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中國漢字有什麼看法?

Big_Nono

關於漢字,前幾天正好在頭條上發了文章,請大家看一下。

《關於漢字》

關於漢字,我有話說。

曾經,香港知名演員黃秋生,他用繁體字在微博中寫道:“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唉,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此言一出,引發網友熱議。正好,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央電視臺舉辦《中國漢字拼寫大賽》,河南電視臺《漢字英雄》,不知道與黃秋生的言論有沒有關係。 我在想,黃秋生的擔心是出於愛國。但是,他危言聳聽了。我對黃秋生的觀點不以為然,一直想寫的東西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今天,終於要說說。

文字的創造,應該在她之前,中國古代有“倉頡造字”等傳說,其實,造字的過程不可能有一個人來完成,倉頡可能是許多造字者的集大成者,比如,我們說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真正主持這個浩大工程的是當時的丞相李斯,因此,李斯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字記載的書法家。 關鍵是,漢字的創造遵循什麼原則、符合什麼規律?倉頡只能是總結歸納者,是漢字造字規範的制定者。人類初期走出矇昧,開始群居、有社會化的雛形;開展交流,先有語言、然後又有文字的需求。其中的佼佼者們開始創造發明文字,先是單個的、自發的、獨立的、無意識的;慢慢地,必須走向統一規範,至少是約定俗成。經過許多人、許多年代的集體智慧,漢字開始了她的社會功用,出現在正式的場合,成為政治、經濟、生活的必需品。這時,我們可以說漢字真正成型了。 那麼,漢字造字的規範什麼呢?秦漢時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先哲們把比他們更加早的先人創造漢字的規則總結出來了。

我們現在公認東漢許慎發明的“六書” 說,是漢字造字的規範原則! 許慎在其著名的文字學著作、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中說,“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箸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觀而可識,察而可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我們現在把許慎的六書,改變一下順序,確定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六書法則,如果再嚴格的區分的話,其中的前四者,是造字的基本規範,後兩者是用字過程中的再創造。 因為遵循漢字造字法則,漢字可以有序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