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者擅自停药有哪些危害?

三四七笑生

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最好还是听医生的话,定时按量吃药,让药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起到作用。有的患者擅自减药,医生让吃5片,只吃2片,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要想想,相比活着走出抑郁症的痛苦,药物那点副作用算什么呢?所以,一定要吃药,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药物戒断


在走出抑郁症的黑暗后,不能马上停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抑郁症最怕拖成慢性长期的。时间越长,康复的几率越低,人会被拖疲了,最后失去信心和希望。走出抑郁症,最好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认知。

最后要知道,人的情绪就像海浪一样,潮起潮落,不要把任何停药后的情绪低落都当成抑郁症复发。没有那回事。人对于情绪的调控能力会越来越强。例如,如果这次你抑郁了六个月,下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你用两个月时间就能走出来。再下一次可能就是一个月,再下一次可能就会是一周,直到有一天,早上心里有事中午吃顿好吃的下午就没有事了,下午有事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没事了。


——大话精神,一个专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公众号。

大话精神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

抑郁症是一个可以痊愈的疾病,不需要终身服药。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抑郁症患者容易反复发作。若首次发作抑郁症,症状消除后还应该继续服药6 个月~1 年。如果已经发作了两次,最好能在治好后坚持服药1~2 年。如果反复发作3 次以上,建议长期服药,抑郁症在中医里称之为情志病,表现出来的就是情绪的波动,我们知道情绪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是好情绪跟坏情绪相互交替的,所以抑郁症患者一旦情绪好转,就会想当然的擅自停药,殊不知这样带来的危害更甚,具体表现如下:

1)增加复发几率

2)戒断反应

精神类药物擅自停药极容易出现戒断反应,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一系列心理、生理表现,如头痛、失眠、恶心、焦虑等。

3)增加耐药性


如何正确停药

1)逐渐减少剂量

虽然不能保证把停药反应产生的可能性降低为零,但与医生商讨并谨遵医嘱绝对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让戒断反应的影响大大降低。医生一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在几周内的时程内逐渐减量,这样可以让大脑有时间慢慢适应这一变化。千万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

2)用中药调理

医生可能会给你开另外一种抗抑郁药或其他药物(非抗抑郁药,或者中医调理,短期服用可以帮助减轻停药反应。假如是从抗抑郁药A换成另一种抗抑郁药B,医生会指导你在还未完全停止抗抑郁药A的时候开始服用抗抑郁药B。

3)选择适当时机

选择合适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患者近期有重大的事件,比如考试、结婚等,就不适合停药,此时容易复发,并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等产生影响。所以一般要选择内外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再尝试停药。比如从学校毕业后或者结婚后而在生育之前,减少对生育的影响。

4)心理疗愈及时跟上

心理疗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或者忽略了,而事实上在欧美心理疗法是很主流,国内寄希望于药物,国内对于心理诊疗的认知还处于药物抑制阶段,殊不知大部分的情绪问题以及抑郁症等都可以通过自我疗愈的方法加以预防。这种自然疗法在美国英国法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认知疗法森田疗法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了凡老师的《了凡心疗愈》是从认知的角度切入抑郁症,成为自己的疗愈师,沐浴在全新的精神体验当中!

特别需要小心的是:

大部分抗抑郁药会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发生相互作用,引发类似“5-HT综合症”的不良反应(体现为:高热,强直,肌痉挛,精神状态不稳定等),应严格禁止二者联合使用。如果不得不尽快使用MAOI,也应在停用抗抑郁药后至少7-14天(比如艾司西酞普兰需停药14天以上)以上方可开始MAOI的使用。


了凡心疗愈

抑郁者周围的人有的不能正确理解,抱着歧视或忽视的态度而疏远,以及各种说服,“你为什么不振作一点?”“你不该这样想”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样反而会刺激或伤害到他们。

正确的方法是应该建议和鼓励他们赴院就诊、减轻就医的心理障碍,站在对方的角度调整谈话方式,可以说“我一直陪在你身边”“我能做什么你可以舒服些”等。

也有的抑郁症者擅自停药后导致情绪失控,此举是不可取的。应遵听医嘱、战胜抑郁。


小希Helen

这是来自知乎部分抑郁者擅自停药后的所反应出的情况,望您有所帮助:


中易商学

应该是有危害的,我就是自己停药了,吃药一天就睡十几个小时,不会有太大的难过情绪,但是也没有了正常人的反应了(就是马路上车要撞上我了都不知道躲开,从我身边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神情呆滞😂)现在时不时的还会发作一下,没办法正常跟外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