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后母愛子報

隋文帝對兒女們的父愛是相當深沉的。從眾多史料看得出,他是深度參與、認真關注過孩子們的成長生涯。他有時對孩子們的溺愛有些情不自禁,唐朝人甚至認為隋文帝愛子太過是導致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隋文帝庶出的幼弟楊爽從小被嫂嫂獨孤皇后撫養,所以隋文帝特別寵愛他。隋朝建立後,立為衛王,遷雍州牧、右領軍大將軍,權領幷州總管、涼州總管,進位上柱國。楊爽領軍大破突厥,隋文帝非常高興,又賜給他實封千戶。

隋文帝長子楊勇從小備受父母寵愛,因此養成了天真率性的性格,結果這使他在後來爭儲鬥爭中吃了大虧。楊勇成為皇太子後,有次打造了一副奢華的鎧甲,隋文帝告誡他要保持樸素作風,情致殷殷、苦口婆心,以父親而不是君王身份,而且他還記得楊勇少年時喜愛吃的菜。楊勇被廢后,隋文帝情緒鬱結,甚至無理遷怒當初建議為楊勇兒子們製取嘉名的陸爽。因為他已經去世,結果子孫受牽連被廢黜除名。

次子楊廣從小俊美聰慧、深沉穩重,頗得文帝喜愛。他雖少年就藩,但文帝和皇后時刻關懷著他的成長,精選僚吏,並厚厚賞賜他的師傅。晉王妃蕭氏也得到隋文帝夫婦的喜愛。蕭妃懷孕後,文帝夫婦特意把她從幷州接到皇宮待產,又親養孫兒楊昭。在獨孤皇后的建議下,文帝還罷掉監視西梁蕭氏政權的江陵總管,讓蕭妃父親專制江陵。楊廣立為皇太子之後,隋文帝說:“吾以大興公成帝業。”令楊廣出舍大興縣。文帝臨終安排後事時,溫柔地抱著楊廣的脖子囑託他要辦好後事,讓他和皇后地下相會。

三子秦王楊俊從小受父母好佛影響,性格溫柔仁恕。他納妃時,隋文帝大宴群臣,賞賜百官。楊俊生了長子後,隋文帝非常高興,又大賜百官財物。結果有臣子表示不滿:賞罰的設定是為了明辨功勞和過錯。如今王妃生子,百官有什麼功勞,這是不合理的賞賜。開皇八年伐陳時,楊俊領軍時擔心殺戮過重,拒絕出兵攻擊陳軍。之後陳將主動來降,楊俊派使臣向文帝彙報謝罪。文帝不僅不責怪,反而認為他表現得很好。楊俊後來因為生活奢華被文帝嚴厲批評,又得重疾,被召回京城閉門思過養病。文帝雖然一邊嚴厲批評他,但其實為他尋醫問藥,常去秦王府看他。楊俊臨終時,文帝和皇后一直陪著兒子走完人生最後一刻。

第四子蜀王楊秀性格活潑好武,隋文帝把有宰相之材的元巖安排輔佐楊秀。文帝為楊秀在大興立勝光寺,命他最信賴的高僧曇遷為楊秀門師。又賜歸義坊全坊之地給楊秀為宅,考古實測面積為54.75萬平方米。楊秀封土殷富,他到了富庶的蜀地之後,大興土木、興建王宮,將鎮地成都的面積擴大了整整一倍有餘,又在蜀地風景優美的地方造了不少離宮別館。仁壽年間,楊秀因有爭儲之心,服飾制度擬於天子、行動非法,被隋文帝召回京城問罪;又被二哥楊廣構陷詛咒父母和弟弟,被廢黜王位後幽禁。他上書請求和愛子爪子共處,被他氣得失眠的文帝雖然狠狠斥責了楊秀,但還是滿足了其要求。文帝在敕書裡痛心疾首道:“汝表又云乞見爪子者,豈非父子之道天性也?慈愛之心難奪也。欲知我及我婦在日,愛念於汝,知汝之愛念爪子也。”

獨孤皇后母愛子報

漢王楊諒是文帝夫婦最幼子,所以夫妻成為帝后之後,雖然日理萬機,有時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仍然把小楊諒帶在身邊親自撫養。文帝夫婦很寵溺楊諒,一直捨不得他就藩。直到他二十多歲了,才放他出任幷州總管。楊諒就藩時,文帝還依依不捨地把小兒子送到了驪山溫湯。楊諒的封地特別廣大,幾乎囊括了原來北齊的國境,而且“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隋文帝還賜京城昌明坊全坊之地給楊諒為宅第,考古實測面積為36.2萬平方米。開皇十九年,楊諒擔任反擊突厥的行軍元帥,結果他根本不去前線,文帝對他寵愛縱容,毫不責怪。

雖然獨孤皇后教導女兒們要有婦德,但隋文帝仍然讓女兒們享受了極其崇高的地位,公主們也不免“皆驕貴”。隋文帝以外戚身份奪取政權後,其長女、周宣帝皇后楊麗華態度激憤,並且以“周皇太后”身份自居,文帝因對女兒既愧又憐,並不責怪,還準備讓她再嫁,被楊麗華拒絕。楊麗華為女兒宇文娥英親選的小女婿李敏向隋文帝求官,文帝有求必應,許其為柱國,並且親自彈琵琶助興。李敏歷任各州刺史,但從不之官,經常陪伴文帝夫婦遊玩宴會,文帝對他的賞賜非常豐厚,超過了功臣。蜀王楊秀犯罪,隋文帝非常生他的氣,這時文獻皇后已經去世,楊麗華是唯一能安慰父親的人,她常常開解文帝,匡護弟弟。襄國公主和廣平公主的駙馬因為尚主,都得到了高官和從一品的厚爵。

獨孤皇后母愛子報

隋文帝最小的女兒蘭陵公主楊阿五容貌美麗、知書達理,文帝也特別鍾愛她。蘭陵公主出嫁前,隋文帝為她精挑細選女婿,在蘭陵蕭氏和河東柳氏兩家徘徊猶豫,請著名相面之士韋鼎相看之後,最後取了柳述。愛屋及烏,女婿柳述也獲得文帝寵愛。柳述尚主之後,他的父親柳機被召回京城,文帝對其禮遇甚隆。柳述因為尚主,連升數級,後又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參掌機密。韋雲起批評道:柳述沒經過大事,只因為他是公主之婿,才身居要職。我恐怕有人議論陛下‘官不選擇賢能之人,專選自己私心寵愛的人’,這是不利朝政的事。”文帝告誡女婿:“雲起的話是你的治病良藥。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師和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