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降為16%,電纜價格該不該降1%?必看!

從5月1日起,製造業增值稅稅率17%調整為16%

很多客戶已開始發函要求降價1%,

而電纜廠呢,則認為降價要求不合理!

增值稅降為16%,電纜價格該不該降1%?必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那麼到底降價1%是否公平?

電纜網為大家做了個通俗易通的分析,

是否應該降價,大家看著辦。

增值稅降為16%,電纜價格該不該降1%?必看!

何為增值稅?

增值稅徵收是針對商品增值部分徵收的稅率即“毛利”,同樣的減稅1%也只適用於毛利部分,而客戶可能誤認為是對商品總價降價。雙方認為的降價主體的不同,所以導致歧義產生。

舉例說明

紡織廠A銷售了100萬元布料給服裝廠B,服裝廠B把這批布料加工成服裝,200萬元賣給了大商場C,大商場C把這批服裝300萬元賣給了某大企業D。

下面稅款計算環節。為了計算方便,不計算紡織廠A的進項。

紡織廠A繳納增值稅銷項稅金為100*17%=17萬。開具專用發票,銷項稅金17萬元。

服裝廠B銷項稅金為200*17%=34萬,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銷項稅金34萬元。

紡織廠A開給服裝廠B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金17萬,服裝廠B抵扣17萬,服裝廠B實際繳納增值稅17萬。

大商場C銷項稅金為300*17%=51萬,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銷項稅金51萬元。抵扣服裝廠B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金34萬,大商場C實際繳納增值稅17萬元。

簡單說,增值稅是流通環節中每一個企業對本環節增值的部分繳納增值稅~ 可以說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設計是非常嚴密的,非常優美的。因為下游抵扣進項稅的需求,會倒逼行業上游開票繳稅。

回到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調整的話題

假設一電纜廠

增值稅降為16%,電纜價格該不該降1%?必看!

當增值稅稅率17%,稅額佔該廠家電纜總價的1.7%,減稅至16%後,稅額佔商品總價的1.6%,總體僅降成本佔電纜總價1.7%-1.6%=0.1%。

如果廠家按客戶要求對電纜總價降價1%,則廠家將虧損 1%-0.1%=0.9%。

可見,要求廠家對商品總價降價1%確實是不合理的!

當然也存在合理的情況,就是整體供應鏈都降價1%!

假設A=原成本,B=原利潤

在增值稅降為16%,成本降低1%(即供應商也降低1%),銷售價降低1%的情況下:

現含稅價 = (A+B)*1.17*0.99

現進項稅=A*0.99*0.16

現銷項稅=(A+B)*1.17*0.99*0.16

現利潤=現含稅價+現進項稅 –成本-現銷項稅

=(A+B)*1.17*0.99+A*0.99*0.16-A*0.99-(A+B)*1.17*0.99*0.16 =0.14A +0.97B

現利潤與原利潤相等!

雖然整體供應鏈都降價1%,利潤不變,可是每家公司對應多家供應商,保證所有供應商都降價1%,幾乎不可能,而若只對客戶單方面降價,則企業利潤降得太多,公司自然不能承受也不願意承受,所以大家還是保持價格不變吧,一是沒有節外生枝,再則每家公司都能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