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鐔月
用孫殿英自己的話說,是為了祖宗報仇。這也是他只盜清東陵,而不盜明十三陵的一個重要原因。
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國窮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亂年月,不屬國民黨正規軍的雜牌軍孫殿英部,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剋扣孫殿英軍隊的糧餉。
於是一個罪惡的念頭在他腦海萌發:“盜墓去!”
孫殿英也因為盜墓而聞名全國,說起孫殿英人們也只會想到盜墓,但其實孫殿英在抗日戰中也是有一定的功績的。
在熱河一戰中,地頭蛇湯玉麟帶著自己的十萬大軍逃跑,而孫殿英則是和日本人硬碰硬,要誓死守住熱河,可見孫殿英對日本人的態度也很是強硬。雖說他幹過盜墓那種不齒的事,但是面對日本人他跟所有的中國人一樣。
慈禧的定東陵,論奢華程度,連紫禁城也難以匹敵
清東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在河北省。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東鄰倒仰山,西傍黃花山。
這裡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系順治皇帝親選的陵地。
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西太后慈禧的定東陵,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慈禧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 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諡號共22字,諡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代及中國曆代皇后之最。
那麼,從清東陵流出的寶物,當時都落入了何人之手?
1928年7月2日,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包圍了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一夜之間連掘慈禧和乾隆兩座陵墓,將陪葬的金銀珠寶等洗劫一空,裝了滿滿20大車返回駐地。而那些稀世珍寶,後來又流落入哪些人的手裡呢?
戴笠:乾隆頸項上一串朝珠中最大的兩顆硃紅色珠子;
宋子文:一隻大“翡翠西瓜”,孫殿英託戴笠送給了宋子文(一說送宋美齡);
宋美齡:慈禧口中含的一顆夜明珠、一包珍珠,孫殿英託戴笠帶給宋美齡;
蔣介石:乾隆陵中盜出的一把九龍寶劍。孫殿英託戴笠送給蔣介石(一種說法是何應欽)未遂,後在戴笠墜機事件中焚燬;
閻錫山:慈禧陵中純金壽星佛、翡翠桃等;乾隆戴在手上幾十年的玉扳指,及裕陵中盜出的象牙、乾隆珊瑚雕制文玩等;
孔祥熙:朝鞋上寶石兩串、慈禧陵中一顆翡翠白菜、一包珍珠。
當然了,這裡僅僅是一部分,而且列的是我們能夠叫上名字的。時間都過了近百年,仍然有很多國寶尚未上交國家。
作為“摸金校尉”,孫殿英不盜明十三陵是因為“光宗耀祖”
孫殿英祖上是明朝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孫承宗,孫殿英的父親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被打死於獄中,孫殿英從小埋下對滿清的仇恨。
孫殿英講,孫中山先生革滿清的命,馮玉祥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宮。我孫殿英本事沒他們大,只好革死人的命,所以挖他的陵!
當然,這些都是他本人的說法,其實是不太靠譜的。孫殿英之所以盜清陵,而不是盜明陵,筆者認為他是有著另一番考慮。
主要確實有民族方面的考慮,盜墓本來就是大罪,如果還是盜明陵,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滿清政府都沒動的,結果你動了,這肯定說不過去。當然了,盜東陵也是很不道義的。
“東陵大盜”孫殿英,最後落得個什麼下場呢?
在解放戰爭的時候,孫殿英積極參與蔣介石的行動,他的部隊也成為了蔣介石的先遣軍。孫殿英駐兵湯陰,建造防禦,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1974年,解放軍攻下湯陰,活捉孫殿英。孫殿英一生雖然幹了不少壞事,但念在其抗日有功的份上,並沒有難為他。後來孫殿英被解放軍送去勞改,當慣了大軍閥的孫殿英怎能受得了這種苦,幾次想要越獄,但都沒能成功。
孫殿英感覺人生沒什麼希望了,在牢獄中終日鬱鬱寡歡,在加上他多年吸食鴉片患下的病症,沒幾年便病死在牢獄之中,這也算是老天給孫殿英盜墓的懲罰吧!
“父斷清廷之龍脈,子守漢室之皇陵”
不過,值得一提是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1931年孫天義出生於北京,是孫殿英盜墓後所生。雖然孫天義一直生活在“大盜”父親的陰影下,但他自強不息,成為一代學人,在文物保護方面也是專家。
孫天義特別熱衷於文物保護事業,退休後留在陝西為黃帝墓守靈,任黃帝陵基金會會長。
刀墓手札
不是不敢,我想他或許是不能敢!
1928年國民軍派孫殿英部清剿河北東部的土匪,在孫殿英部剿匪的途中,這位看到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隨即就有了一個新的主意,是什麼呢?那就是再革命一次,革命的過程就是挖了清朝的皇陵,這是繼承孫忠先生的的遺志,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
於是這塊與世隔絕,被視作滿清皇室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被徹底的革了一回命。過程我們就不說了,很多故事和典籍上都有記載,就單說說孫殿英為什麼敢盜清陵,而對相距不遠的明十三陵卻絲毫不動吧。
原因之一,孫殿英自己親口說自己是明朝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的後人,所以他挖了盜了清陵那是天經地義,誰都指責不了。
孫承宗何許人也?
在明末的時候,孫承宗是明帝國比較重要的大人物之一,當過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入過內閣,打過後金,功勞赫赫,最後由於被權臣掣肘,才告老回家。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清兵進攻高陽。高陽全城百姓和士兵誓死抵抗,而賦閒在家的孫承宗更是率全家一百多口上了城牆抗擊侵略者,最後城破,孫家一百多口遇難,而孫承宗也自縊而死,壯烈殉國,可謂是滿門忠烈是也。
還有種說法是孫承宗城破被擒,是被清兵拖在馬尾巴後邊活活拖死的,何其悲哉!
於是民間就開始流傳,孫承宗的家人並沒有死絕,當時有個僕人帶著家裡的小少爺躲過了清兵入城的屠殺,使忠臣血脈延續下來。
而延續到了民國這一世,孫殿英,就是他的後人。
這樣說來,要說是真的,孫殿英和滿清那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又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感召,他挖了清陵,那還是理所當然了。
不過這也只是孫殿英的說辭,我們也無法辨明是非了。
原因之二 既然是大明忠臣後人,繼承的是大明先人的遺志,他挖了清陵也不說什麼,可他要敢動明陵,他說的過去麼? 所謂孫殿英後來的辯詞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並說:“我發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這也就算了,他要是真挖了明陵,那可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自己讓自己不能活了。
而且對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言,那是革了滿清的命的代表,也自認為是漢人政權的代表,如果孫殿英真的盜了明陵,那就是無論他送多少禮出來,恐怕也保不住他了。
關河南望
孫殿英,要是敢碰一下“明十三陵”,不被人弄死才怪。
明朝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意義重大,雖然孫殿英不怎麼在意,但是輿論一轟炸,百口難辯。
在孫殿英盜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待遇上就可以看出來,孫殿英盜清東陵,一盜走紅,轟動全國,震驚滿人。相關滿人連忙控告孫殿英,但是經過他的上下打點,卻是逍遙法外,還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
何況當時的口號還是“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何況人家滿清政府都沒碰!
同時,你碰陵寢,你總得找入口吧?
而“明十三陵”地宮複雜,入口難找,即使找到了,也是越挖越是感覺在走迷宮。加上,它還在北京。綜合考慮,成本遠遠大於收益!
與其大費周折碰它,還不如跑去河北碰清陵寢!
非常茴香豆
孫殿英就是一個軍閥,並不是專業盜墓賊
從根本上來說,孫殿英就是一個軍閥,並不是專業的盜墓賊,那個年代很多軍閥為了湊軍費幹一些打家劫舍,敲詐勒索的活計,盜墓什麼的也很正常,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只不過孫殿英是軍閥裡盜墓最出名的一個,因為孫殿英在軍閥裡面就算有一號的,盜的墓又是清朝的陵墓,再加上盜出的無數稀世珍寶,都讓孫殿英聲名鵲起。
但是,孫殿英也就盜過清東陵一次,所以,孫殿英並不是一個職業盜墓賊,說到底,他就是一個軍閥,軍閥的最主要含義,就是有自己的地盤,孫殿英之所以能夠盜清東陵,實際上也正因為清東陵就在他的轄區內,或者轄區附近,當時為了掩人耳目,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藉口,將附近居民都攆走,這要是到別的軍閥地盤上,孫殿英也不敢這麼放肆,所以,人家不弄死他。別說是軍閥了,就是土匪到哪去都得拜山頭。
而明十三陵在北京的西北方向,距離孫殿英太遠,孫殿英得有多大的氣魄,猛龍過江去盜明十三陵。
從情感和輿論上來說,盜取清東陵能夠獲得支持
之所以敢盜清東陵,孫殿英也利用了當時的時局,就是1928年北伐軍節節勝利,清東陵以前屬於北洋政權的地盤,屬於北洋政權控制不了,國民政府還沒有來得及接受,當時孫殿英剛剛投靠蔣介石,也屬於北伐軍,如果等時局穩定了,也就沒有機會了。
最重要的是,孫殿英利用了當時的民族主義,因為辛亥革命後,清帝是和平退位,並沒有遭到徹底清算,所以,輿論上一直有“滿清誤我三百年”的說法,孫殿英更是借題發揮,把自己盜墓的事和馮玉祥驅趕溥儀的事捆綁在一塊,認為馮玉祥有槍桿子,所以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他孫殿英沒能耐,革不了活人的命,所以革死人的命(縱橫第一次見到將盜墓解釋的這麼清新脫俗)。除此之外,孫殿英大肆渲染,滿清統治期間的罪惡,如大興文字獄,搜刮財帛等,將自己的盜墓行為,解釋為為天下斂財。
對於這種行為,馮玉祥竟然很支持,後來馮玉祥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廷這一點,我乾的是活的(指驅逐溥儀),你乾的是死的(指盜陵)。"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孫殿英盜墓在當時獲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的。
盜明十三陵會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並且經濟效益也不好
但是如果盜取明十三陵的話,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支持孫殿英盜清朝墓的人,肯定會奮起而擊之,到時候真就誰也保不了他了。
明朝是漢族最後一個王朝,孫殿英也是漢族人,所以,孫殿英不可能幹出這樣的事。
其實說白了,孫殿英盜墓也不是為了反清,在辛亥革命的時候也沒見孫殿英參加革命啊,說到底還是為了錢,相比之下,清朝墓是新埋的,乾隆1799年死的,慈禧1907年死的,乾隆埋了一百三十來年,慈禧才埋了二十來年,基本是剛埋進去,就被孫殿英挖了。
尤其是乾隆和慈禧墓,可以說是當時最富有的陵墓了,裡面的珍寶更是數不勝數,而明朝的陵墓就有點久遠了,挖掘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裡面的寶貝毀沒毀壞也是問題。這一點,後來建國後郭沫若挖明定陵的時候就遇到過這個問題,很多文物是見風就成灰了。從這點來說,孫殿英雖然是盜墓,但是毀壞的文物還沒有郭沫若考古毀壞的多。
PS:多說一點,即使是站在反清的立場,孫殿英挖掘清東陵也是不對的,無論如何,那都是國家的財富,就是要挖掘那也得國民政府去挖,輪不到孫殿英。
史論縱橫
孫殿英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年他藉著軍事演習的名字,明目張膽的盜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因為皇帝陵墓,堅不可摧,孫殿英就命令手下,直接炸藥伺候。相比盜墓賊的高技術含量作業,他的手段極其粗暴。
帝王陵墓裡,有無數財寶,據說光拉這些東西就裝了三十多車,可見陪葬品之豐厚。野史稱孫殿英部隊還對慈禧遺體做出了不可描述的汙穢之事,這就有點重口味了。那麼為什麼孫殿英要破壞清朝帝王墓呢?
其實,他是要破壞滿清風水,報仇雪恨。據說,孫殿英是明朝後人,他的祖上幾代人都為抗擊滿清入侵拋頭顱灑熱血。孫殿英說,雖然清朝滅亡了,但是我仍然不解恨,唯有挖墳,斬斷他們的風水。
當然,他是不會挖明朝陵墓的。在慈禧墓裡,有翡翠西瓜,夜明珠等寶物,都被盜走。另外,慈禧的遺體被丟棄荒野,乾隆的頭骨也不知去向。由此可見,孫殿英對滿清十分不滿,但其實終極目的就是為了錢。
歷史密探
一,東陵大盜孫殿英駐紮在河北薊縣時,聽聞清東陵就在附近,於是動起了歪心思,想盜墓。
孫殿英
當時慈禧下葬東陵也不過20幾年時間,找到入口不是什麼難事,甚至有當時參與過東陵封口的老人健在,所以也為孫殿英盜取東陵提供了方便。
藉口很好找,當時是軍閥割據的民國初年,假借軍事演習的民意,討伐土匪。
清東陵慈禧遺骸
理由也很好找,鑑於清末民初民意對於滿清的怨恨。孫殿英扯起民族大義的旗幟很好地遮掩了他想盜墓發財的意圖,對外宣傳他是明末抗清英雄孫承宗之後,此次盜取清東陵是為了為先祖報仇。鬼才相信他的話,不過不要緊,這樣即使盜取了清東陵的財寶,漢人也不會大吵大鬧。
除了滿人,以及清朝遺老遺少,傅義知道清東陵被盜之事後,發誓要讓孫殿英死無葬身之地。但是孫殿英通過上下打點,賄賂蔣介石夫婦等國民黨高層。最終逍遙法外。
二,但是孫殿英絕對不敢對明朝十三陵有企圖,原因如下: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明朝十三陵在北京,一來這是京師重地,在鬧市區,防範深嚴。二來孫所駐紮的部隊在河北,離十三陵太遠,如果起心盜墓,動靜太大。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道義和社會輿論方面,孫殿英絕對承受不起。盜取清東陵,頂多滿人及其遺老遺少憤怒。打十三陵的主意,估計孫殿英會被千刀萬剮。十三陵作為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陵園棲息地,寄託了中國人所有的懷戀和抱負,連清朝統治者都對十三陵保護有加,甚至當時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率領大小官員親往祭奠,我想借孫殿英一萬個膽子也不敢這樣做。
明朝十三陵
小結:孫殿英最後在解放戰爭期間,被俘虜,最後病逝,結束了他傳奇荒唐並且不那麼光彩的一生。
歷史中穿越過來的俠客
我個人認為:
其只針對滿清權貴,不針對漢人,是為在廣大民眾中減輕對其的反對力量。
另外,孫殿英找到乾隆與慈禧這兩座大墓,一位是盛世皇帝、一位是垂簾女王,其墓裡寶藏也是甚多。
石野草
東陵大盜孫殿英以民國年間大盜清東陵而臭名昭著聞名於世,當時清朝剛亡國十幾年罷了,而且還是和平遜位還有不少遺老勢力,孫殿英偏偏就要盜清東陵而不是保存完好年代久遠的明十三陵,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孫殿英如果盜明十三陵絕對比盜清東陵引發的後果更嚴重。二是孫殿英本就是駐紮在薊縣和遵化一帶,距離清東陵很近,後被命令前往清東陵一帶剿匪,藉著職務之便直接幹起了盜墓發財的買賣。
清末民初時期的環境很特殊,清朝雖是和平退位亡國,但是留下了一片罵聲,一切都來源於晚清時期固步自封造成的無數割地賠款,而且要命的是清末朝廷沒錢的時候是靠著剝削老百姓來賠款的,朝廷名聲臭到極點,甲午戰爭時日本發佈的《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號召“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告訴世人日本的目標是清朝皇帝並非老百姓,還有八國聯軍進軍北京時,隨便一宣傳只是來打清朝皇帝而不是入侵中國的,這兩件事當時就獲得不少人支持,由此可見清廷的統治失敗之處,孫殿英大盜清東陵可以稱之為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盜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家族之陵墓。
明朝帝陵在明亡清興後地位一直超然,清入關後先是剃髮易服強迫一個民族改變自己的髮型服飾,後在南方大規模屠城,滿漢矛盾日益緊張,在那種特殊環境之下,明朝帝陵成為明遺民寄託舊有的政治認同及其前朝記憶的符號,以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為首被賦予了與清王朝的統治秩序隱然對抗的意義,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民國元年,孫中山甚至攜南京臨時政府官員謁祭明孝陵,這在歷代是絕無僅有的,而北京的以明成祖長陵為首的明十三陵地位也是超然,孫殿英身為漢人自然不敢盜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帝陵,盜明十三陵可比盜清東陵的後果嚴重多了。
在民國亂世中孫殿英原為雜牌軍出身,跟土匪軍隊差不多一個性質,後被國民黨收編,委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駐紮在薊縣和遵化一帶,1928年,當地匪患嚴重,又有收編的馬福田叛逃東陵旁的馬蘭峪,意欲盜墓,國民黨當局鑑於當地的局勢命令就近的孫殿英剿匪,沒想到孫殿英去了趕走馬福田後,對於東陵寶物眼紅不已,成為最大的匪徒,開始大盜東陵。
孫殿英自稱明末天啟帝師、東閣大學士、遼東督師孫承宗後人,只不過是想借著名人效應為自己的大盜東陵之罪清洗一番,加上一個因果報應的偽裝,因為明末孫承宗死於清軍之手。
根據明史及其民國版的高陽縣誌等資料參考,明末孫承宗是滿門殉國,當時清軍圍高陽,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和家人抵禦清軍,城破寧死不降,自縊而死,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被綁至馬後折磨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餘人遇難,也就是孫承宗絕後了,並沒有後人一說。
孫殿英的父親之死也是一個重要參考,他的父親之死源於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入獄,當日被打死在獄中的。這裡的旗人是指八旗子弟,在有清一代都是特殊待遇者,可以說孫殿英從小就埋下了對清朝仇恨的種子了。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據說,孫殿英說清朝殘殺他祖宗三代,他與清朝有不共戴天的大仇。盜掘清朝皇陵,他是在報仇。
這種理由估計沒有幾個人信服,其實眾所周知,孫殿英是軍閥頭子。品行不端,口碑也不好。當時中國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孫殿英手底下的有軍隊,自然要有各種軍費,軍餉要發放。這才打起了清朝皇陵的注意。既然要發軍餉,發軍費,同時自己也要發一筆橫財。盜取皇陵,倒賣珍寶。錢是來的最快的。要盜墓,必須要有一個藉口。當時1928年,大清覆滅了才短短几年。滿漢之間還是有一定的矛盾。孫殿英正是看中了這點,找了一個報仇的理由。瞞天過海,以此方式去盜墓,才不至於興起公憤。同是也會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
再說說明十三陵,明朝是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已經滅亡了幾百年了,要盜墓,必須要師出有名,但是孫殿英找不到盜取明十三陵的藉口。明朝的事和孫殿英扯不上半點關係。假如他盜取了明十三陵,所有的漢人都不會放過他。到時候,天下雖大卻沒有他的容身之處。另外,只要他盜取明十三陵,那麼他就坐實了盜墓賊的稱號和盜墓的罪名,等待他的就是各種犯罪的指控。作為軍閥頭目的他,比誰都清楚這些道理。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和膽量去盜取明十三陵。這也是孫殿英的精明之處。
當然,在今天看來無論孫殿英怎樣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他都坐實了盜墓的罪名,許多珍貴的文物都經過他的手流向了海外,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人,犯了錯,就必須要為自己的過錯買單,孫殿英也是如此。1947年5月1日,孫殿英被解放軍活捉,並進行改造,在改造的日子裡,孫殿英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敗,終日鬱鬱寡歡,外加他吸食鴉片幾十年,最終患上了煙後痢,不治身亡。這也算是對他盜墓的懲罰吧。20世紀,最大的盜墓賊就此走完了他的一生。
湮滅的輝煌
孫殿英因盜清東陵而臭名昭著,其生性反覆無常,開始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後參加抗日,被俘後加入汪偽軍,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與人民解放為敵,1947年在河南湯陰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中。
孫殿英為何不敢盜“明十三陵”?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十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佔地四十平方公里,不是孫殿英所轄區域,距孫殿英轄區較遠。清庭退位後,民國政府也派兵加強保衛,防護比清東陵強,孫殿英不敢冒然打“明十三陵”主意。
二、“明十陵”作為漢人皇族陵墓,其盜“明十三陵”的影響將更大,民國推翻滿清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明十三陵”是漢人皇族陵墓,師出無名,冒然盜陵必將引起民憤,況且民國政府也派兵保護。
三、孫殿英盜掘清東陵被發現後,在社會上影響惡劣,全國輿論譁然,遜清皇室包括溥儀紛紛告到蔣介石那裡,聲討孫殿英,要求嚴懲,孫殿英發了眾多墓室財寶行賄,編織眾多借口謊言,其中之一,孫殿英聲稱:“一風水先生告訴他,清室皇陵保護完好,有可能要複壁,需破壞陵墓風水,以保民國永固”;還有就是聲稱:“為復仇,為漢人報復清庭”等等,好不容易平息盜墓事件。在這風口浪尖上哪敢再動“明十三陵”。
以上個人見解,喜歡的朋友動動小指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