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已經當了總統,他為什麼又想著當皇帝呢?

手機用戶63178410809

袁世凱可以說是近代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推翻滿清,可以說袁世凱居功至偉。

袁世凱在推翻滿清後,和南方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黨人談判,最終確定了袁世凱成為了民國總統,但是不久後袁世凱冒著天下大不韙要稱帝。最終落得憂憤成疾而去世。那麼已經成為了總統為什麼要稱帝呢?



南方革命黨人的權力爭鬥

孫中山任總統時,實行的與美國相似的總統制,權力相當的大。然而在將總統讓給袁世凱時,經過了多次的政體改革,最終將總統制改成了內閣制,又頒佈了《臨時約法》,

這一做法直接將袁世凱的到的總統寶座權力架空。實權掌握在了內閣總理的手中。內閣總理又國會選舉產生,國會的實際控制者是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

這一做法極大的引起了袁世凱的不滿。



袁世凱民主共和不適合中國,主張君主立憲制

很多人認為袁世凱稱帝就是想著做封建帝王,其實這一點是錯的,袁世凱稱帝是想著成立類似於英國和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政體。

當時袁世凱根本不清楚什麼是民主共和,而大多數南方革命黨人對於民主共和的瞭解也不是很透徹,所以有了以上的爭權奪利。

袁世凱自庚子國難之後,多次聽聞日本依靠著明治維新走向了富強。所以自身也希望中國能夠走上類似的道路。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政令不通

袁世凱雖然是當時民國最大的實權人物,但是由於民國內部派系紛繁複雜,許多派系陽奉陰違,南方革命黨人基本上都不聽從中央政令,所以袁世凱急切的想要收回這些權力。

這時候袁世凱想著通過稱帝,完成君主立憲制,最終把中華民國打造成一個類似日本的君主制強權國家。



錯誤估計了民意和袁克定的欺騙

有了以上種種原因,袁世凱想著成立君主立憲制的整體。袁世凱認為老百姓只是想著推翻滿清皇帝,如果漢人做皇帝老百姓是沒有意見的。

後來更有其子袁克定為了自己的利益,偽造偽造《順天時報》,謊稱日本人支持袁世凱稱帝。



最後事實證明,接觸了新學的讀書人、南方革命黨人、有北洋政府內表面服從的人極力的推翻了袁世凱的統治。而且袁世凱事後痛罵袁克定“欺父誤國”。

更是在臨死時指定了大總統人選為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者選其一。根本不給其兒子一點機會。


越關換視界

一、個人心態

袁世凱生活在清朝,從小深厚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對於皇帝有著特殊的心態。當然,這肯定不是個例。在清朝剛剛被推翻的時代,皇帝思維是深深處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的。而袁世凱,雖然作為大總統,但是皇權對於其來說,才是真正的誘惑,再加上,身邊人的支持和慫恿,則更加激發了他對帝位的渴望。並且,其低估了國內對於復辟的反對力量。

二、實力

一切的想法,尤其是想實現政治上的追求。權利才是一切行動的開路先鋒。而在袁世凱當大總統時期,整個中華大地沒有誰有能力單獨直面袁世凱。從個人實力,以及國外帝國主義的支持,使其敢於做出復辟的事情。

袁世凱復闢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發生,結束於1916年2月25日。也是這場復辟的鬧劇,使其開了歷史的倒車,終被歷史拋棄。

但是換位思考你,若是您當時處在袁世凱的位置呢,您會不會也想做皇帝呢?


古今往事淺談

封建帝制思想殘留和瘸腿兒子的慫恿,使得袁世凱走向復辟。

袁世凱身為一個從封建時代過渡過來的人,一輩子活在皇帝手下,做皇帝的奴隸。突然一下子成為掌握了國家至高無上權利的人,他當然想把這權利永遠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他深知只要自己成為了皇帝,他整個家族都可以世代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內心中的皇帝夢總是蠢蠢欲動。


在內心的作祟下,加上各方的慫恿,袁世凱終於開始了他的皇帝夢。

袁世凱深知君主專制的制度在中國行不通,所以學習西方採用了君主立憲制。這樣雖然會極大了限制了自己權利,但是卻是他認為最符合國情的方法了,既能保持民主,還能圓了自己的夢。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年號“洪憲”。1916年3月23日,袁世凱退位,同年6月病死。

一代梟雄就這麼遺憾落幕,本可名留千史,卻留下千古罵名!


書染筆墨

1、當總統跟當皇帝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哪怕當君主立憲的皇帝也是至高無上的,當時中國處於社會轉型期,對於中國政治制度選擇的是責任內閣制下的總統制,這樣的話實際上權力擁有者是內閣而非總統,總統成了橡皮章,這樣的總統和袁世凱所看到的大清的皇帝甚至說日本的皇帝都不同。

2、袁世凱是有野心的,“中原鹿正肥。”小時候就寫出這樣的詩,就想逐鹿中原,可見袁世凱野心還是不小的,在宦海沉浮這麼多年,天天跪著袁世凱就沒想站起來過?

3、身邊人的“慫恿”,袁世凱臨終說“他害了我。”是誰害了他,楊度?還是他大兒子?楊度攛掇袁世凱登基想施展自己君主立憲的抱負,而他兒子也想當皇帝,再加上一幫圍著的馬屁精。個人意見,歡迎大家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當時廣大的農村並不知道什麼叫總統,也不瞭解民主到底是怎樣的,掌握各地實權的是清朝舊官僚、軍閥,也認同民主共和新思想,並不真正聽袁世凱的指揮,除了近處的少數直接控制的省份,其他省份都不向他交稅,包括孫中山領導的南方“革命黨”,孫中山雖然按承諾把總統讓給了袁世凱,但將孫中山他自己做“臨時大總統”時執意堅持的總統制硬改成了"內閣制”,使總統職權又受到很大制約。宋教仁離奇被刺,內閣制又胎死腹中,剛剛搭建起的民主共和政體陷於停頓,新生的國家機器停擺。沒有稅款,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而擺脫此困境的只有中國“皇帝”。因此,袁世凱是被迫選擇為實現“君主立憲”立國、自立皇帝的路線。但是,他這一做法絕無是復辟帝制,是袁世凱特殊歷史時期、特殊政治環境下為救國圖存的正確選擇,他所選擇的君主也不同於日本天皇世襲,據此,完全可以以此認定為袁世凱“帝制”又不同於現成的君主立憲體制,作為一個成功的改革家丶實幹家,袁世凱有能力、有智慧不走尋常路,他這樣做完全可以認為是為安撫民心和順應民心的權宜之計,做中國的華盛頓才是袁世凱的矢志不渝的初心,其最在民主共和和君主立憲兩條道路抉擇中,他寧選擇後者而未以讓位方式選擇前者,一定是袁世凱已經看準;當時只有袁世凱自己才能救中國,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他絕不會將"總統”位讓給只會演講而一事無成、一事也不會成、不該成事的孫大炮!歷史終將還世人以公道:袁世凱是對的!


手機用戶50832267364

他是活在帝制時代的人,腦袋裡固有的思想。怎麼可能會如去過西方的革命黨一樣的共和和民主呢?怎麼可能會如我們現代人看待過去有一種那都不是個事的覺醒?袁世凱是一個善於經營的人精,他的士兵的軍餉都是他一個人親自發的,收買人心如此用心,可謂鑽營之深,怎麼可能擁抱共和?那些認為他好的人,都是自以為是的!


zxy0161128

關鍵在於當總統說話沒有人聽,人們腦袋裡只有皇帝才是操生殺大權的主。不要說民眾愚昧,就是象袁世凱對共和體制裡怎麼治理還是一知半解。從慈禧開始,中國就是強人政治。因為皇權沒有妥協這個詞,要麼打敗對手,要麼被對手幹掉。一國不容二主。明末崇禎帝被李自成幹掉,李被多爾袞幹掉,這就是帝制殘酷的本質。自從咸豐死掉,那拉氏上臺,現實主義大行其道,不再象崇禎那麼迂腐。先與英法媾和,對內扼殺長毛。再進行洋務運動。袁世凱想學老太后那樣說一不二,獨掌乾綱五十年。又找不到統治新的形式,其實獨裁者(什麼元首,首腦都是西方舶來品),與總統這個詞一樣,不能被民眾理解。人們腦袋裡只有皇帝才能讓他們馴服。現代政黨治理形式對於國人來說還是陌生的。袁世凱出發點應該是好的,採用的方式,是時代的侷限,實際上他的死是中國的悲劇,軍閥混戰。他預料到這個結果,因為孫文這麼些在野勢力總是在折騰。說袁世凱稱帝為了私心是言重了,哪有皇帝選擇繼承人金匱石屋寫黎、馮、段的?總之,哪個時候袁世凱認為只有皇帝稱號能克服國內一盤散沙,他並不知道從皇帝政治到強人政治,再到政黨政治要上百年過渡,需要付出沉重的歷史代價。

袁世凱被人們認為是梟雄,說他是曹操式人物,這是對他汙名化。他審時度勢,把辛亥革命的暴力性降低,和平演進過渡到民國,保證版圖完整,五族共和,避免殺戮。袁大頭如果學曾剃頭,孫文會不會變成洪秀全第二?或者孫文到黑龍會避難?


軍需總監

我下面說的這些並不是翻案或者洗白之類的,只是個人覺得是一種可能性。

從他當總統到稱帝差不多是三年左右,這三年時間中所謂的民 主、選舉這些東西其實並沒有讓他看到國家復興的希望,眼前的一切只能用混亂來形容。大清在的時候好歹還有規則,不管怎麼樣大家在規則內處理問題,而大清沒有之後原本的規則也沒了,而新的規則沒有形成,或者說大家都沒有形成共識什麼是新的規則,這時候的民國怎一個亂字了得(事實上民國到最後也沒有形成一套大家都認可的規則)。這種情況下,一個在皇權下成長起來的人會不會覺得還是有個皇帝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