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提及瑞士,諸君首先想到的必是“瑞士銀行”和“永久中立”。瑞士自1515年始奉行中立政策,至1815年《維也納條約》後,“中立國”身份為各國公認。

二戰爆發、千軍列陣,裝甲突襲、攻城略地,彼時歐洲各國被陸續收入德國囊中。但“瑞士”卻於硝煙之中,坐擁和平。

瑞士保持中立,得益於和平環境,瑞士銀行、金融業迅猛發展,成就不斐

但身處二戰風雲,中立顯然不是一紙“宣言”那麼簡單,為不重蹈拿破崙時期受干預的覆轍,瑞士顯然需要做點什麼...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阿爾卑斯山山脈,放眼望去全是山

從地理環境上看,瑞士身居腹地。其扼守的阿爾卑斯山通道,是連通歐陸南北的交通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周邊又與德、法、意、奧地利四國接壤,特別是當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後,瑞士成為楔在三大勢力之間的緩衝區。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二戰歐洲形勢圖 中間的白色孤島就是瑞士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瑞士可謂兵家必爭之地,各國對其夢寐以求,卻又不敢冒然奮進。

隨著德軍橫掃西歐、佔領法國後,瑞士儼然已經成了“甕中之鱉”。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但對於德軍而言,面對多山地且南部橫亙有“歐洲屋脊”——阿爾卑斯山的瑞士,此時無論是溝通意大利或是法國,均有諸多其它坦途可選,似乎並沒有將坦克開上阿爾卑斯山的必要。當然這些理由,還不足以解釋德軍未入侵的原因。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二戰爆發次日,瑞士開始全國總動員,420萬總人口中服役者高達43.5萬人。各戰略要地、交通據點均佈置了警戒。

瑞士聯邦委員會和統帥部宣佈,將盡一切手段保衛瑞士。而這也並非空話,由於瑞士多山地,不利於機械化部隊施展。堡壘要塞多藏身於山嶺之中,易守難攻,連空襲也難有效果,如此地形值得任何對手深思。

既然是隻“刺蝟”,那總得有些“刺兒”。好在瑞士人自古便驍勇善戰,其僱傭軍與瑞士軍刀馳名歐陸,到了二戰時期也是毫不含糊。

早在二戰爆發前,瑞士便開始發行國家防衛公債,徵集軍隊,囤積戰備物資。

同時明確通知列強,若戰爭爆發,瑞士將保持中立。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瑞士曾裝備的Bf109戰鬥機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而這些準備不單單是針對德軍,而是針對所有人。英法聯軍面對德軍閃電戰兵敗如山倒。

大批法軍慌不擇路跑進瑞士領土。瑞士人毫不客氣,先將之統統繳械,算是報了當年拿破崙率軍佔領瑞士的一箭之仇。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法軍正在向瑞軍繳械投降

遭遇同樣境遇的還有英國人,某次一架蘭開斯特轟炸機轟炸完德國後,不慎誤入瑞士領空。在明知道是英國人的情況下,瑞士依舊選擇打英國的臉,將其飛機用高炮擊落。以實際行動表明:“明犯瑞士者,來者必誅”。

在法國淪陷後,瑞士又極為適時的做出妥協,向元首表現了刺蝟溫順的一面。

根據協議,德國同意為瑞士供應原料,相對的瑞士也必須供應德國所需的貨物,其出口的物資也需要由德國控制。

隔著國境線欄杆談笑風生的士兵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同時,瑞士還需要為德、意之間的交通運輸提供便利,雖說是要交錢的,但依據協議過路費是戰後統一結算,所以形同免費。最重要的是瑞士為德國提供了數億法郎貸款,而且還不能收元首的利息。

國防軍士兵向梵蒂岡城入口處的瑞士警衛致敬再考慮到瑞士國小地貧,沒啥像樣的礦產、食物資源值得獲取。甚至就連德國垂涎三尺的瑞士黃金儲備,也早早的被運往了美國的諾克斯堡。因此對德國而言,通過戰爭打下來的瑞士,得到的將是個破壞無遺,資源枯竭的國度,顯然這將是個負擔而非資產。

諾克斯堡:世界最大的黃金儲備庫

與其費時費力、重兵圍剿,甚至日後還得出錢養著它,賠本賺吆喝,不如賣個人情,各取所需,還能取瑞士之資,戰列國群雄,豈不美哉?有了以上幾條硬邦邦的理由,元首也就沒有理由打這一仗,而是滿足於瑞士為他開足馬力生產各類物資。
在夾縫中生存的永久中立國

而瑞士則與其身居北歐的瑞氏宗親——瑞典一樣,儼然已經變成了一隻溫順卻又不斷掙扎的“刺蝟”。他正是在不斷的掙扎與妥協中,保障了自身的“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