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過江大橋對其經濟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武漢斑馬繪

作為武漢人從小就是聽長江大橋的故事長大。的確,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首個建造的過江大橋,承接南北鐵路走向,對武漢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武漢“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格局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就是這樣的城市格局才奠定武漢沿江經濟發展模式,為兩岸能夠均衡發展,過江大橋就是必不可少。

進入新世紀以來,武漢經濟總量已經破萬億,增速在全國可以算是名列前茅。與此同時,武漢江面上也已巍然聳立“十一座”過江大橋,現在已經投入使用十座,就這區區十座過江大橋,每日車流量可以達到七十萬輛。


特別是武漢市政府於今年元旦宣佈取消ETC收費,這樣長江二橋、鸚鵡洲大橋、二七大橋車流量有較大的上升,長江大橋因未取消限號車流量有程度緩解。

過江大橋對於武漢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就拿我自己舉例。我家居住在光谷雄楚大道,但工作日要去漢陽上班,以前未開通鸚鵡洲大橋想要去漢陽上班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住宿舍,因為在路上來去時間就需要兩個小時,現在鸚鵡洲大橋開通加上雄楚高架完善,從我家到漢陽王家灣僅需要四十分鐘,極大縮短兩地時空距離,不僅節省自己的時間也為武漢經濟作出貢獻。



相信在武漢居住的各位也都有相似經歷,特別是ETC取消後的影響不亞於再開通一座長江大橋,現在武漢三鎮來去自如,再也不用擔心還需要交“過路費”。這就完全體現出過江大橋存在的價值,加強三鎮交流合作,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現在武昌在漢口上班、漢口在武昌讀書壓根不是夢。

我認為武漢開通過江大橋還不能完全帶動其經濟發展,還是有不小的潛力等待挖掘,未來更方便快捷廉價的出行方式還是地鐵,所以說以後武漢還是要建設跨江地鐵項目,這樣受益的人群更廣,對促進其經濟發展也有不小的幫助。

武漢未開通長江大橋前,三鎮一直被調侃為“異地戀”,現在長江大橋開通,生活節奏加強,在武漢再也不會因為“距離”分手。


武漢斑馬繪

武漢過江大橋對武漢經濟發展,甚至全國經濟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是連接粵漢鐵路和京漢鐵路的重要橋樑,不僅聯通武漢三鎮,更是連通中國大江南北。從此,中國鐵路過江,就再也無需火車坐輪渡了。

長江大橋通車後的38年後的1995年,武漢長江二橋通車。從此,武漢再也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啦。長江二橋的通車,無意中把武漢人幾十年過江的輪渡,送進了歷史書。輪渡從交通工具,演變為一種文化和情懷。二橋通車,把原本城中村集中的黃浦路和徐東路,快速帶入城市中心的進程,誕生了後來的武漢天地和徐東兩大重要商圈。

接著通車的白沙洲大橋是武漢的長江三橋,此橋成為三環線上重要的跨江通道,成為物流乾線。只是這座橋十年二十四修,成為一大笑話。儘管如此,這座橋還是帶動了漢陽沌口和武昌白沙洲地區的發展。

後面還有讓三環線畫圓的天興洲大橋,讓二環線畫圓的二七長江大橋和鸚鵡洲長江大橋,讓外環線畫圓的陽邏長江大橋和軍山長江大橋,2017年底通車的沌口大橋,還有2019年通車、未來服務於四環線的楊泗港大橋和青山大橋。

陸陸續續武漢通車和在建的長江大橋,多達十一座,每一座長江大橋都直接帶動兩岸房地產發展,也讓武漢三鎮的‘’異地戀‘’,變得更加貼近。

所以,武漢人的名字裡會常常出現橋字,武漢人也堪稱橋胞、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