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HUAWEI將改名為Wahway,還有哪些科技公司改過名字?

Jack゛

近年來,不光公司改名,餐飲業服務業公司改名的也不少,麥當勞改名金拱門一度引發討論,華為HUAWEI將改名為Wahway,蹊蹺的是在愚人節當天宣佈,本以為只是一個玩笑,沒想到華為方面已經確認。

華為發言人今天表示:“華為公司早已意識到,世界上很多用戶無法發出華為這個音。根據華為此前對包括南非在內的43個國家所做的為期6個月的調查顯示,將華為的發音以及拼寫相結合,有助於華為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提升華為品牌的辨識度。”

從華為的官方宣言可知,華為此次改名主要是放眼國際市場,改名後的拼寫更便於國際認知度,改名後的發音便於大多數人清晰的讀出,對於提升國際品牌力有著重要作用。


全天候科技

1.谷歌更名為Alphabet。2015年8月11日,谷歌決定對自身運營架構進行重組,併成立新的母公司Alphabet。谷歌宣佈改名重組後,股價在美國股市的盤後交易中上漲約6%。

2.優酷土豆更名為合一集團。2015年8月6日,古永鏘宣佈將優酷土豆集團正式更名為合一集團。

3.蘇寧電器改名為蘇寧雲商,後改名為蘇寧易購。2013年2月19日,蘇寧電器發佈公告稱,將公司名稱變更為“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月14日,蘇寧雲商宣佈為統一企業公司名稱與渠道品牌名稱,突出智慧零售主業,進一步提高零售渠道品牌知名度及美譽度,公司計劃將“蘇寧易購”。

4.國美電器更名為國美零售。2017年5月15日,國美電器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將中文名由“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國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

5.京東商城更名為京東。2013年3月30日,京東商城宣佈將官網域名正式更換為JD.COM,其後,京東商城微博、京東商城APP都逐漸更名為京東。

6.滴滴打車更名為滴滴出行。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車宣佈了全新品牌和標識,並且,“滴滴打車”更名為“滴滴出行”。

7.阿里旅行更名為飛豬。2016年10月27日,阿里宣佈將“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

8.西柚更名為美柚。2013年10月,西柚宣佈將品牌升級為美柚,品牌LOGO、官網、客戶端、官微等均已同步升級。

9.網秦更名為凌動智行。2018年1月23日,網秦公司宣佈公司名稱將由“網秦移動有限公司”更名為“凌動智行有限公司”。

10.樂視影業更名為樂創文娛。2018年3月27日,樂視影業董事長、CEO張昭今日發佈內部信,稱公司將正式更名為“樂創文娛”。

11. 沃爾瑪。2017年12月7日,沃爾瑪宣佈將把公司法定名稱從“Wal-Mart Stores”更改為“Walmart Inc”,此次更名將於2018年2月1日生效。

除以上這些外,也有一些“烏龍”更名,比如多倫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15年7月6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證券簡稱的議案》,公司已向上海證交所申請變更簡稱為“匹凸匹”。受此刺激,多倫股份出現了六個漲停板。2015年4月20日,熊貓煙花改名為“熊貓金控”,從一家煙花生產廠商,轉型為互聯網金融公司。

有的公司改名,是為了市場發展,而有的公司更名,純粹就是投機取巧,試圖魚目混珠。


郭靜的互聯網圈

華為改名主要為了進軍國際市場,有點像當年的聯想。華為手機在國內大獲成功,但在國際上認可度並不高。華為覺得,這與英文名字有很大關係,世界上很多用戶無法發出華為這個音。根據華為此前對包括南非在內的43個國家所做的為期6個月的調查顯示,將華為的發音以及拼寫相結合,有助於華為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提升華為品牌的辨識度。



這些年,改名的科技公司細數起來,還不少。

1.聯想改名

聯想創立的時候英文名“Legend”。聯想在2001年計劃走向國際化發展時發現“Legend ”成為海外擴張的絆腳石,“Legend”這個名字在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被註冊了,註冊範圍涵蓋計算機、食品、汽車等各個領域。聯想將“Legend”更名為“Lenovo”。

2.蘇寧改名

2013年,改名為蘇寧雲商,2017年,又改名為蘇寧易購。

3.谷歌更名

2015年8月11日,谷歌決定對自身運營架構進行重組,併成立新的母公司Alphabet。為何這麼做,只因為谷歌當下的業務越來越多,有搜索,有移動系統、有智能家居產品,甚至還在研究如何防止衰老,讓人們永葆青春的部門,於是,為了能夠讓整個公司的各項業務運作的更加有效率,谷歌決定成立母公司Alphabet,並將谷歌旗下的以下部門的業務從谷歌進行剝離!



4.海隆軟件改名

2015年,更名為“二三四五”。

5.拜耳材料改名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2015年9月1日正式更名為Covestro。

6.慧球科技改名

2017年,更名為慧金科技。

7.樂視影業改名

2018年,更名為樂創文娛。

…………………………………………………


史晨昱

據媒體報道,華為公司將在南非把華為名稱拼寫“Huawei”改名為“Wahway”。華為公司表示:“華為公司早已意識到,世界上很多用戶無法發出華為這個音”,“根據華為此前對包括南非在內的43個國家所做的為期6個月的調查,將華為的發音以及拼寫相結合,方便外國消費者發音,尤其是來自多語言國家如南非的消費者,有助於華為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提升華為的品牌辨識度”。

不過華為國內的官方媒體似乎還沒有出來證實這個消息。所以還不好說是不是華為真的在南非的市場改了拼音發音方式。說到改名的事情,國內不少公司都有根據市場發展需要改名的經歷。

首先想到的就是同樣是手機行業的錘子改名。今年年初,有爆料稱錘子科技在成都改名野望科技。其實錘子這個品牌本身挺有辨識度的,但是在四川方言中,“錘子”是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之前就很多四川網友吐槽過這個名字。而現在羅永浩獲得成都市政府的融資,在成都設置了研發中心,那肯定應該入鄉隨俗,把當地設的這家分公司改一個比較得體的名字。

另外就是大眾都很熟悉的,以前的淘寶商城Tmall,改名叫天貓。之前的Tmall 屬於英語詞彙,辨識度不高,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國人沒辦法正確記住拼寫,不利於淘寶商城深入三四五線中小城市的市場策略。“天貓”雖然聽起來有點二,但辨識度高,聽一遍就記住了。否則淘寶商城很難和淘寶獨立開,如果不改名,消費者還是會習慣性通過淘寶再去淘寶商城,流量還是從淘寶這裡出的。


獨角獸工場

現在還無法確定這個消息究竟是不是真的,因為很難想像一個本土企業會因為“外國人念不出來”這種看似愚人節玩笑的理由就決定改名。畢竟咱們國家走出海外的品牌很多,但改名的卻很少。比如家電霸主海爾,英文名一直就是“Haier”,從來不管外國人能不能正確讀出來。

當然改名的科技公司也有,最出名的當然就是聯想了。在1988年聯想創立的時候選擇“Legend”作為英文名,但是這個單詞在國外太普遍了,根本無法作為跨國集團的商標來使用。2001年聯想準備搞國際化的時候,發現“Legend”這個單詞基本上在所有英語語系國家裡都已經被搶先註冊了。所以在不得已之下,聯想的英文名改成了“LENOVO”。

華為因為外國人念不出品牌的理由而改名的例子也曾經出現在日本,比如“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這個名字用英語翻譯非常冗長,很不好念。創始人盛田昭夫去美國考察的時候,發現當地人幾乎都無法正確年初自己公司的名字。盛田昭夫和自己的同事討論了很久,終於決定用簡單的四個字母作為公司的新名字——“Sony”,它和英文的“Sunny”讀起來很像,給人一種陽光明媚的感覺,因此索尼公司的英文名就這麼確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索尼之外,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日企為了爭奪國際市場,都選擇了改名。比如松下原來的英文名叫“Matsushita”,也就是“松下”日文讀法的羅馬音。但是在這個詞歐美人同樣讀不出來,松下幸之助一狠心,就把品牌名改成了“Panasonic”

當然也有不管外國人感受的,比如遊戲行業大名鼎鼎的任天堂,它的名字中“任天”即“即盡人事聽天命之任天”的意思,“堂”就是公司,和咱們國家的“同仁堂”、“九芝堂”差不多。任天堂的英文名就是日文的羅馬音讀法“Nintendo”,外國人讀起來也很彆扭。

但是任天堂一直就沒想過改名字,海外玩家也從來不抱怨什麼。

所以一公司為了迎合國際市場,將英文名改的順口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在修改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國內用戶的感受。畢竟向“HUAWEI”這樣單純的拼音,改成繞口“Wahway”之後,老外們是爽快了, 國內的小朋友們看到後會怎麼念呢?


貓眼看數碼

Amazon 亞馬遜

1994年Jeff Benzos組建公司時它的確叫做Cadabra,“Cadabra”源自“abracadabra(唸咒施法)”。Bezos當時希望自己的書籍零售公司能夠像施了魔法一樣快速壯大。但是1995年公司上線時用了名字Amazon,以世界最大的河流命名。


LG。

LG前身是GoldStar公司,當時它有一個姐妹公司叫做Lak-Hui(英語Lucky的意思),兩個公司合為一體,這很明顯是LG的來源,1995年,Goldstar公司正式採用LG作為其商標。


Yahoo雅虎

1994年Jerry Yang和David Filo創立“Jerry和David的萬維網指南”,1995年一月改名為雅虎,買下了域名,建立了公司。


谷歌

更名為Alphabet。2015年8月11日,谷歌決定對自身運營架構進行重組,併成立新的母公司Alphabet。


Wikipedia

維基百科一開始它叫做Nupedia,是一款免費的網上百科全書,這只是Jimmy Wales廣告公司Bomis的一個副產品,後來團隊從WikiWikiWeb獲得了靈感,Wales於2001年1月10日上線了Wikipedia。


Facebook

2004年發佈時是thefacebook, 2005年註冊時就變成了Facebook。


Twitter

Twitter一開始的名字是twttr,後來用的是Twitter。


戴爾計算機(中國)

將公司正式名稱由“戴爾計算機公司”更改為“戴爾公司”。戴爾公司人士表示,戴爾更名換標是為了配合其多元化戰略,原來戴爾電腦主要經營的是個人計算機業務,但現在該公司經營產品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已經確立了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供應商地位,如果繼續沿用戴爾電腦公司名稱,必然不利於公司多元化戰略的實施。


聯想

在創立之初時採用了“Legend”作為英文名,當聯想決定走向世界時,才發現“Legend”在歐洲幾乎所有國家被註冊了,於是聯想將“Legend”更名為“Lenovo”。


SONY

1946年成立時,它以東京Tsushin Kogyo K.K命名,叫做東京電子通訊工程公司,或者Totsuko。不過當時只是一個科研公司。20世紀50年代,公司想向外擴展,但是TTK的商標被註冊了。於是通過結合“Sonus”和“Sonny”,Sony誕生了。


Nintendo 任天堂

1933年Yamauchi Nintendo公司成立,1951年更名為Nintendo遊戲卡片公司,1963年最終改為Nintendo公司


優酷土豆

更名為合一集團。2015年8月6日,古永鏘宣佈將優酷土豆集團正式更名為合一集團。


滴滴打車

更名為滴滴出行。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車宣佈了全新品牌和標識,並且,“滴滴打車”更名為“滴滴出行”。


阿里旅行

更名為飛豬。2016年10月27日,阿里宣佈將“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


西柚

更名為美柚。2013年10月,西柚宣佈將品牌升級為美柚,品牌LOGO、官網、客戶端、官微等均已同步升級。


樂視影業

更名為樂創文娛。2018年3月27日,樂視影業董事長、CEO張昭今日發佈內部信,稱公司將正式更名為“樂創文娛”。


沃爾瑪

2017年12月7日,沃爾瑪宣佈將把公司法定名稱從“Wal-Mart Stores”更改為“Walmart Inc”,此次更名將於2018年2月1日生效。


蘇寧

2013年改名為蘇寧雲商,在2017年改名為蘇寧易購。


京東商城

更名為京東。2013年3月30日,京東商城宣佈將官網域名正式更換為JD.COM,其後,京東商城微博、京東商城APP都逐漸更名為京東。


Nova84477922

看看好多人一本正經的樣子我就知道華為的這一波操作成功了(皮衣霞狠開心),其實華為終端南非帳號就是跟大家愚人節開個玩笑而已,你們就真的當真了,只不過這個消息確認的有點遲,華為官方帳號4月3號才對外宣佈這是一個玩笑,主要是為了普及華為的發音而已,華為沒有改名!

其實改自己品牌的名稱是很少見的,但是改公司名稱還是很常見的事情,比如麥當勞的公司就更名為金拱門,當時還鬧了一個不小的笑話,現在大家都不叫麥當勞了,統一都叫金拱門了,當然了這更多的是大家的一種玩笑話而已。

但是手機圈也有好幾個更換名稱或者重新樹立品牌形象的故事,比如現在大火的VIVO手機前身就是步步高智能手機,步步高集團下的新品牌OPPO手機獲得巨大的成功之後,步步高手機更名也勢在必行,所以眾望所歸下步步高智能手機就正式更名為VIVO了,當然了你也可以理解成VIVO是一個全新的手機品牌。

大家都知道早期360是和酷派手機是有一個合作的,所 以360最早的手機品牌是叫奇酷,只不過在樂視的插手下360又和酷派鬧掰了,後來自己獨立做手機,現在都統一叫360手機了,而奇酷早就離我們遠去了,你說360折騰了這麼一大圈還是自己一個人單幹,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而最近陷入低谷的金立手機雖然沒有更名,但是LOGO是有變化的,以前金立的LOGO就是品牌的英文,而在2016年的時候金立的LOGO換成了一個類似於笑臉的標誌,同時還打出“科技 悅生活”的全新slogan,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更換LOGO的金立似乎沒有改頭換面啊。

估計有不少人不認識下面這個牌子的手機,其實這就是HTC的前身多普達,很難想象手機標誌竟然是幾個圈圈,不知道還以為奧迪出了手機了,我個人是更喜歡多普達的標誌和名稱,不過現在的HTC在國內的知名度也就遠不如以前了,HTC手機早已經邊緣化了。


還有傳聞就是聽說錘子科技改名,錘子科技去年在成都註冊了一家叫“野望科技”的公司,並且錘子科技100%持股,就是不知道錘子科技到底會不會改名,畢竟錘子這個名詞對川渝地區的同學不夠友好啊!


水哥愛搞機

小嘉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希望你能夠喜歡我的回答。

華為HUAWEI改名wahway?

雖然真實性還有待考察,但是科技公司改名似乎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那麼有哪些公司改名字了呢

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大概是錘子了吧

錘子手機作為國產手機中的“異類”,特立獨行讓錘子手機收穫了很多極客用戶的喜愛,2017年,堅果Pro系列也算是成功拉了老羅一把,不論是Pro與眾不同的方塊機,還是Pro2almost全面屏+指紋LOGO二合一,都贏得了粉絲的支持,總而言之,錘子終於有了點錢。
(堅果Pro)

年初,有爆料稱錘子科技改名野望科技,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以下是成都野望科技百科:

成都野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07月0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羅永浩,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通信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基礎軟件服務;應用軟件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營業性演出);展覽展示服務;會議服務;維修通訊設備(不含無線電發射設備及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銷售:通訊設備(不含無線電發射設備)、計算機、軟件及輔助設備、服裝、鞋帽、日用品、文具用品、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代理進出口;電子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設計、製作、代理、發佈廣告;手機的製造、生產、加工;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出版物零售(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等。

至於為什麼改名,坊間猜測很多,大概是很多人覺得買手機的時候,總不能說:買個錘子啊!

總而言之,二月份,錘子改名和謠傳錘子嫁給360成功讓老羅火了一把。

四月份的到來,錘子也馬上要召開發佈會了,不知道各位錘友準備好了沒有啊?
(圖堅果Pro2)

以上就是本次問答的全部內容了,謝謝觀看

——————END——————


數碼小嘉MY

4月1日愚人節當天,國內多家知名媒體紛紛報道了:華為公司早已意識到,世界上很多用戶無法發出華為這個音。為了方便外國消費者發音,尤其是來自多語言國家如南非的消費者,華為公司名稱拼寫“Huawei”改名成“Wahway”。有助於提高品牌辨識度。

不得不說華為的這一波套路走的很高。一夜之間讓南非用戶記住了華為的發音。

當然改名的企業還是不少,每一個企業改名都會有各式各樣的原因。



天貓商城

天貓的前身是淘寶商城,當時很多人區分不了淘寶網和淘寶商城的區別,品牌辨識度低,容易把二者混為一談。如果繼續使用淘寶商城這個名字,對它的發展非常不利。為了給消費者更清楚的定位和區分,因此在2012年1月將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商城。



聯想

聯想創立時英文名“Legend”,在2001年聯想準備進軍國際市場的時候發現“Legend”成了絆腳石,聯想集團助理總裁李嵐表示,“Lengend”這個名字在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被註冊,無奈將“Lengend”更名為“Lenovo”



飛豬旅行

飛豬旅行的前身是阿里旅行,這個名字改的有點奇葩。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飛豬將定位為面向年輕消費者的休閒度假品牌,提高品牌辨識度。



谷歌

2015年8月谷歌宣佈,通過創辦一家名為Alphabet的母公司,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他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擔任Alphabet首席執行官,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擔任總裁。


平行視線

微財記,實用財金知識分享

瀉藥

今日華為英文改名時間在網上熱搜,據瞭解,這只是針對於海外市場,國內市場的名稱並不發生改變。來看看哪些公司改過名:

1、聯想

聯想在創立之初時採用了“Legend”作為英文名,這在發展初期並沒有產生什麼影響,當時當聯想決定走向世界時,才發現“Legend”在歐洲幾乎所有國家被註冊了,所以在綜合考慮之後,聯想將“Legend”更名為“Lenovo”。


2、谷歌

作為全球著名的智能科技公司,谷歌在拓展業務的同時也發現了自身運營架構的限制,於是決定在2015年對其進行重組,併成立了新的母公司Alphabet,這也算是新的谷歌名稱吧。


3、蘇寧

蘇寧的改名算是比較頻繁的,其最初的名稱為蘇寧電器,而後在2013年改名為蘇寧雲商,在2017年改名為蘇寧易購,也算是企業發展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結果吧。


4、國美電器

國內電器在2017年5月15日發佈公告稱,將中文名由“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改為“國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改名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公司名稱更好的方便大家記住,無可厚非,只要改的成功確實可以為公司帶來較好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