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關公不找到他大哥,跟著曹操,關公能善終嗎?

續寫吾言今生

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要劉備活著,關羽肯定是可以找到的,而找不到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劉備在亂軍之中或者在袁紹那兒被弄死了。



既然劉備不在了。那麼接下來的關於劉備事兒也就沒有了。

關羽在屯土山謝約定後,跟著曹操,曹操待他奉如上賓,與其他的武將待遇明顯不同。因為他見過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本事。


以曹操求賢若渴的態度。會採取各種方法來籠絡他,留住他。關羽找不到劉備。只能在曹操這裡。不斷的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斬顏良,誅文丑,自不必說,常規操作。

曹操身邊猛將如雲,劉備沒有了,那麼南方的領土必然會去爭奪,比如漢中張魯,荊州劉表。東吳孫權,坦白講,在曹操這裡,關羽善終的可能性大於在蜀漢。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當時的情況下,是曹操的勢力最大。想要攻取南方,一統天下。必然要去征戰。

作為進攻的一方,關羽失敗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畢竟曹操也有很多謀士。會在一方提點幫助。即使進攻受挫,也可以退回中原大地。

曹操勢力大,關羽跟隨他南征北戰,丟掉性命的可能性確實小。所以有極大的可能會善終。

但歷史不容許假設。只要劉皇叔在一天,哪怕他在黑龍江漠河,關羽也會滑著冰去尋找他的大哥。因為關羽素來重情重義,義薄雲天。所以曹操沒有擁有這一員虎將來為他打天下,實在非常遺憾的事情。




小王看三國

回答問題前先送上一副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馬,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刀,隱微處不愧青天。”千年之下讀罷仍覺一股英雄氣迎面撲來,令人熱血澎湃,不能自已。


轉入正題。假如關公徹底投降曹操能得善終嗎?不能,絕對的不能。為什麼呢?因為

首先,別看關羽在許都期間曹操待之甚厚,可那都是曹操為了收買天下人心,你們看我曹操是多麼禮賢下士,我才是天下英主。曹操對關羽是虛之以高位(漢壽亭侯),旁落其實權(偏將軍)。說白了就是當個牌位給供起來。

其次,以奸雄“寧可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胸襟和氣度,曹操絕對不放心讓關羽執掌兵權或者做一方諸侯。這是曹操陰險狡詐性格使然,關羽絕對進不了決策圈,只能在排擠和猜忌中碌碌無為,直到終老。

最後,曹操的老班底青州兵團人才濟濟。本家弟兄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外姓鐵桿有李典,樂進,徐晃,許褚。而且真實實力不次於關羽,何必冒險去重用一個外人呢?

所以,如果關羽真正投靠了曹操,就沒有了後面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戰長沙。就沒有了刮骨療毒,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他會身居虛位,碌碌終生。可能史書就沒有了他的記載,世上沒有了忠義千秋的關聖帝君。就像柳宗元筆下的仲永般“泯然眾人矣”。



有朋友問如果等到曹操翹辮子了曹丕當家的時候關羽的處境會有所改善嗎?不會,相反會更糟。因為曹丕的性格比他老子還要猜忌,陰毒。我相信等他掌權不久關羽要不會在排擠打壓中鬱鬱而終,要不就會被他隨便找個藉口咔嚓了!因為曹丕特別反感變節之人。至於為什麼,來看看于禁的悲慘下場就知道了。

題外說一句,如果關羽真降了,在曹操死後他主動殉葬的話,陳壽就會在他的(三國志)中順帶記一筆:“武帝崩,蜀漢降將關羽從之”。至於是非功過,只能留待後人評說了!

謝謝,一家之言,請多指教!


煙雨江南1573

對於關羽這位武聖人來說,很明瞭的說明了他是一位戰將,同時又因為非常有當時的道德忠義而被後人傳贊,關羽的傳奇就在於,不戰則已,一戰必是一個奇蹟,這也正是這位武聖所以這麼傳奇的原因。

關羽有時也是很冷靜的,有謀,比如他降曹,就是一種很識世務的一種作法,亂世求生存就好。同時又知恩報曹,一戰就把袁軍先鋒砍殺,忠義表現的千里走單騎。但是反過來要知道,他是一個戰將,曹操手下有非常多的名將,這也是曹操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比關羽厲害的大將多了去了,並且戰死的相當多,比如最厲害的韋典,如果關羽一直跟著曹操,以關羽的好戰性格,一定會去前鋒對殺的,而關羽所以被殺原因也正在於此,驕傲並且喜歡冒險,這是大將畢命的根本。只是說,如果一直留在曹方,關羽可能成為一統三國的功臣之一。



榮話

關羽值得稱道的就是投降(記住,是被曹軍擊破下坯城防禦,被俘。而非主動放下武器也沒有什麼約三事降漢)後再放棄曹操的優厚待遇去找劉備。這是難得的忠誠。

其實,關羽最耀眼的戰績也就是鎮守荊州,距離同時期的張遼差距甚遠。誠然,這與劉備集團實力太差有關。對此,宋代之前的歷代政權都認識得很到位,關羽只是與張遼同列古今64將的一般將軍。

實際上,關羽如果在徐州被俘之後繼續跟隨曹操,當然能夠在官渡大戰及後續平定北方的戰役中獲得不少功勞,但赤壁大戰時估計會被派遣到合肥方向對陣江東,肯定會給孫權更多的壓力,要知道關羽在荊州學水軍戰術很快。可劉備方面就要缺少一位方面軍統帥,那麼結果就很難預測下去。顯然,關羽此後的軍事歷程會比在劉備方面更出色些。不過也就再也成不了武聖,更不會成為關帝聖君。


張勇達州

我認為善終是必然的。終曹操一生,足可見其對人才的重視。曹操任人,重其才而輕其德。關公忠勇,舉世無雙,是為大德大才,曹公必然重用,也符合關公降曹後的事蹟。

重用到什麼程度呢?比曹氏夏侯氏是不可能的,縱觀曹氏數代經營,其核心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室力量,如果宗室衰微,曹氏君主也就失去了控制權。且曹操時代,宗室曹仁夏侯惇等皆一等帥才,關公是不可能越過這個核心圈子的。可以參照的是五子良將之一前將軍張遼,也是半路投誠曹氏的。關公若誠心歸附,地位應該跟張遼相當,可能就是劉備曾領的,左將軍或者右、後等。權限也能統領一方,防備一地。

接下來分析善終的問題,歷史上關公北伐曹氏時為東吳小人偷襲所害。而大多數歷史評論認為關公是敗給了一個驕字!當然歷史已經無法改變,只是做個假設了。若關公降曹,曹劉孫仍舊分立的情況存在。第一,以關公之義關公,不可能代曹徵劉,只能是征伐孫吳,而劉備定然也不會偷襲關公。第二,也是重要的一點。曹操用將,必然會安排副貳。比如荊州時期于禁副曹仁,合肥之李典副張遼。身為外姓,獨斷專權,總領一州的客觀條件在曹魏前期是不存在的。而且在人才濟濟的曹氏集團,關公可能沒有那麼多的驕傲!


天睿_國際

問題意義不大。關羽敗走麥城,原因眾多,除自身輕敵冒進 以外劉封等見死不救也是一個。關羽鎮守荊州是因為劉備當時無人可用。而荊襄對劉備來說太過重要,必須派一信得過且有勇有謀之人駐守,當時也就有關羽合適。個人認為,從戰績上看關二哥是一個善攻將軍。因之在攻下漢中之後未及時調防也是一個原因,而且是根本原因,可見劉備多疑且不信任其他人,這種盲目的相信也會導致孔明等人無法進言,馭人之術與曹操有差距的。此外劉備攻下西川后變得驕狂不可一世,聽不得他人建議 (孔明曾權其整軍,就是怕關羽類似的事情發生)。總結一下關羽失敗的原因1、劉備馭人失敗,多疑、自大。2、關羽輕敵冒進。3、劉封等人的見死不救。順序分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反觀曹操,手下大多是降將,而幾乎都能人盡其用,物盡其才。魏國人才濟濟,不大會出現只有某個人行的情況。而且曹操用兵大多後援充足,綜上所述關羽在曹操手下悲劇的幾率會大大降低。我個人認為頂多是夏侯淵般悲壯的死,不會出現敗走麥城的情況。以上純屬個人無稽之談,說的不對請大家指正。


閆旭36988083

除非幹掉曹操否則就不能。

關羽的忠義屬於哪種極致的保漢派的思想,到死都為那漢壽亭侯而自喜,而關羽也早看清了曹操的面目。

而曹操也不會容忍任何人阻礙自己的大業,被曹操稱為吾之張良的荀彧就是最好的例子,為掃清道路所殺之人又何止數萬,保漢派沒誰不殺的。

所以兩人的反目只不過是遲早的事,關羽也就註定著會與漢的結束而結束,這也是肯定的。


朔風長歌

善終估計有可能,但是不大,以關羽的性格啊,不會和同仁關係很好,不排除被陰死的可能,而且特別自負,估計時間長了,曹操也受不了,畢竟做為一個老大要平衡手下,不可能像劉備那麼寵著,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能夠和關羽不相上下也不少,不像劉備沒有多少可用的人。


手機用戶天干圭木

“不找”和“不找到”是兩個概念。前者不可能,關公一貫反感曹操,加上他自大,自私的性格,對其它任何人都容不下,所以他不會跟曹操。後者,在找不到的情況下他也不會回頭,如前所述。最後,拋開這一切不談,即使關公跟了曹操,也不會善終,曹操爭取關公並非欣嘗他的什麼才能,只不過想瓦解劉備的勢力,二來也是故作姿態給自已的部下看,“你們看,我對忠誠的人是多麼愛載”?等到大局巳定,就會將他涼起來,任何不可一世的人曹操怎會容忍?


晨鐘悠揚2

什麼叫善終?

如果以自然死亡為善終,那麼關羽跟著劉備沒能善終。

如果以流芳百世為善終,那麼關羽跟著劉備就已經善終。

關羽跟著曹操或許能夠自然死亡,但會被人稱為反面教材就像秦檜一樣,百世存名!

我個人認為,關羽跟著劉備就是最好的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