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開源雲計算下一站 詳解EasyStack的“三級火箭”論

發佈中文品牌名“易捷行雲”,宣佈完成3億元C+輪融資,推出創新的雲就緒超融合新品ECS Stack……EasyStack在一天之內釋放出的消息讓人眼花繚亂。

不僅如此,在北京僑福芳草地太空艙,EasyStack創始人兼CEO陳喜倫提出的“企業雲計算三級火箭模型”——開源雲大勢、產品化突圍、生態槓桿,也讓業界耳目一新,併為EasyStack發展成為一家“以開源生態為基礎的世界級的雲計算企業”指明瞭路徑。

在雲計算領域快速發展的今天,OpenStack、Kubernetes、Docker、微服務、DevOps……一系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持續升溫,使得開源雲計算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力軍。不過,對於用戶而言,他們關注的並非技術發展本身,而是如何將這些新技術為自己所用,為企業業務提供支撐。

在筆者看來,開源雲計算領域目前正處在眾多新技術蓬勃發展轉向融會貫通的關鍵階段,誰抓住了這一關鍵點,誰就能夠在未來的開源雲計算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事實上,EasyStack正是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有了今天的“三級火箭”論。在“三級火箭”中,開源雲是行業大趨勢,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產品化是推動開源雲加速落地的關鍵,也是EasyStack業務得以實現指數級發展的核心;生態則是做大做強整個市場蛋糕不可或缺的力量。

角逐開源雲計算下一站 詳解EasyStack的“三級火箭”論

一級火箭:在開源雲趨勢下做一個領先者

回顧10多年來IT產業的發展和變遷我們可以發現,雲計算早已經從大勢所趨變成了既成事實,但對於雲計算產業的發展而言,走向開源則正在變成大勢所趨。正如陳喜倫一直表述的:95%的主流IT部門都在關鍵任務型IT項目中大量使用開源軟件資產。

在開源雲計算領域,2010年出現的OpenStack已經成為開源雲計算的事實標準,越來越多的IT企業和用戶基於OpenStack構建雲計算平臺。451 Research最近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OpenStack市場規模超過20億美元,並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2020年將到達60億美元。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創立於2014年初的EasyStack正是乘著OpenStack發展的東風發展起來的,但在OpenStack的基礎上,EasyStack早已將觸角伸到了開源雲計算的多個細分領域,如Docker、Kubernetes等,並立志成為一家“以開源生態為基礎的世界級的雲計算企業”。

事實證明,EasyStack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還不錯。在去年由Gartner發佈的《競爭格局:2017OpenStack分發和支持服務市場報告》共從全球市場角度列出了八家OpenStack企業就有EasyStack,而在去年底第16屆OpenStack峰會上,OpenStack基金會用戶調查報告公佈的全球十大企業中,EasyStack也位列其中。

角逐開源雲計算下一站 詳解EasyStack的“三級火箭”論

EasyStack創始人兼CEO陳喜倫

正如陳喜倫所說:“在這一階段,我們通過技術創新,代碼貢獻,行業佈道,不僅在全球技術價值網中佔有一席之地,也獲得了早期頭部客戶的認可。”據瞭解,EasyStack已經為超過300家大中型企業構建雲平臺,這裡包括中國建行、中國銀聯、中國郵儲銀行等眾多對IT環境要求苛刻的金融行業客戶。

二級火箭:推動開源產品化 新產品將超融合帶入下半場

在開源領域站穩腳跟的EasyStack想做的可不僅僅是成為一家開源技術服務公司,就像著名風險投資機構A16z合夥人、早年網景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軟件吞噬世界》一文中所說的那樣:老的基於開源服務的模式已死,新一代商業模式是基於開源做產品、基於開源做雲服務。

事實上,自EasyStack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堅定地推動基於開源技術為核心的產品化。去年,EasyStack陸續推出了基於Kubernetes的輕量級容器集群、企業級Container Linux,基於OpenStack的人工智能平臺、行業雲平臺,混合雲平臺以及應用中心AppCenter等,滿足了不同規模企業不同應用場景的雲服務需求。

如今,EasyStack在開源產品化上再結碩果,在基礎雲平臺上分別為專家客戶和規模客戶提供了ECS易捷行雲企業雲和ECS Stack易捷行雲超融合兩類雲平臺。不僅如此,陳喜倫還透露,今年EasyStack還將發佈多雲管理產品EMS,更新基於Kubernetes的容器產品線EKS。

作為此次發佈會的主角,EasyStack超融合產品第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在超融合一體機已經“氾濫”的今天,ECS Stack易捷行雲超融合是不是已經遲到?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強調:EasyStack在今天這個時間點發布超融合產品恰到好處,因為如今超融合領域正在進入下半場,更加強調雲計算軟硬件一體交付。

根據EasyStack的研究和判斷,2018年將成為超融合領域的分水嶺,未來的超融合都將是雲就緒超融合。具體來說,超融合的下半場擁有三個重要特徵:1、不支持多雲的超融合不是下半場超融合,如今,企業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多雲架構,而超融合也正在成為多雲世界的基石;2、不支持微服務粒度升級的超融合不是下半場超融合,隨著企業核心業務逐步上雲,微服務粒度的升級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平臺升級所帶來的業務連續性風險;3、不支持應用為核心的超融合不是下半場超融合,雲就緒超融合不是以底層資源分配為目的,而是以支持應用業務為目的。

基於超融合下半場的三大特徵,EasyStack全新推出的ECS Stack易捷行雲超融合,不僅提供完整的雲平臺,同時提供多雲支撐能力;提供以支撐應用為核心的軟件基礎設施;全新的設計融入了下一代分佈式微服務架構,支持微服務粒度升級,真正實現了雲就緒。

角逐開源雲計算下一站 詳解EasyStack的“三級火箭”論

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TO劉國輝

“ECS Stack的核心設計思想就是實現從硬件基礎設施到軟件基礎設施的抽象,從管理資源到支撐應用的跨越,從單一雲平臺向多雲管理的延伸。”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TO劉國輝表示。而這恰恰也是雲就緒超融合的核心設計思想。


在筆者看來,以OpenStack起家的EasyStack是一家典型的專注軟件基礎設施的企業,而超融合剛剛興起之時,主要是對存儲、網絡、計算等硬件設備的融合。在那樣一個階段,EasyStack沒有理由大舉進入超融合領域,隨著超融合發展的日趨成熟,軟硬一體的雲就緒已經成為超融合發展的主流,EasyStack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進入的確是恰逢其時。不僅如此,由於硬件的標準化程度較高,硬件基礎設施的超融合相對軟件要簡單許多,從這個角度看,秉承軟件基礎設施超融合優勢的EasyStack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對超融合領域降維打擊的能力。

三級火箭:用生態槓桿撬動開源雲計算 讓萬物生長

隨著雲計算應用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對於開源雲計算領域來說更是如此,因為開源生態構建的開源價值網在基因上就比傳統生態構建的價值鏈更富於價值創造,更能產生協同作用。因此,早在2016年EasyStack就提出了EasyStack萬物生長的生態理念,其特徵就是:物種豐富、開放循環、協同進化。

角逐開源雲計算下一站 詳解EasyStack的“三級火箭”論

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

正如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所說,在軟件定義的大背景下,開源商業價值網中的企業角色正呈現多樣化趨勢。生態中的各種角色相互協同,撬動的不僅是商業市場的規模效應,更能撬動生態網絡的協同效應,從而真正實現生態的“萬物生長”。

不過,在筆者看來,就生態建設而言,越大的企業越有發言權,甚至一些企業巨頭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對於EasyStack這樣的企業,要撬動開源雲生態,並非易事。在這方面,EasyStack選擇的是打造足夠強的生態槓桿,來撬動整個開源雲生態,這也正是EasyStack的第三級火箭。

應該說,EasyStack的第三級火箭生態槓桿與前面的開源、產品化是一脈相承的。陳喜倫強調,生態槓桿首先就是要藉助產品化,只有將ECS Stack這個標準化產品做到規模化,才會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加入進來;其次,要在產品的基礎上構建圍繞不同行業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如今ECS Stack已經擁有教育、醫療、政府、製造等行業的解決方案,未來將進一步擴充;第三,要基於整個開源產品生態化,藉助開源世界的力量來解決用戶遇到的問題,這恰恰是EasyStack基因所在。

據瞭解,目前EasyStack已經擁有超過100家生態合作伙伴,以及超過300家渠道合作伙伴。王瑞琳表示,此次ECS Stack的推出,不僅是EasyStack“生態槓桿”的支點,也是點燃“三級火箭”的助燃劑,更是構建商業價值網的催化劑。接下來,EasyStack希望建立超過1000家合作伙伴的商業價值網。

如今,雲計算市場已經開啟爆發式增長,開源雲計算的市場紅利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釋放,這不只是易捷行雲EasyStack的機會,也是整個中國開源企業的機會。為了進一步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剛剛完成3億元融資的易捷行雲EasyStack將進一步落地“三級火箭”佈局,持續推動產品的規模化、拓展渠道和行業覆蓋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易捷行雲EasyStack也在積極推動公司進一步走向資本市場,通過IPO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