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正所謂“360行,行行有規,360行,行行有話”。

翡翠圈也有自己的行規和行話。

那翡翠圈有些什麼“行業黑話”呢!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翡翠行業內所說翡翠的種主要是指兩個方面:

一個是指翡翠內部的礦物晶體顆粒的大小。

可分為玻璃種、冰種、糯種、芙蓉種、馬牙種和豆種等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二、按翡翠內部礦物晶體的緻密度、硬度、晶體間的結合度來分。

如:老種、新種和新老種。

老種翡翠內部礦物晶體硬度大,礦物顆粒之間結合的緊密,緻密度好,

所以老種翡翠的硬度高;新種翡翠內部礦物晶體緻密度較老種翡翠差些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水頭

水頭常簡稱水,是指翡翠的透明程度。

透明度低則叫水頭差、水頭短;

透明度高則叫水頭足、水頭長。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還有一種幾分水的說法,

用聚光電筒(點光源)來觀察翡翠的透明度,

用光線照入的深淺來衡量水頭的長短,

如3mm的深度為一分水,

6mm的深度為二分水,

9mm的深度為三分水。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地(底)

是指翡翠的質地,主要由翡翠的結構、透明度和所含雜質的情況決定。

專業描述是指翡翠除綠色之外的其它所有方面的綜合表現。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坑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

一是指礦床的不同,礦床在沖刷、搬運中形成時,

原石水足、種細、顏色好的稱為老坑;反之則叫新坑。

二是指礦床開採時間不同,即早開採的叫老坑,晚開採的叫新坑。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翠性

翡翠中單斜輝石的晶面或解理面,

對光的反射看上去針狀、呈片狀或星點狀閃光,

這種現象就是翡翠得“翠性”。

行內人士常形象地描述為蒼蠅翅、蚊子翅。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剛性

翡翠質地非常細膩,晶粒間結合非常緊密,且硬度高,

通過拋光來達到最佳的光線、形體和工藝完美統一!

光感清晰銳利,反差對比強烈,

極度純淨的翡翠表面使折射率作用顯著,

所產生的光學效應使人在感官上感受到如鋼的表面一般堅硬剛毅、寒光泠泠的感覺。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翡翠剛性包含兩層含義:

一、顯現剛性的翡翠硬度極高,像鋼一般堅硬,

這是與不顯剛性的翡翠相比而得的結論;

二、由光感而使視覺感受到剛性。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A貨、B貨、C貨

翡翠A貨:指僅經過機械加工,其結構、顏色、透明度等

均保持天然狀態的翡翠,即天然翡翠;

翡翠B貨:是指將低檔翡翠經過強酸處理漂洗,去除汙點、雜質後,

用膠或還氧樹脂膠等材料填補經酸液浸蝕損失的空間。

經過這類處理的,翡翠鑑定證書會註明“翡翠B貨”或“翡翠處理”字樣;

翡翠C貨:指人工添加外來染料或藥品處理後的翡翠及其成品。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起膠

顧名思義起膠就像凝固的膠水,當你轉動它時,隨著表面的光線作用,

看起來就像會流動的膠水一樣,

光線在翡翠的表面所折射出來是整塊的、連綿不絕的。

翡翠的表面之所以能出現起膠的現象,

是由於翡翠內部晶體顆粒很細小,

這樣表面才能出現膠狀的東西。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起瑩

翡翠透明度高,水頭好,顆粒細膩,且排布均勻有序;

當光線穿過這樣的翡翠,邊緣會折射出一條亮線,

就是我們叫的瑩光,在有一定弧度、弧面的翡翠上更容易起瑩。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翡翠的棉是一種絮狀、無色的的包裹體,

以半透明至微透明存在於翡翠的顆粒、縫隙之間。

常見的棉呈絲狀、帶狀、條帶狀、雲霧狀、團塊狀等。

棉幾乎存在於所有翡翠中,“無棉不翡翠”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綹裂

長於內部的、摳不到的是綹;

外部的能用手摳到、摸到的叫裂。

綹裂則是內部生長且在外表都能摸到的。

綹裂是翡翠的天敵,因為有裂的翡翠價值會驟減。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辣色

綠色是翡翠最主要的表現顏色,但綠色也因深淺不同而變幻莫測。

如果一塊翡翠的綠色鮮豔、突出、濃郁,

不同於常見的溫和綠色,則可以稱之為“色辣”!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厚樁、對樁

厚樁指翡翠成品的長度和寬度的綜合厚度,

即有一定的厚度同時橫向面也要比較大。

別再被矇在鼓裡了,翡翠裡的“行話”是這樣的……

對樁是指在翡翠行裡,客人在挑選寶貝里,

感覺看對了、看上眼了,第一感覺就是喜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