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知道了北洋軍閥混戰時期。主要有皖系、直系、奉系、滇系、桂系等。再後來,在20世紀20年代的軍閥混戰中,皖系在戰爭中吃了敗仗,土崩瓦解了。到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北伐戰爭的時候,軍閥主要就剩下直系吳佩孚、孫傳芳和奉系張作霖了。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電視劇裡的張作霖劇照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張作霖的照片

這個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文藝作品裡面多次出現過,以前說評書的時代有個評書叫做《亂世梟雄》就是關於他的。原來是清朝末年東北的土匪頭目,後來被清政府“招安”收編。然後,在辛亥革命,袁世凱當了總統後,投靠袁世凱,先是當了師長,駐紮在奉天(也就是現在的瀋陽了),然後,得到提拔,得以執掌奉天省的大權了。在護國戰爭時期,張作霖趁機在東北三省擴張勢力,逐漸就控制了整個東北了。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奉系成為獨立於皖、直兩系之外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勢力了。

在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開始時,奉系軍閥有兵力35萬人以上,此時算作是各路軍閥裡面勢力最大的了。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東北兵工廠廠房想象圖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東北兵工廠大門

因為奉系是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的,所以奉軍的裝備自然少不了日本式的武器和軍火。特別是他們的東北東工廠自然就是在仿造日式武器。其中仿造的日式輕武器有仿造過日製三十年式6.5mm步槍、日製三十年式6.5mm馬槍、日製三八式6.5mm步槍、日製三八式6.5mm馬槍,日製大正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仿造後叫做17年式6.5mm輕機槍)、日本大正三年式重機槍(仿造後叫做13年式重機槍,初期與大正三年式一樣採用6.5mm口徑,後改為7.9mm口徑,以增加威力並簡化後勤)。比起其他各路軍閥來,奉軍的炮火很強大,特別是100毫米口徑以上的重炮,其他各路軍閥缺少這種武器,他們的大口徑火炮典型有仿製日38式105毫米野戰加農炮,1924至1931年生產了12門;仿日38式150毫米榴彈炮,1925至1931年生產了21門;1931年9.18事變時,有2門240毫米榴彈炮正在試製中。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哈其開斯或日製三年式重機槍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伯格曼MP18衝鋒槍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操練中的奉軍步兵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馬克沁重機槍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重型榴彈炮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重迫擊炮

奉系軍閥中日本帝國主義的影響,還表現在他們內部的派系,他們內部劃分為舊派和新派。舊派大部分人和張作霖一樣是綠林出身的,典型有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張海鵬、張宗昌、馬占山、許蘭州等。新派分為士官派和大學派等——士官派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出來的,自然深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影響,典型人物楊宇霆、吳俊升、孫烈臣、于學忠、何柱國、張驤伍等。大學派是從奉系軍閥的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的,那個東北講武堂還是模仿日本士官學校的教學體制,所以還是有濃厚的日本帝國主義的色彩,典型人物有郭松齡、李景林、姜登選等。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電視劇裡的奉系軍閥將領劇照

這裡需要說一下,雖然有濃厚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影響,但是奉系軍閥的軍火來源並不僅僅侷限於日本軍火。在民國初期,因為東北資源很豐富,奉系軍閥手裡面的軍費非常充足,於是他們大量進口軍火。以輕武器為例,除了日式,還有德式、捷克式、俄式、意大利式、美式等。比如駁殼槍、捷克ZB26輕機槍、伯格曼MP18衝鋒槍、馬克沁重機槍等,奉軍手裡也有不少——雖說很多輕武器是精品。但這樣似乎會口徑雜亂,給彈藥補給帶來麻煩,但是呢,舊中國各路新舊軍閥武裝都是如此,很正常。

因為軍費寬裕,所以奉系軍閥擁有很多其他各路軍閥沒有的稀罕而且威力挺大的武器,比如坦克,他們用民用拖拉機的名義弄來了一戰時期的著名坦克——法國雷諾坦克。只可惜,奉系軍閥隊伍不怎麼會用這東西。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雷諾坦克

此外,他們的實力強大還體現在海軍和空軍方面。

東北海軍有兩個海防艦隊和一個黑龍江、松花江江防艦隊,海防第一艦隊有海圻號巡洋艦、海琛號巡洋艦、肇和號練習巡洋艦、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海防第二艦隊有永翔號炮艦、楚豫號炮艦、江利號炮艦、同安號驅逐艦、定海號運輸艦等;江防艦隊有小船江亨、利綏、利捷、利濟、江平、江太、江安、江清、江泰號等。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和它搭載的水上飛機

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它好像是用一條大噸位的貨輪改造而成的吧,但是可以攜帶水上飛機。於是被軍迷戲稱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可以攜帶飛機的艦艇,儘管這條水上飛機母艦攜帶的飛機只能從事一些偵察方面的活動,並不具備太多戰鬥力,但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還是有一點兒劃時代的意義了。

東北空軍,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傾注心血、苦心營建的航空作戰力量。全盛時期(即張作霖統治時期)裝備飛機近300架,共5個航空兵隊。東北空軍的飛機全為購買和列強贈送,或是戰場繳獲的,產地主要為法國和捷克兩國。東北易幟前,東北空軍還有2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150架。其他的轟炸機、偵察機、運輸機、教練機也算是種類齊全了。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奉軍——東北軍發展、演變與消亡記(上)

奉系軍閥的飛機

當然了,這些飛機大部分是活塞螺旋槳的了,而且大部分還是雙翼(雙層機翼)飛機,但是呢,那個時代飛機畢竟是個稀罕物,能擁有幾百架,也算是實力雄厚了。

然而,奉軍,東北軍裝備雖然好,實力雄厚,始終只能算是個土豪、土財主,戰鬥力卻真的不怎麼樣。他們參加過很多軍閥混戰,敗多勝少。東北易幟後變成了國民黨軍東北軍,在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損失了大把武器裝備,兵力也損失了一半左右。在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東北軍的隊伍就逐漸被國民黨中央軍吞併或者控制了,於是就逐漸消亡了。在後面的文章中,就逐步說說他們在軍閥混戰中的歷史……(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