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吹響“集結號”

李良旭

1943年,父親在新四軍第七師任騎兵排排長。在炮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採取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利用熟悉當地地形的有利條件,打得敵人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父親至今還保存著一份當時他們騎兵排戰友的名單。這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物,上面還殘存著斑斑血漬和彈藥的焦糊味。

父親指著名單說,這個名叫王大森的人,16歲就參加了新四軍。在戰鬥中,王大森英勇頑強,奮勇殺敵。在一次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的戰鬥中,他不幸英勇犧牲,年僅18歲。

這個名叫陳東水的人,是一名山東漢子,他身體壯碩,身背一把三尺多長的大刀。他揮舞起大刀來,像一陣寒風“嗖嗖”地刮過來,人稱“陳大刀” 。

一次,“陳大刀”與戰友襲擊一座鬼子的炮樓,他掄起大刀左砍又劈,敵人倒下一大片。突然,他看到一個鬼子端槍正要向戰友射擊,他飛身躍起,用自己的身體阻擋了飛來的子彈。

戰爭結束後,戰友從烈士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張照片:這是一張全家福,上面是他的妻子和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

這個叫“放牛娃”的是一名司號員。新四軍解放了他的家鄉後,他就跑到新四軍隊部,要求參加新四軍。首長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他叫“放牛娃。”首長看到他個子矮小、瘦弱,就給了他一把軍號,讓他當一名小號手。他高興極啦,把軍號抱在懷裡,像個寶貝似的。從此,在營地,每天都能聽到他吹軍號的聲音。

一次,在反“掃蕩”戰鬥中,小司號員在部隊發起進攻吹響衝鋒號時,不幸中彈犧牲。直到犧牲,大夥也不知道他真實姓名叫什麼,只知道,他叫“放牛娃”。

……

國慶節期間,在昔日的巢無革命根據地,老兵們來到烈士陵園。老兵們神情肅穆、莊嚴,他們佩戴胸章,向一個個烈士墓和無名烈士墓默哀、敬禮。

大山無語,清風陣陣。空谷間,彷彿又傳來一陣激動人心的“衝鋒號” ,在山谷澗幽幽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