各行各業的生意不好做,消費者少,相應的餐飲服務業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從而40歲到50歲的農民工在餐廳洗碗的工作都不好找,很多餐廳老闆都是自家人服務的,根本不請幫手。

6.40歲到50歲的農民工沒有買養老保險的,又是獨生子女戶家庭,加上城市裡面不好找事做,沒有儲存,回農村養老卻是存在很大難題。唉!低層的農民工沒有技術,沒有文化,沒有社保,沒有退休工資,上有老,下有小,面對高物價的生活,面對農村你來我往的情義重(送禮紅包),生活真難呀!


董永根

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我國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市和到沿海打工。


他們有的做建築工、清潔工、搬運工、保安、進廠工人、做生意(擺攤),還有收廢品拾拉垃圾等等,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身影,都有他們的付出。然而最近農民工都感覺打工不如前兩年好做了。

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逐一分析吧!

一、建築農民工。隨著地產業的不景氣,很多房子買不出去。城市裡建房相對少了很多,農民工的活路就少了,競爭就大,錢就不好掙了。而且很多小老闆都虧了錢,不再包工程改了行,所以建築農民工覺得難。

二、城市裡的保潔員保安員,他們大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不好找其它工作。現在失業人增多,競爭也大,這行業也難。特別家裡有特殊事耽擱或是回家過春節,回來晚了,工作就丟了。

三、進廠工人更覺得難。因為在現在國際經濟不景氣下,很多廠,訂單少,做幾個月閒幾個月,工人做工不正常。有些廠融資難,撐不住就倒閉,有些工人不得不轉廠或是回家。

四、做小生意的農民工也難。房租漲,攤位高,生活費用也高,生意又難做,所以生活壓力很大。

五、收廢品_、拾垃圾行業,也養活了很多農民。但現在各種廢品都掉價,很多人不得不改行,即使不改行,也不好掙錢。

總的來說,在國際國內經濟不好下,農民工整體上都感覺難。


手機用戶真話裡說

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普通的家庭,這裡可以稱呼他為大個子,個子比較高,16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賺錢,現在馬上40歲了,這幾年一直從事在工地綁鋼筋的工作,他的兩個孩子也都長大了,一個在上大專汽修專業,一個在上初中學習不錯。

每次回家的時間他都想給孩子多說幾句話,問問現在學習的情況,由於沒有文化,脾氣比較差,每次聊天都是不歡而散,在一次的交談中,大兒子心疼自己的爸爸,走到跟前給大個子說:“爸爸,為什麼你一直在工地上幹活,那麼累,掙錢也不多,你為什麼不幹點其他的,就只會綁鋼筋嗎?”這句話大個子聽後像是深深烙在了自己的心上,是啊,就不能幹點其他的嗎,久久不說話,最後說了一句:‘不是不想,爸爸沒有上過學,沒有文化,學其他的來不及了也學不會,你現在要努力上學,長大了不能像我一樣”

上面是大兒子懂事之後給大個子的一次對話。

小兒子現在是上初中一年級,稍微懂事但還是比較頑皮,學習成績經常是年級前幾名,所以大個子也比較喜歡小兒子,但是一次的對話讓大個子哭笑不得,有一天晚上一塊看電視聊天,不知道怎麼大個子問小兒子一句話,小兒子回答到:“爸爸,沒文化,真可怕”,這句話讓大個子哭笑不得。

上面是一個小兒子給大個子的對話。

聽過這個故事之後,現在感覺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第一工作越來越難幹,第二現在工資越來越難要,為什麼是這樣的情況的,現在國家發展很快,各種的經濟建設和經濟基礎,但是現在農民工的素質和文化都沒有相應的提高,俗話說現在已經趕不上時代了。

最近一個電視劇《春天裡》,一個現代農民工工地上的人和事,主要就是體現了新時代下農民工該怎麼生存和學習生存的現實寫照。

現在農民工掙錢難主要原因還是缺少學習和知識儲備,新時代下農民工想發展也必須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


花生田間講堂

為什麼最近農民工打工難?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導致了許多產業的不景氣,或者不像前幾年那麼景氣,最明顯的就是房地產行業和汙染環境的製造業,以及相關的建築業、裝修裝飾業、建材行業還有餐飲業,等等,在這些領域,對農民工的需求數量有明顯的減少。40歲到50歲的農民工也只有找清潔工,餐館之內的,但是現在招工少了。


1.人口和環境等因素的制約,限制了某些低端產業的發展

比如說低端製造業、小餐飲、小商店、批發市場等低端服務業的發展,這些低端產業,招聘的往往都是農民工。

2.很多企業用機器代替人工,用互聯網代替人工,導致對體力勞動者的需求變少了。

3.企業用人成本顯著上升,導致企業不能多招人。

儘管企業即使效益有所好轉,考慮到用人成本上升,企業也儘量少用人了,更不會用文化層次相比而言不是太高的農民工。企業招工都限制年齡,一般要求16歲到40歲之間,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學歷)。

4.外加現在的農村也有不少機會,如果可以留在家鄉就業,不用背井離鄉,孩子不用留守,哪怕工資每月稍微少個一千來塊,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5.國家將嚴厲處罰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尤其是將建築企業納入全國徵信名單。

一旦出現工資拖欠行為,將予以嚴重處罰,並納入企業失信名單。所以說現在建築行業及相關的領域招農民工少了。


職場謀略

打工其實不難,只是正時工難,臨時工不難。臨時工大把的,一個月就可結工資,所謂的臨時工待遇不是那麼好了。由臨時工老闆(包工頭)隨時可以進廠,臨時工好像無爹的孩子,哪裡需要哪裡去?哪個廠趕貨才要臨時工,一但不忙就把你趕了。當然了,你出了這個廠可以向中介或派遣公司要工資。要過工資你還可以隨意進別的廠,有很多廠名有許多每小時多少錢。你可以任選一個。關於臨時工是沒有加班費的,臨時工老闆(包工頭),不得好處他就不開公司了。臨時工老闆(包工頭)請了許多為他招工的,一個招工的招了一個臨時工,招工人從你工作一小時內掙5角錢,也就是說你幹10個小時一天,他一天掙你5元錢。當然了一個招工的招的越多掙的越多,招100人,他或她一天能掙500元。臨時工老闆承包很多廠,主要掙你的加班費,他每個小時定死了多少錢,每天干十多個小時沒有不算加班,節假日也不算加班。一個月無假休息。正時工有假休。你和正時工拿一樣的錢,你沒假休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臨時工老班(包工頭老闆)每個承包的廠裡按排一個臨時工的主管,可以向他借錢用,從工資上扣除。這臨時工主管是管是管臨時工的,臨時工和臨時工主管的工資由臨時工老闆付。中介或派遣公司。


袁保新

【要點:農民工所謂的打工難主要是體現在農民工老齡化、工資不能按時足額髮放、無法享受足夠的社會保障等方面。】

農民工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頗為關注的話題,政府重視,民眾關心。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大農民工群體依舊面臨著一些困境,值得整個社會反思。

全國農民工老齡化現象明顯!50歲以上人員突破5000萬。

據筆者瞭解,在今年的4月末,國家統計局發佈《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反映了我國農民工群體所發生的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農民工老齡化的狀況!

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農民工仍以青壯年為主,但所佔比重繼續下降,農民工平均年齡不斷提高。2016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9歲,比上年提高0.4歲。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19.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這也就意味著,2016年,全國50歲以上的高齡農民工人數已經突破5000萬,這個規模龐大的群體面臨養老問題應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新一代農民工融不進城市,回不去鄉村!

近年來,新生代農民工開始越來越多的湧入城市,他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像父輩那樣有過務農經歷,一年也難得回一趟農村,他們也渴望城市生活,願意留在城市的願望比老一代強,願意留在城市的願望比老一代強,對未來充滿信心。一項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顯示,新生代的農民工裡只有1%的人願意回農村務農,遠遠低於他們的父輩願意回鄉務農4 .3%的比例。

但是目前他們又難以融入城市生活,顯得與大城市格格不入。這就造成了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回不去,城市難以融入的一個尷尬境遇,這讓很多新生代農民工產生了身份認同危機。

此外,老生常談的欠薪問題和沒有做過的社會保障問題目前依舊存在,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農民工群體多一些關注,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因為他們是一個家庭的支柱!社會應該是這個支柱的後盾。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2.28


糧油市場報

不感覺很難,我48了還在打工呢,浙江寧波這邊到處都是招工的,我們公司沒有特殊技能就只能做普工,3000左右8小時,加班的話16塊錢一小時,有技術的5000以上,車間主任6000--8000,經理都是10000以上,技術性的經理都是15--20萬年薪,所有人員都有五險。

下圖是主管級別以上的宿舍


用戶6103679113

為什麼最近農民工打工難?這個數據暫時還無從得知,我講兩個身邊的例子吧,也可以說是一個例子。是跟一個朋友閒聊引發的感想。

朋友的小姨,40多歲前幾年來北京打工,因為自己以前在小縣城裡開過小飯店,不是那種專業的川菜或者麵食什麼的,就是一家能讓人填飽肚子而並非去享受的飯店,不景氣,就來北京打工,基於這個基礎,就想著再飯店找工作,後來就找到一家餃子館,剛去是擀皮兒,後來開始包,一直很認真的學,工作到至今也有好幾年了,聽說每個月工資會在原來的基礎上上漲15元還是25元來著,不太記得了。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也就是三千多吧,現在算算應該有四千多了。

後來,小姨的老公也來了,先是在她所在發餃子館當保安,的確很辛苦,因為下班就凌晨兩點了,第二天早上接著上班,後來因為給別人指揮停車,導致別人蹭車了,賠了一千塊錢,加上經理認為他吊兒郎當的,就不讓他幹了,被離職後住在酒店裡,沒有收入,還得靠著老婆給錢花,後來輾轉了許久,又找到一家做保安,而他,動不動還跟客人吵架,本來好好的只用上白天的班,後來給他調到晚上去了。

算起來他們兩口子都屬於農民工來打工,那為什麼相對的,一個很順利,一個就很艱難呢?除了心態,其實也就是手藝、技術,包餃子,尤其在飯店包餃子,也挺難,速度要快,還要保證好看,大小一致,說難聽點,再不濟,這家餃子館不行了,還能去另一家,而且還是專業的。而做一名保安,需要跟客人打交道,要腦袋靈光,要客客氣氣的。假設他不是做保安,而是廚師,只要菜做的好,還會擔心找不到活嗎?人總要吃飯的吧!

其實說這些,也是提醒我們自己能提高自己的價值,尤其近年來人工智能的興起,好多人,也包括我們自己,也在擔心某一天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也在深深的焦慮中。


農機通

人在北京,就北京的情況,說幾點感受,僅供大家參考:

一是因為宏觀經濟上,由於近年來國家發展方式的轉變,或者國家政策的調整,導致某些產業的不景氣,或者不像前幾年那麼畸形景氣,最明顯的就是房地產行業,有些製造業(包括汙染環境的製造業),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建築業、裝修裝飾業、建材行業還有餐飲業,等等,在這些領域,對農民工的需求數量有明顯的減少。


二是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由於人口和資源環境的硬約束,為了城市的長遠發展,推出的疏散外來人口政策,限制這些大都市內某些低端產業的發展,包括低端製造業、小餐飲、小商店、批發市場等低端服務業的發展,導致這些產業紛紛遷離或者壓縮,這些低端產業,招聘的往往都是農民工。產業壓縮了者少了,自然招收的農民工就少了。

三是中國產業的升級,現在不少產業,正在從以往的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升級轉化,用機器代替人工,用互聯網代替人工,導致對體力勞動者的需求變少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隨著前幾年工資和福利水平的上漲,企業用人成本顯著上升,導致企業自然不願多招人。但是工資水平和福利水平一旦上來,要降下來就不大可能了,這叫工資和福利剛性,是經濟學上發現的一種規律。所以儘管企業即使效益有所好轉,考慮到用人成本上升,企業也儘量少用人了。

不過要說的是,國家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返鄉發展。現在的農村其實也有不少機會,如果能夠實現留在家鄉就業,不用背井離鄉,讓3、5歲的孩子變成留守兒童,成天在家翹首以盼,自己也備受相思之苦,哪怕工資每月稍微少個一千來塊,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