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標“涉毒家庭”是否合理引爭議

  日前,網上有消息稱,廣東揭陽市惠來縣鰲江鎮有10戶家庭,房屋外牆上被政府人員用漆噴上了“涉毒家庭”的字樣。惠來縣委工作人員介紹,被噴漆10戶家庭分屬五個村,均有家庭成員涉及重特大制販毒案件,且大部分家庭有在逃人員,噴漆“涉毒家庭”的行為得到過當地村民同意。此事在網絡發酵後,惠來縣鰲江鎮禁毒辦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意識到不妥,正在去除這些字樣。

被標“涉毒家庭”是否合理引爭議

  據復興新媒體中心全國社情民意、輿情監測系統監測顯示,從5月8日到5月15日,共監測到相關報道884篇。

被標“涉毒家庭”是否合理引爭議

被標“涉毒家庭”是否合理引爭議

  從上面的輿情趨勢圖可以看出,從5月9日開始出現相關輿情,隨即輿論開始發酵,並於5月10日達到聲量峰值,從12日開始輿論熱度開始降溫。

被標“涉毒家庭”是否合理引爭議

  媒體類型方面,除新媒體外,微博和新聞網站在此次報道中充當了主力軍的角色,總共佔比超6成,其中,微博平臺佔比37%,新聞平臺佔比約24%。

被標“涉毒家庭”是否合理引爭議

  通過對新聞類網站屬性進行分析,商業類門戶網站佔有主導權,佔比約32%。其他類網站共有近50%的佔比。

  【媒體觀點】

  中國青年報:這起為“涉毒家庭”噴漆的事件上,我們會發現,當地的村民是同意政府這樣做的。這些村民未必全都懂法,但他們都一定對同村家庭的製毒販毒行為深惡痛絕,而且深受其害。誠然,我們必須譴責當地政府這種對法律和法治不負責任的錯誤做法;但與此同時,也該看到,當地的家族式涉毒犯罪確實已經嚴重到了一定程度,必須採取有力手段進行遏制。

  人民法院報:無論涉毒犯罪如何嚴重,在現代法律制度面前,罪責自負是最基本的常識,任何部門、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將犯罪的恥辱標籤強貼在無辜的家人身上,更不能以“警示教育”的名義,讓罪犯全家人承受這種來自基層政府的羞辱。

  中國日報:按照這樣的邏輯,不知有多少家庭要被貼上“涉貪家庭”“涉奸家庭”“涉黑家庭”的標籤了。這難道不是對公民名譽權的公然侵犯嗎?這是明擺著的執法違法,扯什麼“警示教育”?如此“株連”式的懲罰和羞辱,很可能會迫使涉毒人員及其家庭,陷入走投無路、回頭無岸的絕境,他們只能在破罐子破摔和報復社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難道就是有關部門想要的“警示”效果?

  北京晨報:對於制販毒品的犯罪分子,社會大眾都很痛恨。制販毒品危害全社會,公眾的痛恨心理可以理解,但恨犯罪分子,不能殃及無辜,不能以正義的名義採取不法手段來“懲治罪惡”。公眾不能被極端情緒所裹挾,執法部門更不能受到“違法的正義”左右,陷入“以暴制暴”的人治思維裡,或是受到公眾的情緒感染,或是煽動公眾的情緒來“以暴制暴”。

  【網友觀點】

  針對這起事件,網絡輿論迅速分化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方,一方反對當地政府噴漆的做法,而另一方則完全相反。

  正方觀點

  @“高亞洲”:在房屋外牆噴“涉毒家庭”,算不上公權在禁毒面前“亮劍”,更像是一次信手塗鴉,毫無藝術美感可言。

  @“戴先任”:打擊制販毒犯罪,要能零容忍,需要動用“鐵腕” ,要使用“嚴刑峻法”,尤其是在毒情嚴峻的地區,要能使用“非常手段”。但一切要能依法執法,而不能逾越了法律的邊界。

  @“胡印斌”:村民家中有人涉毒,當然應該配合調查,家庭也有相應的勸誡義務。但這種義務不應該被無限放大,甚至以犧牲其他成員的合法權利為代價。

  @“馮海寧”:鰲江鎮禁毒辦能及時意識到此舉不妥,並開始落實去除工作,值得肯定。但這樣糾錯似乎還不夠,除此之外還應當向這10戶家庭公開道歉,並追究有關決策者責任。只有如此,才能消除不良影響,恢復這些家庭的名譽。

  反方觀點

  @I黃鐵筆I:都製毒了還怕丟臉?

  @牛奶味的二向箔:你們把人家害的家破人亡的時候怎麼沒想到歧視

  @分分鐘漲姿勢:涉毒家庭是因為他們家大部分成員參與制毒,甚至是互相掩護作案、潛逃,有些智障還以為是家裡有某一個人吸毒才被如此對待。

文/李少鵬

圖/復興大數據


被標“涉毒家庭”是否合理引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