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那麼優秀為什麼沒保留下來?

我們好像在那

黃埔軍校,確切地說是廣州前六期。七期以後在南京單獨開辦。改名中央軍校。

前六期之所以優秀,是各種原因的綜合結果。

從本質上說,黃埔一二期是軍事速成班,三四五期屬於中等專科學校,六期算大專。七期以後是更加正規辦學。所以黃埔前5期學生的軍事素養並不高,也因為如此,到1927年3月的時候,已畢業的前5期9000多隻剩2000多人。基本折損在東征及北伐中。

可為啥黃埔前六期出了這麼多人才?

因為他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黃埔學生,畢業就參加東征,平商團,平楊劉之戰,再北伐、軍閥混戰,內戰,然後是十多年的鐵血抗戰。戰場的激勵,成就了一批批軍事悍將。

其次,黃埔學生是那個時代最幸運的,最有晉升前途的軍校生。因為老蔣的關係嘛,1924年一個千把人的藍軍教導團,到1945年抗戰勝利已發展到89個軍239個師420萬大軍,剔除地方軍閥也是一個龐大數據,黃埔學生基本不愁出路,晉升迅速,成就自然就更多更大。

為啥輸了呢?

前6期黃埔學生們到抗戰結束基本都是旅長以上軍官了,他們和整個藍黨系統一樣,都已經腐敗了。完全失去了進取精神,更是違背了孫總理的教育。焉能不敗?

1949年後遷移臺灣的中央軍校,怎麼敢說自己是黃埔學生?


張勇達州

黃埔軍校是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物。尤其是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上學習過的前六期,還包括同屬前六期的各分校學員。

為什麼說是特定,一是早期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結晶,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彙集了國共兩黨軍事政治方面精英以及青年才俊;二是在學校學習中受到蘇聯教官及國內保定軍校、陸大、雲南講武堂、留日軍校等教官和畢業生等專業人士的教學;三是前六期學員幾乎從尚未畢業就開始參加大規模戰鬥,從實踐中提高了軍事戰鬥指揮等能力;四是前六期學員無論後來在國共兩方面均受到重用,百鍊成鋼。所以黃埔軍校以前六期學員最為著名,成才最多。

北伐打下南京後,黃埔軍校從廣州黃埔遷至南京,後1931年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雖然是黃埔的延續,但這時由於國共分裂,軍校已無蘇聯教官和共產黨教師(尤其是教治教官)了。

以第六期為例,最說明受國共分裂之影響。第六期1926年11月在廣州黃埔開學,招收4400餘名學員。四一二事變後,只留下800餘人,最後到29年2月畢業生僅為718人。1928年3月又在南京開學,收納了武漢分校、長沙分校和福建陸軍幹部學校等學員2200多人,最後1929年5月又畢業了近3000學員。

第七期學員也分廣州和南京兩部學員,第八期至第十一期均在南京學習和畢業。第十三期在南京招生開學,受抗日戰爭爆發影響遷至成都畢業。第十四期至第二十三期均在成都畢業。1949年遷臺,至2004年已辦至七十三期。

因此說黃埔軍校不是沒有保留下來,至今仍然存在。只不過由於黃埔時期太過著名,現在仍被津津樂道。

補充幾句:

何謂黃埔精神?

黃埔精神的概念最早是軍校政治教官安體誠(共產黨員,27年廣州四一五事變後被迫率領部分軍校中共黨、團員轉移至上海,旋即被捕,5月就義於上海龍華)於1926年9月23日在《黃埔日刊》上發表"什麼是黃埔精神"一文中提出的。隨即在10月4日第四期畢業生典禮上,全體畢業生宣誓的誓詞中再次提到。

誓詞全文為:“不愛錢,不偷生。統一意志,親愛精誠,遵守遺囑,立定腳跟。為主義而奮鬥,為主義而犧牲。繼續先烈生命,發揚黃埔精神。以達國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因此黃埔精神的精髓是愛國、革命,是團結、犧牲、負責。一直被國共兩黨雙方軍事人員所繼承和傳揚。黃埔精神是現代史上中華民族精神之一部分,不能說是國民黨或國民政府所獨有的。

“升官發財行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這是孫中山批准最早貼在黃埔軍校大門兩側的對聯。孫中山逝世後,改成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而早期的黃埔師生無論國共兩黨都在踐行黃埔精神。東征陳炯明,蔣介石親自到前線指揮,才有的遇險被陳賡救出。沙基慘案中,黃埔師生犧牲27人。(黃埔師生組隊走在遊行隊伍最前列,三人一排,周恩來在第一排中間。槍響時周兩邊兩個黃埔學生中彈身亡,周毫髮未傷。)

想了解國共歷史又沒時間看大量書籍資料的,建議你們看看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此劇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從黃埔軍校成立到49年建國的國共相爭歷史,劇中大部分事件都有真實的歷史出處。比如劇中主人公楊立青一句“那時候他(南昌起義後進軍潮汕途中的林彪)是七連長,我是六連長。”歷史上六連長叫聶鶴亭,55年的開國中將。

對歷史我們應該懷著敬畏的心情,畢竟我們是生活在長久和平年代且復興中的大中國,很難理解那段歷史時光中為了反抗奴役、無畏生死的先輩們。


味心齋

人們之所以說他優秀,是因為它人才輩出,但從教學上看黃埔其實並不優秀,缺乏硬件不說,就是那半年或者一年的學習時間學員到底能學到多少隻有自己知道,況且其中一半時間是政治教育,與其說是軍校還不如說他是培訓班,他之所以能取得輝煌的成就,是由於時代的際遇和環境造成的。大家都知道,從古至今,我國並不注重軍事科班教育,但這並不妨礙軍事人才的湧現,特別是朝代更迭風口,往往一些農民出身的最終都成為了優秀的將軍,所以說時勢造英雄,就像雷軍所說,你只要站在時代風口,你就是一頭豬都能飛上天。就跟80年代的地攤,90年代的股票,2000年的房產,只要你做了其中一件,十有八九都能成款爺。總之,在我國近代風雲突變之際,即使沒有黃埔,也無法阻擋軍事人才的湧現。


解除武裝A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現在黃埔軍校原址校牌。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歷史沿革:

1926年改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1950年10月臺灣當局在臺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大陸沒有在黃埔軍校原址重建陸軍軍校,原址已經成為廣州地區愛國教育基地。


凱騰聚知

搞黃埔軍校的時候,就不得不說一下特定環境!當時的國民黨不是後來的國民黨,是個人見人厭的革命政黨,造大清的反,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被從北一路趕到上海,再一路趕到廣州!

美國人不待見,日本人不待見,英國人不待見,法國人不待見,德國人不待見……只有蘇聯人幫助他們!給武器,給金盧布,給物資,給教官顧問……

總算站穩了腳跟,北伐也有初成,國民黨本質小資產階級的本性難移,國民黨右派革命為的是當時中國少部分人上人的利益!人民困苦管他吊事!在江浙資本的投資和聯絡下,英美把掌控中國在華利益的投資投向了蔣介石……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大部被清黨滅殺了!

沒有了共產黨的黃埔軍校事實上已經死了!精神沒有了,行屍走肉而已!


印地安人的人權

我也算黃埔研究迷吧。由於家父是黃埔生,我寫了介紹黃埔的激情黃埔路和烽火縛蒼龍二書。要指出的是,不能說黃埔主要指前六期。

事實上抗戰期間的黃埔軍校,是為抗日救亡為戰場上急需的下級軍官而擴辦,成績斐然。家父王曲十七期炮科畢業,炮科(炮兵大隊)108名畢業生於1942年8月1日全部奔赴抗日最前線。為支援遠征軍抗日,父親的一部分同學於5月份提前畢業到緬甸。

十六期十七期的畢業生有三分之一犧牲在緬甸印度抗曰戰場和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其中,我父參加了慘烈洛陽保衛戰和衡陽血戰,均因保護珍貴的進口大炮,在戰役後期撒出,但洛陽血戰炮營官兵死傷俘太多大慘!


弄蟹齋主

黃埔軍校之所以讓大家覺得它優秀,是因為它在歷史上的名聲實太響亮了,就其本質而言,只不過是所培養初級軍事、政工人才的軍校!這從它前幾期的學制就可以看出來,前三期的學制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學制!黃埔軍校之所以聲名顯赫,是它聚集了太多的優秀學生和優秀教官,正是他們,讓一所初級軍校永垂史冊!


我欲乘風7

黃埔軍校在北伐戰爭後(武漢與南京合併後)遷至南京改為陸大!陸大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培養了許多人才(以前黃埔畢業生後又進入陸大學習)……為什麼後來不存在了呢!這涉及政權更力!首先,解放戰爭勝利後,國軍部分被轉移至臺灣!第二國軍被俘部分正在接受組織改造!第三共和國政府也在哈爾濱,南京建立了相應的新興軍事院校,部分國軍人才被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