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這句話?

育兒這件事

家長的這種認識是極為有害和錯誤的。



其實相當多的教育問題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其實很多的教育是由自然教育來完成的,比如意志力的教育,專注力的教育等等,那個時代,家長們基本上也不懂得家庭教育,也不需要去關注孩子的成長,自然教育就會幫助我們的家長,很好的教育好孩子。而如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物質極度豐富的年代,很多的因素,比如電視,卡通,手機,平板電腦,遊戲等,都會極大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而絕大多數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危害,從而讓孩子的專注力和意志力,被這些因素給消耗和破壞掉。

可以說絕大多數教育問題都是社會發展帶來的。我們的家庭教育並沒有補上這關鍵的一課,讓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健康的發展。



回到題主的話題,一個專注力比較強的孩子,是可以自我調節和修復好自己的學習能力的。也是在以前那個時代,我們的父母不需要太關注我們的學習,我們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的主因。我們現在絕大多數孩子恰恰缺乏的就是意志力和專注力,而在小學1、2年級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再不助力一把,那麼孩子以後的學習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不要錯過孩子最佳培養的敏感期,比如小學1、2年級的時候的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培養好了這些基礎,孩子以後的學習,就根本用不著我們的家長操太多的心,孩子自己就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學業。

現實中,主要多數家長都不懂得如何來科學的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才導致了我們的家長只關注孩子的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忽略了孩子學習能力的最基礎的培養,這才是最致命的危害。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教孩子是老師的事,這句話肯定是錯的。

如果這是以前的做法,那隻能說我們以前錯得離譜。

作為家長,自己的孩子應該自己負主要的教育責任。從孩子生下來開始起,就要逐漸給孩子養成好的作息、衛生和行為習慣,然後是給孩子閱讀,陪孩子做手工,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幫助孩子培養和其他孩子合作(哪怕是玩)的能力。孩子上學後,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對孩子各學科掌握的程度心裡有數,幫助孩子應對有些困難的科目,對做得好的方面還要鼓勵孩子超越自我奔向新高度,對孩子交往的學生和老師要有側面瞭解等等,這些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對一部分中國父母,我真的覺得更需要受教育,因為他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了,居然可以認為“每個學期開一下家長會,看一下孩子的成績單即可”。還有一些家庭是母親通管孩子學習,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基本缺失,讓人很擔心這樣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有一些人,把13、14歲的孩子往美國一送就放心交給寄宿家庭了,還美其名曰為孩子未來打基礎,實際上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因為美國的

寄宿家庭只管提供生活,一般不會協助學習,老師也不會強迫學生去學習,頂多通報家長或寄宿家庭學習情況,對成績不好的留學生壓力不小,沒人管的情況下成績很可能更會一瀉千里。

但是要說“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也有點過。回家要做的幼兒園手工,雖然孩子小,但也應該讓孩子自己試試先,實在有困難家長再幫忙,當然,這樣的手工每天都有的話就是老師的問題了,幼兒園小孩子的作業實在不應該經常有,更不應該太多,但因此說老師在學校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為也有點過了,國內的幼兒園每天還是教不少東西的,多到擠壓了孩子的玩耍時間,當然這是另一種很畸形的趨勢。


心路獨舞

2、這樣的現象的確普遍存在,不僅家長自己花很多精力輔導,而且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的學業,還將孩子送到外面的補習班去學習,可真火了培訓機構。不僅家長在教知識,而且還是鞏固提高班。

3、究其原因,不難看出有以下幾方面:

1)首先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沒有明確的評價機制,教的好不好,似乎沒有具體的考核。因為沒有升學壓力,於是老師們會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2)總體課業偏多,課堂上無法讓孩子們完成相關的作業。於是,留下的只能丟到家裡了。

3)現在老師也不敢採取什麼懲罰措施,做的不好、甚至不做,該如何處理?現在的老師更多的是採取獎勵方法,但獎勵並非很有效,那些不動的孩子還是不動。但又不敢去處罰,所以就交給家長吧!

4、無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要高清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係和邊界。否則只會雙方容易越位,就會弄得孩子不知所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校教育主要是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家庭教育主要是對孩子的性格和品質進行塑造,是個性化的過程。二者都要遵循教育規律,但是教育的目的、方式、主體客體等都不一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互相結合、補充,才能形成更良好的教育環境。但是,結合和補充並不是模糊邊界。

當然,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學習差了,害怕落後太多,家長除了平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外,適當在課外進行補習也是需要的。


《不要讓畢業後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作者。該書即將出版。


鮑金勇

說實話,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我太明白這是什麼感受了!

上個週末,我剛幫家裡的小孩完成了一份手抄報。

不知道手抄報的朋友,看下面的圖片(來自網絡),這就是手抄報:

孩子還小,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手抄報。

我又是寫,又是畫,終於完成了這份作業。

第二天,老師就在家長群裡公佈了沒有完成手抄報、手抄報完成不好的學生名單,並要求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完成了再回來。

我想起了小時候,我的父母哪裡管過我的學習。他們只是唸叨讓我好好學習,然後,把我往學校一扔,壓根就沒管過教我知識。

當然了,他們那輩人文化也不高,想教也教不了。

到了今天,一般城市裡的父母基本上都有些文化,教孩子文化知識並沒有問題。

教育孩子,確實是家長的責任最大。

但是,教孩子知識,卻是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老師當然知道教學生知識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把教孩子知識的責任都甩給家長呢?

老師這麼做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班裡的學生太多了,老師顧不過來。

大家知道的公立學校難進。尤其是好的公立學校。

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三四線城市沒有解決大班額的問題。

一個班裡七八十個學生。老師肯定顧不過來。

這個時候,有些老師就把教授知識的責任轉給了家長。

第二個原因,近幾年招收的大部分年輕老師缺乏教育、教學經驗。

現在很多城市的學校為了解決大班額問題,都在整合資源。

有的學校合併,有的學校擴建,新招了很多年輕老師。

這些年輕老師有工作熱情,卻缺乏教學經驗。

有些知識他們懂,卻不會教,或者教不好。

為了保證教學成績,這些年輕老師就會要求家長來教孩子知識。

正是因為上面的這兩個原因,家長就有了不好的感覺,覺得老師不負責,教孩子都變成了家長的事。

我們家長再生氣,這種現狀一時也改變不了。

所以,家長們消消氣。

靠山,山倒;靠水,水乾。

教孩子這件事,老師能指望上就指望,真指望不上,那我們就想其他辦法。

家長不滿意,可以向學校反應。

如果反應沒有效果,那麼,我們就自己教。

如果自己教不了,那就只有上輔導班了。

畢竟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他將來不學好,還是我們吃虧。

不能因為跟老師鬥氣,耽誤了自己的孩子。


歡迎轉發。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柳柳很忙

我家大寶今年9月才上幼兒園,在此之前就對題目中的觀點略有耳聞,身邊許多家長都在抱怨學校裡作業太多,感覺不是孩子在做作業,更像是家長在做作業。

首先,我認為家庭教育一定是優先、並且必須凌駕於學校教育之上的。大多數人都知道,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大抵也會成為什麼樣。因為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很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他的生活習慣、他的思維方式所指向的待人接物的行為上的。這些生活習慣及思維方式絕大部分是從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中形成的。

所以說,育兒是一件非常費神,甚至要讓家長脫胎換骨的一件事。

就拿我自己舉例。有陣子我想修正我家大寶早起賴床以及起床氣的習慣,我想了各種的辦法:早上我起床後就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房間;然後開始在他的床邊播放晨起的兒歌;晚上就和大寶約定第二天早起一起去煮雞蛋;如果大寶早起了就給他“愛的抱抱”獎勵……比較管用的招數就是晚間的“煮蛋”約定,因為3周的孩子已經很願意去嘗試家務,一方面他覺得家務是大人做的,很新鮮很好玩;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也能做家務,就證明自己長大了,很有成就感。所以我家大寶得知早上可以與我一同煮雞蛋非常興奮,我想這點形成了他的內在驅動力,有幾個早上在我還沒去叫醒他時,他就跑出房間來找我,一邊揉著惺忪的睡眼和我說:“媽媽,我要煮雞蛋”。但是讓我感到最震驚的一個點是,我對大寶沒有任何的引導動作,但是他卻早起了……你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嗎?那段時間我要準備備考心理諮詢師,早上5點多我就悄悄摸摸爬起來看書了,為的是能在沒有孩子打擾的情況下讓自己儘可能多點時間來複習。而我家大寶居然6點左右就爬起來了,二寶也是差不多時間醒,這讓我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笑的是孩子現在不用催促就能主動自己爬起來,並且不帶情緒;哭的是我再早起想看書也沒有用呀……通過這件事,我才認識到,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

我家大寶現在上幼兒園已經有一個月了,從娃還沒報道開始就有了第一份的作業,入學後也是,每週都有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作業任務,大抵是一些手工。我相信老師佈置這些作業一方面是出於教學任務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動手,來促進親子的關係。雖然,老師特地要求希望作品儘量的美觀與精緻,以便於更好的在展區去呈現。這樣的要求是很考驗父母的能力的。但是在現代化信息發達的社會,什麼教程沒有呀,沒有創造力的父母也完全可以做到按照網絡的教程來完成作業,並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適時讓孩子參與進來,不要養成讓孩子認為做作業就是父母的事情。

上面是我從入學後和小朋友完成的部分幼兒園作業。

重要的不是完成得如何,重要的是在作業的過程中如何去調動孩子的興趣,同時讓孩子感到做作業的過程是親子和愉悅的過程。

其次,我的第二個觀點是教育孩子,陪同學習也分階段性。

父母應該循序漸進地退出孩子做作業的過程。

從小時候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的過程

長大後坐在孩子身邊陪伴

最後獨立地讓孩子完成作業。

總而言之,父母在配合學校教育上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產生內在的驅動力。

萬事包辦只會養成不能獨立思考的孩子。

所以這個問題需要把握的就是階段性與父母的參與度。


糖心家庭教育自修課

  如果說時代變了,還不如說世道變了。道是什麼?道理的道,現如今凡事關與教育有關的事,都變的越來越複雜了,人心也隨之變複雜了,自然教育這事也變得複雜了。

  教育系統考核把簡單的教育搞的非常複雜。我們那時候當學生確實很輕鬆,作業不多,老師對學生作業要求也不是很高,更沒有過多要求家長扮演老師的角色。現在為什麼家長感覺這麼頭痛呢,原因有二,一是教育系統層級考核越來越“條文化”“系統化”,從教育廳到教育局,從教育局到學校,從學校到老師,上頭一聲令下,層層下壓,最終那些所謂的考核任務誰去完成?還不是基層的老師。本與教學無關,還得應對考核而不得不做出個樣子來,編材料,說瞎話,就像皇帝的新裝。試想,老師能靜得下心來專注於教學主業麼?二是拿學生成績作為考核老師的依據,這可是要命的事,哪個老師願意自己教的班總體成績排名落後啊,於是乎,大量的課外作業就成了老師提高學生成績的唯一手段。作業多了,孩子沒有了玩耍的時間,就得家長盯著寫,孩子心思不在寫作業上面,哪會動腦,於是家長就成了編外老師。

  通過現象看部分老師的異化。不少老師為何不允許孩子作業中有錯誤?為何要求家長必須要檢查孩子作業並簽字?其實是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有檢查就得有評比,有評比就與績效掛鉤,如果沒有上面的檢查,老師會這麼要求嗎?除非這個老師腦子有毛病。當然,這裡也滋生出一些師德敗壞的害蟲(極少數,恰嚴重影響了大多數合格老師的形像),為了批改作業省事,把本該屬於老師完成的批閱學生作業的差事拋給家長,自己只為圖個省事,閉著眼都可以打對勾(甚至有些老師連對勾都懶得打,讓學生相互批閱),哪會像我們當年的老師,點燈熬夜的批改學生作業,還要針對作業情況進行分析,而後再有針對性解決部分孩子課上學不懂的問題。想想我們那時候,哪有這些現象,當家長的自然輕鬆。 

  以素質教育之名,把課外作業搞的華而不實。就拿手抄報來說,那東西有啥用?能通過做手抄報提高學習審美情趣和美編技能嗎?很多孩子根本從能力上來講,是無法獨立完成的,老師佈置的手抄報作業實際就是佈置給了家長。家長辛苦工作了一天,甚至到了週末還要輔助孩子或者替孩子做這件事,能沒有怨氣嗎?又說摘抄好詞好句作業,當學生們僅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時,能往腦子裡裝嗎?但是家長還得監督啊,不然孩子就不按要求來做。再說拔苗助長式的超難度作業,哪是給孩子們佈置的,都是佈置給家長的,本來孩子實際能力還沒有達到,最終還得家長費勁八力的給孩子講解,家長鬧不明白,就得網上查答案,內心能沒氣嗎?有怨氣就會背後罵老師。是老師願意這樣佈置作業嗎?其實仍然上面要求的,老師也不得不執行。

  教育資源的緊張,在惡性競爭之下,家長心理日漸焦慮和扭曲。幼長小,小升初,初升高。到處都充滿著競爭,家長眼睛都盯著重點校,都希望孩子能進去。可是進重點校對學生的要求都很高。沒辦法,為了搶佔資源,家長不得不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培優。培優是幹什麼用的?其實是超前教育,過度教育的怪胎。我們那時候哪有些東西,沒有急功盡利的思想觀念,自然沒有現在家長為孩子的學習而興師動眾的亂象。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亂了心境,再把無數期望強加給孩子,孩子本該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快樂地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但是在壓力和逼迫之下,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樂。但很多家長不這麼想啊,會把怨氣撒到老師身上,結果老師成了弱勢群體。

  信息時代讓家長不得不過多陪伴孩子寫作業。我們小時候當學生,信息閉塞,社會風氣也不像現在,大家動不動就大興攀比之風。那時的家長心態也比現在好,基本上順應了孩子的成長規律。而現在不一樣了,學校教育整體環境變了,校風教風學風也都變了。而很多家長卻沒有跟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育兒觀念,所以,總是處於特別被動局面。信息時代的來臨,孩子們的注意力也被大量分散,如家裡的電視、電腦和手機,這些東西都容易讓孩子們上癮。我們小時候有大量的戶外活動玩耍,到了該寫作業時,回到家裡沒有什麼吸引力的東西。可現在呢,孩子們戶外玩耍的時間少了,有的甚至沒有了。到了家裡卻被網絡和遊戲絆住了,結果家長每天防賊一樣盯著孩子,結果親子矛盾又出現很多問題。

  面對諸多問題,家長別總懷念以前了,還是本著務實的心態面對眼前吧。我們都回不到過去,但卻要迎接新時代的變化,適應這種變化。而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精細化育兒的方法和手段,方才能輕鬆勝任家長職能,否則,你會每天感覺很累很煩很無助。

  


韓國成老師

朋友家孩子上幼兒園,經常看到她在朋友圈曬出,她惟妙惟肖的手工作品,文字道:“姑娘的幼兒園作業,你把為娘鍛鍊成了手工高手。”

有次都深夜了,看到她朋友圈更新:“九點到家,給姑娘準備明兒的幼兒園展出作品,累啊!”

不知道家長做的作品拿到幼兒園展出,會得到什麼獎?

話說現在的家長真的要三頭六臂,做的了手工、畫的了簡筆畫、會英語、懂奧數、彈得了鋼琴、教的了武術,必須樣樣精通。

我家寶貝兒今年四年級,每天下班後我一邊做飯,一邊問,今兒留什麼作業啊,寫多少了?如果孩子說寫完了,我內心會無比激動,會在心裡盤算著一會兒吃完飯,出去鍛鍊身體?還是去做點什麼呢?

如果孩子還沒有寫作業,我就陷入了焦慮,等吃過飯基本就八點鐘了,再寫作業,孩子再磨蹭點,一晚上就算交代進去了。教完數學、教語文這還沒時間看英語呢,一抬眼,神啊10點多了,不看了,趕緊洗洗睡吧,等孩子上床了,基本也11點了,在職媽咪的痛啊,又累又困,渾身疲倦,都懶得洗澡,這一天天的,有時候想想,小時候貌似父母沒那麼操心過我的學習啊,怎麼現在變成這樣了呢?

如果當天作業沒做完,老師第一時間不是找孩子,而是在班級群裡發個消息,誰誰誰沒交作業,請家長關注,每天檢查孩子作業等等。

如果孩子完成作業了,完成的不理想,比如數學錯題多,老師會在班級群發,請某某某家長給我來電話,然後老師會語重心長的跟家長說:“請您每天抽點時間來檢查孩子的作業,你看數學題錯那麼多,您是沒檢查嗎?。。。。。。”

記得小時候老師說過,家長只在孩子作業上簽字,至於對錯,老師會檢查的,那樣老師就瞭解孩子哪裡的知識點沒掌握,好再給孩子講講,怎麼現在變成家長檢查出錯題,讓孩子改正了呢?真擔心,長此以往老師還能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嗎?

我是一名普通家長,僅代表我的觀點,不知道其他家長是否認同,歡迎大家提出批評、指正。


Danny育兒

這個確實深有同感。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社會的發展,現在孩子在幼兒園都開始學習些基本的文化課及手工操作和科學探索課程了。本來呢,開設這些課程確實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老師還留回家作業。如學做模型手工啊,自制小科學實驗啊等等。可以說是明目繁多。而且每次假期都要發好幾本假期作業。包括閱讀繪本,手工模型及繪畫等。

特別像手工,我們那時候小時候上小學才開始學習,老師一般在課堂上都有指導,如怎麼剪啊、怎麼摺疊啊、怎麼去連接粘住等等。對於這些,我們都比較感興趣,個個都爭搶著做,因為這種動手能力的培養確實對於後續的性格習慣等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而現在老師基本上也不講,只是要孩子帶回家完成。但是具體應該怎樣完成、流程是什麼、完成標準是什麼,卻一概都沒有。只規定這個作業,明天老師要檢查。純粹一甩手掌櫃。於是家長在家還得耐心的給孩子講解,好的孩子經過家長的指導可以自己的做,不聽話的,愛玩的,聽都不聽,再加上不是每個家長都那麼有空願意給孩子去講解,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工作了一天,回家還要做這些,實在是太辛苦,乾脆對孩子作業不聞不問。



老師在留作業給孩子完成時,至少應該先講解下把,不然孩子怎麼知道呢?而且,老師平常在時常備課時,確實應該在課堂上要帶孩子們做一個現成的作品出來,都孩子有了感覺,再發放作業回家做,孩子才會知道或有興趣去完成。畢竟,留作業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鞏固所學的內容嗎?拿一個從未講過的作業給孩子去完成,不就是給家長留的作業嗎?到底是鍛鍊孩子還是鍛鍊家長?本末倒置!這樣的作業即使交上去打了個優秀又有什麼含義呢?


我不否認老師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可能很多,但是哪些是重要的,我想老師自己應該很清楚把。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當然是希望老師能在學校交給孩子相關技能及給孩子做好相應的心理輔導,實現孩子各方面的全面發展。那麼在教孩子時,希望老師能多在學習方面給予相應的指導,留作業時做好相應的的說明,這樣於孩子和家長都是有好處的。



家長在家也要配合老師做好相應的輔導,但前提是在老師已經交代好相應的作業的要求同時孩子已經知道怎麼做的基礎上。這樣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這個作業,如手工,那這就是親子時光了,那感覺就不一樣了。不然全盤家長去完成則感覺就不一樣了。


其實,只需要做一點點改變,則效果就會不同。


教育新時論

首先,堅決同意上面說的話。我作為一個四歲的,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媽媽,真的快被幼兒園的手工折磨瘋了。因為本人,實在是手不巧,做什麼都不像啊。就如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都要做燈籠,第一年,做了一個超級醜的;第二年,聰明瞭,從網上買材料,組裝的。

其次,從小學來說,我們這裡的小學,幾乎都是大班制,一個班七八十個孩子,老師實在管不過來。每天的家庭作業,是讓家長檢查的;孩子拉下的課程,是讓家長補的。如果說課外讀物需要家長監督,但是課堂內容,都需要家長給孩子重新溫習。我鄰居的孩子,就是這樣,坐在最後一排,聽不清老師講的,每天晚上回家,都是家長再給上一次課。

再次,從初中高中來說,老師更是講得快啊。很多一般成績的孩子,家長沒有能力輔導的,基本都給輔導班了。

當然,這是我們這個地區的情況,也許其他地方不是這樣的。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祥哥是70後,我們這一代讀書,家長主要負責提供學費。至於學習內容,家長肯定是操心不上的,大多數家長不懂。但到了我們的小孩這一代讀書,作為家長不僅要操心學費,操心輔導班,還要操心學習內容啊。一位家長在網上抱怨說,他每天都會接到老師沒完沒了的短信,指示家長完成修改、默寫、評判、背誦、預習、複習等各項輔導工作,家長絕大部分的業餘時間完全被佔據了。家長簡直真的成了老師的特別助理?教孩子學習功課,到底是家長的事,還是老師的事?這個話題,引發眾多網友和教育界人士的爭論和共鳴。

這個問題涉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係問題。應該說兩者的定位和功能是不同的,二者既不能均等切割,也不能互相取代。

首先,家庭教育起著基礎性作用,與學校教育的配合、銜接是必要的。

經常有人說,麻將桌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老師主要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所以,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應該是傳授知識、教習作業,而是營造一種氛圍,培養一份情趣,提供一個空間。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銜接是必要的,但是家庭教育中學習書本知識肯定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應該是教孩子怎樣做人處世、待人接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學校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同時督促孩子的學習,事實證明這也是必要的。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備受國人的重視,且多有成功經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相信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大成才,為此多付出一點也不為過。更何況,教育孩子,的確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完成。

但是,家庭成了學校,家庭教育日趨“學校化”,成了學校教育的延續,就有點過猶不及了。

把本該屬於教師的職責,把各項輔導工作,都強加在家長身上,成了家長的負擔,就不是幫忙而是“幫懶”了,其結果可能會讓教師和學生都產生依賴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搞得家長的責任比老師還大。有的老師還打電話給家長,批評家長檢查不仔細,簽字不認真,這樣的做法既有越俎代庖之嫌,也有悖於教育教學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