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與《500哩》,“求求你上帝,別讓我這麼沒臉”

賈斯汀·汀布萊克領銜演唱的《500哩》

科恩兄弟與《500哩》,“求求你上帝,別讓我這麼沒臉”

電影《醉鄉民謠》DVD封面

就是頂著科恩兄弟的名聲,電影《醉鄉民謠》的開頭也讓人看的昏昏欲睡。直到《500哩》的歌聲響起,才驟然在現實與夢幻中找到了一條幽暗的小徑。

這是一首著名的美國民謠,賈斯汀·汀布萊克領銜演唱的《500哩》是眾多翻唱版中最好聽的一首,沒有之一。

先說說電影《醉鄉民謠》,主人公Llewyn Davis的原型,來自Dave van Ronk,中文翻譯叫戴維·範容克。

科恩兄弟與《500哩》,“求求你上帝,別讓我這麼沒臉”

唱片封面模仿的很到位

範容克終其一生是個不太得志的民謠音樂家,他最值得稱道的就是與鮑勃迪倫亦師亦友的一段關係,曾經讓鮑勃迪倫住在他家裡,並且教過他吉他指法。

雖然範容克是民謠音樂變革的先驅人物,他用吉他演奏藍調、布魯斯,他為民謠演唱帶來許多新意,但也僅此而已。他屬於民謠革命“黎明前的黑暗”中的一群人,這些人的使命就是不斷推進民謠的發展,只等待著鮑勃迪倫的公鴨嗓“一唱而天下白”。說到底,六十年代初在格林尼治唱酒吧的那群人,都是鮑勃迪倫的墊腳石。

科恩兄弟與《500哩》,“求求你上帝,別讓我這麼沒臉”

範容克只是迪倫背後的一個

《醉鄉民謠》男主角的很多故事都來自範容克,包括範容克一度想放棄酒吧演唱重新出海當水手,因為丟了海員證而只得作罷。

範容克真的去過芝加歌拜見當時民謠圈子裡數一數二的經紀人阿爾伯特,阿爾伯特眼光獨到,極具商業頭腦,但他也沒有看上範容克,“你不錯,但是還不夠好”,僅此而已。你說阿爾伯特不識英雄?在1962年到1970年,他是鮑勃迪倫的經紀人。

範容克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本質就是各種圈子裡的無名一逼,“不錯,但是還不夠好”。

我們大多數人就像範容克一樣,屌絲一個,一個寫長答案可又沒得到幾票贊同或者大V關注的自媒體作者,一個每天琢磨創業卻始終搞不出動靜的中關村碼農,一個蠅營狗苟而總被領導踩在腳下的乖張小吏。好像什麼都知道點兒,好像只是上天沒有給自己機會,其實真實的現狀是,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都是範容克”,我想,這就是科恩兄弟在《醉鄉民謠》裡想告訴我們的話。

再來說說《500哩》,這是一首在民謠史上改編次數僅次於披頭士《Yesterday》的歌,這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

美國人唱歌,即便是傷心到骨子裡,也不會撕心裂肺、哭天搶地,而是保持著絕對的剋制,一點一點侵入內心,融化谷底。

歌詞的大意是這樣的:如果你錯過了我搭的那班火車,你應該知道我已經離開。你可以聽見一百英里外飄來的汽笛聲,一百英里,兩百英里,三百英里,四百英里,上帝啊,我已離家五百英里。我衣衫襤褸,我一文不名,上帝啊,我不能這個樣子回到家鄉。上帝啊,我不能這個樣子回到家鄉。

科恩兄弟與《500哩》,“求求你上帝,別讓我這麼沒臉”

賈斯汀·汀布萊克演繹了完美的 500 miles

但是你騙的了別人,終究騙不了自己,因為你無法裝作成功的回到家鄉,無法在父母面前表演你飄泊在外,強充打臉的那一套,你終究一文不名,“上帝啊,我不能這個樣子回到家鄉”。

人總還要有點兒骨氣,總還要點兒臉面,這是一個人最後的底線,我們不能連這個底線都剝奪掉,好比剝掉身上唯一一條內褲,赤條條的擺在所有人的面前。

所以,在科恩兄弟的這部影片裡,男主角搖搖晃晃的走了一圈再次回到起點,並非什麼命運的歸宿,而是為了保持最後一點兒做人的尊嚴。

那是這部影片的言外之音,那是一個人對命運無助的吶喝:求求你,上帝啊,我不能這個樣子回到家鄉。求求你,上帝啊,你別讓我這麼的沒臉,我不能這個樣子回到家鄉。

2017年11月於美國波特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