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都是自己人”,最终导致中国再也没能踏足这块曾经的国土

古代中国向来不注重自己的领土权益,在“天朝上国”的老大思想中,中国似乎更看重自己的名分,所谓,威服海外,恩及遐迩,千邦上供,万国来朝,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来个自己祝福贺寿,想一想,是在是太有面子。

既然有所喜好,那么一旦他国俯首称臣,称藩纳贡,那么就都是一家人了,如此,不赏赐点啥,显得天朝自己太过小气,如果再被人误会为吝啬那就大大的丢脸了。不但要赏赐,在领土上也不能太过计较,怀着“你的国王都是我封的,那你的领土和我的领土有啥区别?”这种思想,当年的清政府就在这种想法中吃了大亏,最终导致大片南方的国土沦为他国领土,明珠遗尘,殊为遗憾。

一句“都是自己人”,最终导致中国再也没能踏足这块曾经的国土

1752年,缅甸贡榜王朝建立,随着贡榜王朝统治者的积极学习、整顿法度、奖励农商等政策措施的推行,贡榜王朝逐渐强盛,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崛起,贡榜王朝也萌发了侵略扩张的野心。在对东、西、南方向的扩张停止后,缅甸国王孟驳将目光投向了北方,那里是大清朝的土地。缅甸实在是太自信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对手究竟有多少实力。

缅甸军队接连制造事端,开始向云南地区侵犯,当时的清朝虽然对云南地区拥有主权,但是地区事务大都由当地吐司自主决定,缅军直接干涉土司们的内部事务,严重损害了中央政府对当地的统治权利和权威。最终,在乾隆年间,淸缅战争爆发,两国交兵,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一句“都是自己人”,最终导致中国再也没能踏足这块曾经的国土

开始政府只是想要将缅军赶出国境,因此并未大举兴兵,只做小规模的打击后即收手止战,但是不痛不痒,缅军记不住教训,依然兴兵作乱,最终,1769年,清政府派遣大学士傅恒率兵南下,兵临缅甸国境。缅王此时才有所顿悟,战战兢兢,赶忙向清朝求和,愿意上表称臣、派使者朝贡大清。最终,清政府对缅甸国王进行了册封,缅甸被纳入中国藩属。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恢复了对孟艮、木邦、孟拱、整迈等地区土司的统治,然而,收复国土的清政府在随后的决策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战争结束,缅甸称臣,清政府怀着“置三司于不问,任缅处置,犹得曰,缅已世世臣服,恭顺无二,养拱诸地虽属缅仍属于我然。”的态度,对当地土司不管不问,将其交由缅甸全权处理。并美其名曰:“这些地方虽然属于缅甸,但是仍然还是属于我的”。

一句“都是自己人”,最终导致中国再也没能踏足这块曾经的国土

一步差,步步错。这次决策的草率行为种下的苦果最终还要中国来偿还,当英帝国的枪炮摧垮缅甸的国门,当整个缅甸彻底沦为英国的属地,这些曾经没做明显标志,没有明确划分的边界土地就这样被英国人拿走了。虽然后来英国人作出了一定让步,将云南边境以南直到缅甸境内的西江潞江以北地区让给清政府,但是昏聩的清政府却只是口头表示“勘合”,并未立刻形成文书,结果最后英国人又不认账,最终,这些土地再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