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愛國詩詞名句知多少?‖精選50句供你收藏

古今愛國詩詞名言名句還有很多,精選其中50句(附出處)。 供你參考學習。


古今愛國詩詞名句知多少?‖精選50句供你收藏


1、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先秦·晏嬰《晏子春秋》

2、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先秦·佚名《荊軻歌》

3、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國殤》

4、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西漢·霍去病 出典《漢書》

5、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

6、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7、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唐·杜甫《春望》

9、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唐 · 陳子昂《送魏大從軍》

10、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唐·李白《舞曲歌辭·獨漉篇》

古今愛國詩詞名句知多少?‖精選50句供你收藏


1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2、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13、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1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15、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16、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唐·李益《塞下曲》

17、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唐·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8、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唐·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19、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20、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

——宋·吳潛《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古今愛國詩詞名句知多少?‖精選50句供你收藏


21、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宋·張耒《和端午》

22、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宋·鄭思肖《二礪》

23、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宋·辛棄疾《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4、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宋·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25、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7、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揚子江》

28、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宋·陸游《病起書懷》

29、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宋·陸游《金錯刀行》

30、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古今愛國詩詞名句知多少?‖精選50句供你收藏​​


3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游《示兒》

32、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宋·陸游《秋晚登城北樓》

3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宋·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34、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宋·陸游《夜泊水村》

35、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宋·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36、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明·楊繼盛《就義詩》

37、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明·夏完淳《即事三首·其一》

38、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明·于謙《立春日感懷》

3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

40、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是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

古今愛國詩詞名句知多少?‖精選50句供你收藏


41、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4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43、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清·徐錫麟《出塞》

44、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

45、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清·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46、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清·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47、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近代·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4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近代 · 魯迅《自題小像》

49、愛國之心,實為一國之命脈。

——近代·蔡元培

50、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

——現代·陶行知

古今愛國詩詞名句知多少?‖精選50句供你收藏



歡迎大家轉發、留言、補充交流、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