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建成“千里眼”智能監控體系禁燒秸稈

衡水建成“千里眼”智能监控体系禁烧秸秆

衡水“藍天工程”平臺啟用。資料圖

夏季農作物將進入收割期,為了保護碧水藍天,防止露天焚燒秸稈造成汙染,衡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早部署,早行動,盡全力打贏全年秸稈禁燒攻堅戰,確保實現“零火點”和“零汙染”工作目標,為改善空氣質量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

在位於故城縣秸稈禁燒智能監控中心內,一面佔據了整面牆的監控電子屏引人注目。畫面中,大到一棟建築、一片田野,小到一個人、一臺農機,都能夠清楚地看到。“青罕鎮裴莊村東發現有起火點,請速到現場核查處理……”在智能監控平臺的電子屏上,起火點的畫面瞬間放大,周圍環境一清二楚。工作人員發現裴莊村出現起火點後,迅速聯繫該村巡查小組前去處理,幾分鐘後,巡查小組工作人員便趕到了現場,不僅責令該農戶立即停止焚燒,對已出現的黑斑立即翻耕,而且及時聯繫打捆機幫其打捆收儲。

“這些年,對秸稈、垃圾焚燒監測都是採取傳統的“人防”措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儘管如此,效率仍然不高,令人防不勝防”,故城縣秸稈禁燒智能監控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針對這一問題,該縣提出了“依靠技術手段科學防”的目標要求,建設禁燒智能監測預警系統。目前,該縣利用鐵塔高空優勢,在鐵塔頂端安裝雲臺攝像頭26個,並安裝了雙光譜熱成像重載雲臺,並建立智能監控平臺,工作人員在視頻監控中心,就可以輕鬆控制畫面的大小遠近和360度全景旋轉,方圓70平方公里內只要有焚燒秸稈、垃圾情況,監控平臺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實現對農村大範圍區域的24小時遠程監控和管理,確保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根據監控情況及時處置。

衡水市大氣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秸稈禁燒智能監控平臺建成投用,實現了技防與人防相結合,定位精度更高,應急調度更快,識別能力更強,衡水市13個縣級分控平臺全部安裝24路以上視頻輪巡設備,由專人值守,一旦發現疑似火點,自動鎖定位置、拍攝視頻、截取圖片,並將信息實時發送至網格監管人員手機上。每天會將當天疑似火點信息的發生時間、地理座標、所屬鄉村、火點強度生成數據庫,以表格形式自動上傳至市級平臺,這樣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還提高了秸稈禁燒工作效率。

目前,衡水市秸稈禁燒智能監控系統已建成並試運行,包括1個市級總控平臺、13個縣級分控平臺和225個紅外、可見光雙光譜監控攝像頭,每個監控半徑達5公里。全市攝像頭已安裝調試完畢,可以對衡水市農村區域內的秸稈、垃圾、雜草、落葉露天焚燒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的實時監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