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石塘新屋村:從“破舊村”升級成“典範村”

橫石塘新屋村:從“破舊村”升級成“典範村”

新屋村村容村貌已發生大改觀,現被評為清遠市美麗鄉村示範村。

一次與市長的“偶遇”,讓英德橫石塘鎮石門臺村委新屋村小組開啟了農綜改的道路。2016年1月,石門臺村黨支部書記朱智威在田地裡偶遇時任英德市長黃鎮生,當時在新屋村小組擔任理事會副會長的他沒想到與對方的一次閒聊竟拉開了本村農綜改的大幕,讓一個原本當地出了名的殘破村,在短短兩年內一躍成為橫石塘鎮農綜改典範村。

通訊員 林麗梅

偶遇市長開啟農綜改之路

聽聞村民對農綜改政策一知半解,黃鎮生當即召集當地政府負責人、村委會幹部和部分村民在村中朱氏祠堂“開講”農綜改,鼓勵村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村民理事會等組織的作用,利用農閒時節加大對土地的整合,加大對財政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推進村中公益事業的建設。

“開展土地整合可以解決土地細碎化,土地也會跟著升值。”第二天,新屋村立刻召開村理事會議,商議土地整合事宜。朱智威也積極號召其他理事會成員,準備發動村民整合全村土地。“全市那麼多村小組,市長不可能到每個村去講課的,這給我們村很大動力。”朱智威說。

轉變之路困難重重部分村民“跟蹤”求賠償

“剛開始也不太懂,只有慢慢幹。”朱智威說,經“家長會”討論決定,首先利用整合的涉農資金7萬多元修建機耕路和水渠,“錢不多,所以涉及佔用土地和青苗的不給補償。”過去村裡不少人因為水渠問題鬧矛盾,參會的村民代表均欣然同意。然而讓朱智威始料未及的是,土地整合剛進入實操階段便遇到不小的阻力。

“沒錢賠,我就不同意。”對村裡修建水渠和機耕路佔用自家部分土地,並砍掉10多棵砂糖桔樹,村民朱超金極力反對。像朱超金一樣,沒有參加“家長會”而要求賠償的村民還有不少,甚至朱智威的一位嬸嬸也到家裡來哭訴。村理事會成員還曾被村民“跟蹤”,“我們走到哪裡他們跟到哪裡,說佔了地,以後就到我們家吃飯。”

想討賠償的村民不時找朱智威的父親抱怨。“阻力太大,不行就不要乾了。”面對家人的勸阻,朱智威並不理會,想著不同意的村民只是少數,土地整合是為全村人好,幹出成績後,村民自然會理解和支持。

發揮村中青年力量困難迎刃而解

新屋村土地整合開始後,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2016年春節前,團清遠市委書記及英德市共青團、市委農辦相關負責人組成調研組先後來到新屋。新屋村35歲以下青年共有42人,調研組提議在村中建立團支部,將這股力量整合起來。朱智威受啟發想到了“借力”,主動聯絡其他青年,隨後組建了全英德首個村小組團支部。

在土地整合期間,新屋村還組織部分青年隨鎮政府人員,到石牯塘鎮葉屋村等地參觀,朱超金的兒子朱立建便是其中一位。參觀回來後,朱立建立即將自己的感受講給父親聽,他說:“別人村以前也是很窮很亂,整合後,以前一戶六七塊地變成了一兩塊大田,耕作很方便。”“現在還用肩挑水,用犁耕地,很苦的。”朱超金態度有所鬆動,並說“這個也是道理”。

朱立建還將村裡準備修建籃球場和停車場的好處講給父親聽,“村裡那麼多小孩,老人以後也要有娛樂場地,要是村裡發展好了,遊客來了不能沒有位置停車吧。”反覆的勸說讓朱超金徹底改變了觀念。

目前,新屋村已完成3.2公里的機耕路和水渠建設,將280畝土地整合完畢。同時,村裡還完成村小組標準化籃村場建設和佔地3畝多的停車場硬底化建設,完成了魚塘整治,路燈安裝。對破舊泥磚房進行了拆除,對村巷進行了鋪設,並建立全新的保潔制度,村中過去髒亂的局面一去不復返。2017年,新屋村被評為清遠市美麗鄉村示範村。

“現在我們正向特色村的標準前進,特色村過了之後就是生態村,一直往前走,希望通過這三兩年時間,村裡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朱智威道。

打造生態旅遊特色村

5月27日,新屋村旁的藍莓園停滿了小汽車,如今正是藍莓上市的季節,新鮮的藍莓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採摘購買。

“經過兩年的發展,我們基本定下了發展目標:打造生態旅遊特色村。”朱立幹說,新屋村靠近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同時,村裡的幾個旅遊項目都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發展鄉村遊勢在必行。目前,該村特意保留了近50間保存完整的舊房,用於日後打造民宿,農家樂的建造也提上了議事日程。“之前有不少遊客說過,村裡環境是漂亮,但缺少吃住的地方,待民宿和農家樂都建好後,村裡又會有一個新的發展。”朱立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