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中国汉字有什么看法?

Big_Nono

关于汉字,前几天正好在头条上发了文章,请大家看一下。

《关于汉字》

关于汉字,我有话说。

曾经,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他用繁体字在微博中写道:“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正好,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汉字拼写大赛》,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不知道与黄秋生的言论有没有关系。 我在想,黄秋生的担心是出于爱国。但是,他危言耸听了。我对黄秋生的观点不以为然,一直想写的东西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今天,终于要说说。

文字的创造,应该在她之前,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等传说,其实,造字的过程不可能有一个人来完成,仓颉可能是许多造字者的集大成者,比如,我们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真正主持这个浩大工程的是当时的丞相李斯,因此,李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书法家。 关键是,汉字的创造遵循什么原则、符合什么规律?仓颉只能是总结归纳者,是汉字造字规范的制定者。人类初期走出蒙昧,开始群居、有社会化的雏形;开展交流,先有语言、然后又有文字的需求。其中的佼佼者们开始创造发明文字,先是单个的、自发的、独立的、无意识的;慢慢地,必须走向统一规范,至少是约定俗成。经过许多人、许多年代的集体智慧,汉字开始了她的社会功用,出现在正式的场合,成为政治、经济、生活的必需品。这时,我们可以说汉字真正成型了。 那么,汉字造字的规范什么呢?秦汉时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先哲们把比他们更加早的先人创造汉字的规则总结出来了。

我们现在公认东汉许慎发明的“六书” 说,是汉字造字的规范原则! 许慎在其著名的文字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箸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观而可识,察而可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我们现在把许慎的六书,改变一下顺序,确定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法则,如果再严格的区分的话,其中的前四者,是造字的基本规范,后两者是用字过程中的再创造。 因为遵循汉字造字法则,汉字可以有序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