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日本姓名對比,真是霄壤之別,高下立判啊!

現代的日本姓氏一般由一至三個 漢字所組成,少數也有四個漢字以上的。過去,日本百姓無姓,天皇屬神,也無姓,唯有貴族才有完整的姓名,如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類名字就很有中國味道,顯示出深厚的文化,是唐代鑑真東渡島國教會他們,中國是日本老師!1870年,為了徵兵、徵稅、製作戶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頒佈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容許包括以前不準擁有姓氏的平民在內的所有日本人擁有姓氏。但已習慣有名無姓的日本平民對此並不感冒,創立姓氏的工作推進緩慢。因此,明治天皇於1875年又頒佈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日本人必須使用姓氏。苗字即是是中文“姓氏”的意思。

中國與日本姓名對比,真是霄壤之別,高下立判啊!


可以說,直到明治維新,才正式告別蕃主政治,廣大倭寇,才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以致於“田中”、“松下”、“犬養”、“龜田”、“鬼塚”、“肥厚屋”、“那妓男”這類拉屎都不生蛆的名字遍佈東瀛。

而中國,堂堂華夏,衣冠博帶,色正芒寒,春江潮水,皓月當空,從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現代,名人輩出。“柳下惠”,“王昭君”,“霍去病”,“曹孟德”,“孫仲謀”,“周公瑾”,“關雲長”,“趙子龍”,“陶淵明”,“李太白”,“武則天”,“狄仁傑”,“顏真卿”,“褚遂良”,“蘇東坡”,“范仲淹”,“嶽鵬舉”,“文天祥”,“王守仁”,“夏完淳”,“曾國藩”,“左宗棠”,“曹雪芹”,“納蘭容若‘’,“譚嗣同”,“梁啟超”,“詹天佑”,‘‘茅以升’’,“孫中山”,“毛潤之”,“周恩來”,“蔣中正”,“劉伯承”,“聶榮臻”,“許世友”,‘’楊成武‘’,“劉亞樓”,“梁興初”,“謝無量”,“于右任”,“李光耀”,“錢學森”,“李世光”,“楊振寧”,“胡適之”,“錢賓四”,“陳寅恪”,“馮友蘭”,“浩然”,“樹人”,“巴金”,“馬識途”,“流沙河”,“冰心”,“聶耳”,“金庸”,“莫言”,“瓊瑤”等,數不勝數,看了之後,都有臨淵羨魚、望洋興嘆之感,頓生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之心。


中國與日本姓名對比,真是霄壤之別,高下立判啊!
中國與日本姓名對比,真是霄壤之別,高下立判啊!​​

可以這麼說,審視中國達人的姓名,就是翻閱一部中國的發展史,一部中國的奮鬥史,一部中國的光榮史。這可不是日本鬼子所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