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113.58億元控股曲江文投計劃終止

5月30日晚間,曲江文旅宣佈,公司收到大股東曲江文投與曲江新區管委會、華僑城集團、華僑城西部投資、曲江文化控股簽訂的終止協議。根據協議,華僑城將終止113.58億元參與曲江文投的增資擴股。

兜兜轉轉,華僑城依舊沒有拿下曲江文投,但此次增資只是段先念文旅佈局的冰山一角,以“文化+旅遊+城鎮化”為定位,華僑城手上不乏文旅大盤。

回顧華僑城近年來的投資動作,包括成都、雲南、京津冀等區域在內,其在全國範圍內擬投的文旅項目總資產已接近萬億元。

“增資擴股”休止符

早在去年9月28日,華僑城西部投資宣佈,擬向曲江文投增資對價為人民幣113.58億元,其中86.39億元為新增曲江文投注冊資本,剩餘27.19億元計入曲江文投資本公積。

增資擴股完成後,曲江文化控股對曲江文投的出資額為83億元,持股比例為49%;華僑城西部投資對曲江文投的出資額為86.39億元,持股比例為51%,從而間接控制A股平臺曲江文旅已發行股份的51.66%。

增資完成後,華僑城通過曲江文投、曲江旅遊集團(即曲江文旅的控股股東)間接擁有曲江文旅的權益將超過30%,從而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

據此,華僑城應當向曲江文旅除曲江旅遊集團之外的其他股東發出全面要約,要約價格為19.85元/股。但華僑城稱,要約收購不以終止曲江文旅上市地位為目的。

不過,從增資擴股協議公佈至今,已歷時八月,期間相關進展雖時有迴響,但增資事項一直懸而未決;如今一紙公告,該協議戛然而止。

公告披露,協議各方於今年的3月26日簽訂了增資擴股協議的補充協議,約定將原協議中“超過六個月仍未生效的,則自動終止”,修改為“超過十二個月仍未生效的,則自動終止”;但目前增資擴股事項尚在上報相關政府部門審批階段。

鑑於此,協議各方均考慮到若要繼續審批,需要重新對曲江文投進行審計評估,並按原程序上報,是否能在原協議及補充協議的有效期內完成審批具有重大不確定性。為了不影響協議各方的正常業務,各方一致同意,華僑城西部投資對曲江文投不再進行增資擴股。

曲江文旅與華僑城佈局

作為原曲江管委會的當家人、現華僑城的掌舵者,段先念對曲江乃至整個西安的佈局心思,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2017年6月19日,華僑城就與西安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華僑城將於5年內,在西安投資2380億元,項目覆蓋西鹹新區、未央區、碑林區、蓮湖區以及曲江新區等多個區域。

其中,在西鹹新區,華僑城擬建設佔地16.25平方公里的灃東華僑城大型文旅綜合項目,預計總投資額達670億元。

此後不久,華僑城就宣佈對曲江文投進行增資,但增資事項似乎從一開始就預示著“曲折”。曲江文旅曾於公告中表示,華僑城這113.58億元將全部以現金方式出資,不過由於華僑城及曲江文投分別的國資背景,此番交易尚有多道門檻需要跨過。

曾有市場人士分析,增資收購之後,華僑城或會主導將多個文旅項目裝進曲江文旅的盤子裡。但很多人似乎並不看好曲江文旅。

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曲江文旅資產包括大雁塔景區公司、大明宮管理公司、城牆公司、唐藝坊公司、酒店管理公司、曲江旅行社和百仕通旅行社100%股權。目前,曲江文旅的總市值為24.92億元。

而年報顯示,自從2012年通過ST長信借殼上市後,曲江文旅2013至2015年的業績都有不同程度下滑,2017年其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242.92萬元,同比增長16.91%,但相比於上市前1億元的淨利潤仍有差距。

事實上,增資曲江文投只是段先念文旅佈局的冰山一角,以“文化+旅遊+城鎮化”為定位,華僑城手上不乏文旅大盤。回顧華僑城近年來的投資動作,包括成都、雲南、京津冀等區域在內,其在全國範圍內擬投的文旅項目總資產已接近萬億元。

去年,華僑城實現營業收入423.41億元,其中文化旅遊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85.3億元,佔營收總額43.76%。於此同時,華僑城隱隱有提速佈局之勢。

年報顯示,為加快佈局,華僑城2017年通過招拍掛獲取了大量土地,支付了300多億的土地價款,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77.00億元,較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44.04億大幅下降274.85%。

而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93.26億元,同比增長約7.7倍;投資活動的現金淨額流出93.34億元,同比增長25.63%。

截至2017年末,華僑城旅遊綜合及房地產開發業務土地儲備637.15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1197.26萬平方米;去年,其新增土地面積269.11萬平方米,新增規劃建築面積580.12萬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