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難成大事,成功靠的是“心量”

患得患失,難成大事,成功靠的是“心量”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道德經》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由於太過注重自己的切身利益,任何外境的絲毫變化都能讓他驚恐萬狀。得到寵幸了就整天提心吊膽的,生怕會再失去,而受到恥辱又憤憤不平,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利益得到滿足。

所以,患得患失其實就是自私自利的另一種表現。在商業關係中,有一種思維模式叫“利他”;在人際關係中,有一種情誼叫“誠信”;在戀愛關係中有一種天長地久叫“真心”。

一個時常只為自己考慮的人,不過是個“井底之蛙”,他所能利用的空間將會變得越來越狹小,他所處的環境也只會變得越來越惡劣,於是他的眼界將不斷縮小,最終自取滅亡。因為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能走多遠,當然也決定了他能掌控多大的局面。

患得患失,難成大事,成功靠的是“心量”


大道包容。如果一個人能夠放下自身利益,哪怕他不為別人著想,那麼他的行為狀態也是會慢慢趨向於大道的,他的心境將變得無限寬廣,以至於包容萬物。

包容萬物,故能無所畏懼,無所不有,當然也就不會患得患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