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者擅自停藥有哪些危害?

三四七笑生

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最好還是聽醫生的話,定時按量吃藥,讓藥物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起到作用。有的患者擅自減藥,醫生讓吃5片,只吃2片,最後導致病情加重。要想想,相比活著走出抑鬱症的痛苦,藥物那點副作用算什麼呢?所以,一定要吃藥,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藥物戒斷


在走出抑鬱症的黑暗後,不能馬上停藥,突然停藥可能會導致病情復發。抑鬱症最怕拖成慢性長期的。時間越長,康復的幾率越低,人會被拖疲了,最後失去信心和希望。走出抑鬱症,最好是採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認知。

最後要知道,人的情緒就像海浪一樣,潮起潮落,不要把任何停藥後的情緒低落都當成抑鬱症復發。沒有那回事。人對於情緒的調控能力會越來越強。例如,如果這次你抑鬱了六個月,下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你用兩個月時間就能走出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一個月,再下一次可能就會是一週,直到有一天,早上心裡有事中午吃頓好吃的下午就沒有事了,下午有事晚上睡一覺第二天就沒事了。


——大話精神,一個專注於精神心理疾病的公眾號。

大話精神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抑鬱症是一個可以痊癒的疾病,不需要終身服藥。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部分抑鬱症患者容易反覆發作。若首次發作抑鬱症,症狀消除後還應該繼續服藥6 個月~1 年。如果已經發作了兩次,最好能在治好後堅持服藥1~2 年。如果反覆發作3 次以上,建議長期服藥,抑鬱症在中醫裡稱之為情志病,表現出來的就是情緒的波動,我們知道情緒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是好情緒跟壞情緒相互交替的,所以抑鬱症患者一旦情緒好轉,就會想當然的擅自停藥,殊不知這樣帶來的危害更甚,具體表現如下:

1)增加復發幾率

2)戒斷反應

精神類藥物擅自停藥極容易出現戒斷反應,停止使用藥物或減少使用劑量或使用拮抗劑佔據受體後所出現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狀群。表現為興奮、失眠、流淚、流涕、出汗、震顫、嘔吐、腹瀉,甚至虛脫一系列心理、生理表現,如頭痛、失眠、噁心、焦慮等。

3)增加耐藥性


如何正確停藥

1)逐漸減少劑量

雖然不能保證把停藥反應產生的可能性降低為零,但與醫生商討並謹遵醫囑絕對是明智的選擇,可以讓戒斷反應的影響大大降低。醫生一般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劑量,在幾周內的時程內逐漸減量,這樣可以讓大腦有時間慢慢適應這一變化。千萬不要自行減量或停藥!

2)用中藥調理

醫生可能會給你開另外一種抗抑鬱藥或其他藥物(非抗抑鬱藥,或者中醫調理,短期服用可以幫助減輕停藥反應。假如是從抗抑鬱藥A換成另一種抗抑鬱藥B,醫生會指導你在還未完全停止抗抑鬱藥A的時候開始服用抗抑鬱藥B。

3)選擇適當時機

選擇合適的時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近期有重大的事件,比如考試、結婚等,就不適合停藥,此時容易復發,並對生活、工作和學習等產生影響。所以一般要選擇內外環境比較好的時候再嘗試停藥。比如從學校畢業後或者結婚後而在生育之前,減少對生育的影響。

4)心理療愈及時跟上

心理療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或者忽略了,而事實上在歐美心理療法是很主流,國內寄希望於藥物,國內對於心理診療的認知還處於藥物抑制階段,殊不知大部分的情緒問題以及抑鬱症等都可以通過自我療愈的方法加以預防。這種自然療法在美國英國法國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認知療法森田療法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了凡老師的《了凡心療愈》是從認知的角度切入抑鬱症,成為自己的療愈師,沐浴在全新的精神體驗當中!

特別需要小心的是:

大部分抗抑鬱藥會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發生相互作用,引發類似“5-HT綜合症”的不良反應(體現為:高熱,強直,肌痙攣,精神狀態不穩定等),應嚴格禁止二者聯合使用。如果不得不盡快使用MAOI,也應在停用抗抑鬱藥後至少7-14天(比如艾司西酞普蘭需停藥14天以上)以上方可開始MAOI的使用。


了凡心療愈

抑鬱者周圍的人有的不能正確理解,抱著歧視或忽視的態度而疏遠,以及各種說服,“你為什麼不振作一點?”“你不該這樣想”等諸如此類的話,這樣反而會刺激或傷害到他們。

正確的方法是應該建議和鼓勵他們赴院就診、減輕就醫的心理障礙,站在對方的角度調整談話方式,可以說“我一直陪在你身邊”“我能做什麼你可以舒服些”等。

也有的抑鬱症者擅自停藥後導致情緒失控,此舉是不可取的。應遵聽醫囑、戰勝抑鬱。


小希Helen

這是來自知乎部分抑鬱者擅自停藥後的所反應出的情況,望您有所幫助:


中易商學

應該是有危害的,我就是自己停藥了,吃藥一天就睡十幾個小時,不會有太大的難過情緒,但是也沒有了正常人的反應了(就是馬路上車要撞上我了都不知道躲開,從我身邊過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神情呆滯😂)現在時不時的還會發作一下,沒辦法正常跟外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